1.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2023年通过国家级审核认定。
2.为此,水城区采取“四四措施”,包括健全学前“双普”推进落实体系、要素保障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和目标管理体系。
3.其中,投入12.67亿元用于学前教育,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23所,新增建筑面积21.33万平方米,增加学位1.65万个。
4.同时,通过特岗计划、公开招聘、员额制等途径补充幼儿教师848名,加大培训提升力度,全区幼儿园园长和教师持证上岗率达100%。
5.此外,水城区还推进一体化办园,设立60万元学前教育专项奖励资金,将示范园创建、薄弱园提质纳入考核,持续提升办园水平。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始终坚持将学前教育作为重要民生工程,坚持公益普惠原则,以满足人民群众“幼有所育”的期盼为目标,健全“四大体系”,采取“四四措施”,着力构建适应“中国凉都·康养水城”建设的高质量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全力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2023年,水城区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通过国家审核认定,全面推进“省级保育教育质量提升实验区”工作,“城乡一体、公平普惠”的县域学前教育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健全学前“双普”推进落实体系,“四高引领”强化工作统筹。
高站位谋划。水城区委、区政府在2017年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通过省级评估,2018年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通过国家验收的同时,提前对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进行了前期测算和安排,为布局优化、教育用地、学校建设、师资培养等预留了发展空间。2021年,召开了水城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出台了《六盘水市水城区整体提升教育水平攻坚行动方案》《六盘水市水城区创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了全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的目标任务、攻坚举措、时间表和线路图。
高标准部署。以普及普惠县创建为抓手,瞄准国家普及普惠创建标准,一乡一策、一园一案明确创建工作任务和攻坚清单,分类建立已达标、未达标和补差、补缺、补弱等台账,逐条逐项明确具体措施和推进进度,完善工作情况跟踪提醒机制,以点带面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
高规格推进。成立了以区“四大班子”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综合协调、经费保障、项目建设、师资保障等10个工作组,按照专班化、专职化、专业化、常态化“三专一常”的思路,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工作。
高效率落实。出台《水城区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手册》,完善片区责任督学资格认定、挂牌督导制度,建立了一支专兼职结合的督导队伍,实现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全覆盖。充分发挥“督政、督学、评估监测”等作用,将“双普”创建、巩固“双普”纳入党政考核,以常态督导促规范办园。压紧压实区教育局、乡镇中心校、幼儿园“三级包保责任”,有效保障了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工作的政策落实、责任落实和工作落实。与2017年相比,目前全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分别从89.43%提升到96.43%、从75.58%提升到99.72%、从64.07%提升到67.08%。
海坪街道海坪幼儿园(聂康 摄)
健全学前“双普”要素保障体系,“四强支撑”改善办园条件。强化经费投入。
2017年以来,全区学前教育共投入资金12.67亿元,占教育事业投入的20%以上,学前教育投入保持只增不减。近8年来,共拨付生均公用经费、保育教育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奖补资金、营养餐经费、困难幼儿资助金等共计3.84亿元。
强化用地预留。始终坚持用“黄金地块”办教育,近8年来,在中心城区拿出120余亩土地,在乡镇选用460余亩最平整、最集中的地块,用于新建、改扩建学前教育项目。
强化园所建设。2017年以来,全区共投入项目建设资金6.5亿元,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23所,新增建筑面积21.33万平方米,增加学位1.65万个。投入6037万元,购置教玩具设备5.3万余套,配足配齐幼儿园教玩具,办园条件全面改善。
蟠龙镇百车河村幼儿园(聂康 摄)
强化配套治理。认真落实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五同步”的相关要求,督促房开商按照政策要求,配建幼儿园并移交政府办学。目前已建成移交投用5所。对无证民办幼儿园进行铁腕治理,截至2020年,全区62所无证民办幼儿园全部取缔,杜绝无证办园行为。
健全学前“双普”人才培养体系,“四加并举”优化队伍建设。加大教师补充力度。
通过特岗计划、公开招聘、员额制等途径,2017年以来共补充幼儿教师848名。
加大培训提升力度。通过国培、省培、市培、区培、东西部协作、学历提升等项目,对幼儿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素质。2017年以来共培训幼儿教师4.62万人次,人均每年培训达90学时以上,全区幼儿园园长和教师持证上岗率达100%。
加大人才储备力度。进一步完善了幼儿园园长和名园长、名师、名班主任的培养、选拔、交流机制,强化后备人才梯次培养。截至目前,全区共有省市区各级名园长、名师、名班主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898名。
加大教育科研力度。持续深化教研教改,加强教研指导责任区建设,采取“总园引领、乡镇示范、村级模仿”的运作模式,建立6个研培中心、11个教研指导责任区、41个农村资源中心,通过“外请专家+内培骨干”开展精准教研,实现系统化教研全覆盖,促进园际间教育资源共建共享。2017年以来,全区幼儿教师共获省、市、区各级学前教育案例奖项848人次,课题立项结题215项,优质课奖项62人次,教学成果或科研成果33项。科学评价幼儿发展,创新“安吉游戏”“幼小衔接”实践方式,研发《幼儿成长记录手册》《卫生保健手册》等20余项教研成果并推广应用。
研讨活动现场(聂康 摄)
健全学前“双普”目标管理体系,“四化齐推”提升内涵质量。推进制度化建设。
结合县域学前教育实际,印发《水城区幼儿园管理基本规范》等文件,推行“幼儿园办园十个行为规范”,在审批年检、招生管理、财务管理、常规教学、保育行为等10个方面健全幼儿园管理制度,着力强化幼儿园规范管理。
推进规范化管理。出台《水城区幼儿园规范化管理工作指南(试行)》《水城区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从章程建设、家长委员会设置与管理、岗位职责、党建、行政、人事、教育教学、后勤、安全、环境文化等方面规范办园行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树立科学保教理念,杜绝“小学化”倾向。坚持儿童为本、双向衔接、系统推进,着力实施衔接课程教学改革、联合教研、专业提升、家园校共育“四项攻坚行动”,全面推进幼儿园、小学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幼小协同长效机制逐步建立。
推进一体化办园。出台了《水城区乡镇村级幼儿园一体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推进设备、人力、课程、信息“四类资源”共享,实现管理策略、培训交流、师资调配、保教管理、教研教改、活动安排、评价激励“七个统一”,建立覆盖县乡村“三级联动互促共进”的管理模式。实施薄弱园三年提质计划,完成97所薄弱园升级,办园条件、保教质量全面达标。以乡村幼儿园为重点,设立60万元学前教育专项奖励资金,将示范园创建、薄弱园提质纳入考核,持续提升办园水平。
推进品牌化带动。在省教育厅、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市直属幼儿园的帮扶指导下,以我区省、市级示范园为龙头,组建11个幼教集团,辐射全区174所城乡园,详细制定“一园一策”发展规划,实现“四类资源共享、七个统一管理”,全面提升全区幼儿园园所管理、保教水平。截至目前,全区共创建省级示范园2所、市级示范性幼儿园30所、区级示范性幼儿园40所,优质园占比达41.3%。
水城区将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健全完善学前教育体制机制,健全学前教育政策保障体系,全力巩固提升创建成果,全面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幼有所育的美好期盼。(刘泓 陶汝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