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世界其他地方,总能找到陨石坑,却独独中国找不到?约占亚洲陆地面积四分之一的地质大国,长期在世界陨石坑“地图”上一片空白。甚至有学者质疑,“中国是一个地质大国,怎么一个陨石坑也没发现?”你最近听过那颗将在2032年,可能撞击地球的小行星“2024 YR4”吗?这面积相当于一个足球场的陨石,如果撞上地球,将释放出相当于500颗核弹的能量。虽然半个月前,它撞击地球的可能性已经从1.6%下调至0.001%,但也引起了一波天文热潮。地球形成以来,受过无数陨石的撞击,几十亿年的时间,不说遍地都是陨石坑。
可一翻Earth Impact Database(地球撞击数据库),目前已知的陨石坑,只有近200个。否则这几十年来,在阳江、英德等地目击到的三颗陨石,被唤为“广东陨石三兄弟”的它们,砸出的坑就能终结科学家的质疑。原始星盘,尘埃和砂砾的颗粒碰撞并形成行星或小行星。图源@网络
难不成这么多个亿的时间里,地球就被撞击爆炸过不到200次?当国际陨石坑地图仍对中国留白时,广州地化所研究员陈鸣带着团队北上。这座城市的科研血脉里,藏着岭南人“敢为天下先”的倔强。2007年初,广州人习惯了的绵绵细雨,变成了北方的漫天飞雪。
当地人称这里为“罗圈”,又以内外分“圈里”“圈外”。群山如巨神之手轰然撕裂,一道幽邃裂隙劈开天地,仅容一线土径蜿蜒。他们像孩子一般飞快地爬上山顶,望下去的那一刻,直觉告诉他们:
直径1.8公里的“圆”里,留下了成千上万个无功而归的驻点。找到了大半年,还没找到一颗,只能确定这个“坑”有撞击的痕迹。
2009年的3月20日,陈鸣再次率队来到“罗圈”。只是这一次,他们不再是地毯式搜索地面,而是“挖坑”。钻机轰鸣声惊醒了沉睡的山谷,在这个直径1.8公里的巨坑里,地层被钻头层层解剖。
这种只有受过超高压,才形成的特殊矿物结构,有两个可能被发现。一个是深入地球几百公里深的地方,一个是被陨石撞击。当一块陨石以每秒几十公里的速度撞击地表时,瞬间释放的能量会在岩石中留下特殊的“标记”。如今仅仅钻入数百米就发现了,就已经能确定这里是一个1.8公里,形成于5.3万年前陨石坑。这颗陨石的撞击力,可以在瞬间炸平100多个足球场。
直到将地质学上被视为陨石撞击“金标准”的柯石英、莱氏石等找到,才放下心来。只因为世界15%的陨石坑里,都存在柯石英这些矿石。
2010年,国际顶级期刊《地球与行星科学通讯》刊登了陈鸣团队的研究成果。国际陨石坑科学界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机构PASSC,其《地球撞击数据库》,收录了岫岩撞击坑。
一群广州人,在世界陨石坑地图上,点亮了属于中国的那颗星。
可自岫岩陨石坑被发现后,接连10年,都没有再发现新的陨石坑。卫星图像显示,依兰的这个盆地不像岫岩那般圆润,而是缺了一段坑缘,整体直径约1.85公里。与岫岩不同,依兰盆地的边缘更为陡峭,且覆盖着茂密的原始森林。寒风刺骨的日子里,团队成员扛着设备,在雪地里一待,就是几个小时。
直到有一天,陈鸣长舒一口气,“我们可能找到中国的第二个陨石坑了。”《依兰陨石坑:我国东北部一个新发现的撞击构造》图源@知网2020年,中科院的《科学通报》发表了陈鸣团队的文章《依兰陨石坑:我国东北部一个新发现的撞击构造》。国际期刊《陨石学与行星科学》封面文章也发表了相关论文。内蒙古、新疆、青海、四川……一年四季,一个区域考察结束之后,他们都会选择新的目标区域继续进行考察。3年后,2023年,陈鸣团队发现了中国第三个陨石坑。
2024年年底,陈鸣团队发现中国第四个陨石坑。
位于长白山山脉,全球首个山脊陨石坑——海林陨石坑。
陈鸣团队发现的海林陨石坑影像图。图源@英文国际学术期刊《极端条件下的物质与辐射》我国对陨石坑的调查,始于上世纪80年代,至今算来不过五十多年。但是在世界陨石坑地图上的四颗星星,还是由陈鸣团队所点亮。这群从南海之滨出发的科学家,带着岭南人特有的韧劲,在中国的大地上寻找着来自星空的痕迹。当夜幕降临珠江两岸,降临在广州地化所的天台上,当我们抬头仰望繁星时,来自这座城市的科学家们,在探索未知的征程中,从不缺席。
编辑 / 河洛
统筹 / 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