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进厂」狂飙:优必选、特斯拉、Figure谁先突围?

AI划重点 · 全文约3024字,阅读需9分钟

1.2025年全国两会热议人形机器人,全球行业共发生87起融资事件,已披露融资总额超155亿元。

2.市场需求的人形机器人需具备稳定性、群体协作和泛化任务能力,优必选、特斯拉、Figure AI被认为是最有可能率先突围的企业。

3.优必选与多家车企合作,展示了在工厂实地多机协作的能力,有望成为首先在工业场景落地的领跑者。

4.然而,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场景需要的稳定性、群体协作和泛化任务能力方面仍面临挑战,需要时间积累和技术迭代。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加入高工机器人专业行业群,加微信:13590381326,出示名片,仅限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链相关企业。



2025年全国两会拉开帷幕后,人形机器人再次成为热议焦点。


国务院总理李强《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的重点工作包括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同时大力发展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


近期,人形机器人行业在资本市场也是一个“热词”。据高工人形机器人不完全统计,2024全年,全球人形机器人行业共发生87起融资事件,已披露的融资总额超155亿元。在已上市的企业中,“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在2024年完成了三次配售,总计再融资金额超过11.54亿港元。


资本可以喊口号、讲故事,但能否真正实现量产,人形企业们需要回答一个核心问题:市场目前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形机器人产品?



图片

有用,比酷炫更重要



实际上,行业内对这个问题,已经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市场需要的是能形成生产力的人形机器人,并且首先会在工业场景落地。


在过去的一年,几乎所有人形机器人企业都将“进厂打工”当成首要任务。


但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怎么样的人形机器人算是好用的“生产力工具”,他们最看重哪些特点?


据高工人形机器人走访得知,目前工业企业对人形机器人现阶段的核心需求,主要是以下三点


第一,能稳定执行重复生产任务


目前制造业企业对人形机器人的认知逐渐提升,他们并不期待人形机器人一上来就做高难度、高精度的工作,通常他们希望从搬运、质检等简单任务开始,随后再过渡到更复杂的分拣、装配、精密操作等工作。


有车厂负责人向高工人形机器人表示:“在产线上,我们不需要机器人能跳舞杂技,而是要实在地搬箱子、拿东西。稳定安全可靠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要搬运重物就意味着,人形机器人的肢体需要足够稳定以适应制造业需求。此外,由于工业企业希望人形机器人未来能完成装配工作,并且具有泛化能力,能够处理多种任务的灵巧手将逐渐成为标配


第二,能够实现群体协作,与全厂智能制造管理系统互通互联。


工厂需要的是大规模的人形机器人与人形机器人、人形机器人与机器人、人形机器人与自动化设备的协同工作融入全厂智造体系中,否则就只能是作秀,而非真正有生产力的工具。


图片

黄仁勋的梦想——AI工厂


此外,许多工厂引入人形机器人,是想要完成数字化与无人化的“最后一里路”。即使在无人化程度很高的智能工厂中,依然有许多工作需要人工完成,他们希望通过将人形机器人的“大脑”接入MES,打通全厂的数据通道


第三,在大模型加持与持续训练后,能够完成泛化任务。


这也是许多工企业引入人形机器人的终极目标,即不同岗位的人形机器人在不同场景下、能够协同完成多项任务。


图片Figure 02 演示Helix 大模型能力


要满足这些需求,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这也许是人形机器人距离真正上岗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的原因。


一方面,人形机器人要实现这些需求,技术难度非常大,软硬件都需要持续迭代一段时间;


另一方面,许多人形机器人企业低估了工业场景所需要的积累。


在工业,即使再标准化的场景、再简单的任务,都需要有Know-how才能足够高效,适应目前的工业节拍。企业需要进入不同场景进行试错、打磨与数据收集,同时积累对场景的理解,而这需要时间。



图片

优必选、特斯拉Figure
进厂当“卷王”



全球范围内,能够同时满足上述三点需求的企业,寥寥无几。目前来看,特斯拉与Figure AI、优必选TOP 3,他们被公认为人形机器人赛道的领跑者。这“进厂打工”经历也不难看出。


Optimus在去年4月就已经进入特斯拉旗下电池工厂工作,当时它的主要工作是将4680型电池单体分类并插入托盘。


而Figure最知名的“打工”经历,无疑是与宝马的合作。


图片

Figure 01在宝马工厂


Figure公布了Figure 01在宝马工厂部署的视频,在视频中,在车间运行的Figure01将金属板精确地放在指定位置上,且放置的误差不超过3厘米


从进厂试点的数量上来看,优必选可以说在整个人形行业都“遥遥领先”,可能是全球与车企合作最多的人形机器人企业。


据高工人形机器人统计,优必选在今年先后宣布与蔚来、东风柳汽、一汽大众极氪、一汽红旗、奥迪一汽、比亚迪、北汽新能源等车企合作,让人形机器人进厂执行搬运、质检等任务。


图片

优必选Walker S1在比亚迪工厂与无人物流车协同执行搬运任务


近日,优必选在极氪5G智慧工厂开展了全球首例多台、多场景、多任务的人形机器人协同实训。


图片

优必选Walker S1在极氪工厂


优必选本次发布的演示,与Figure AI以及特斯拉之前发布的演示对照,我们会发现,从三个维度的能力上来看,Walker S1与其他两家产品各有千秋。


首先是协同能力,这是许多工业企业反复提到的需求,毕竟单个人形机器人的双臂极限负载普遍在10-25千克之间,这其实无法满足工厂的需求,如果两台机器人能协同运作,它们就能搬运更重的物体。


优必选Figure在该项能力上,似乎已经正在领跑行业。


Walker S1演示了协同分拣与协同搬运的能力,其中,两台Walker S1共同将一个箱子,搬运到一个架子上。据优必选透露,通过超级大脑与智能小脑链接生成的群脑网络技术架构,机器人实现了复杂产线级任务的高维决策多机协作复杂动作。


图片
优必选Walker S1在极氪工厂


Figure AI前不久演示的人形机器人分拣的视频,给行业留下的深刻的印象:两台Figure 02机器人互相配合,分拣从未见过的杂货物品,放置到不同容器中。据透露,Figure人形机器人的协作,是“共享同一个大脑”,即用一个模型控制协作。


图片

Figure 02 演示协作分拣


而特斯拉尽管在单机能力上有着出色表现,但基本没有展示过机器人的协作能力。


其次是精密操作的能力,三家企业在不同场景与动作上,都有不俗的表现


Figure的亮点在于人形机器人分拣不同类型物体的能力。日前,Figure 02展示了在零样本的情况下,成功地抓取数千件新物品的能力 ,其中包括玻璃制品与纺织品这类难以抓取的物体。


图片

Figure 02 在物流线上分拣


特斯拉的Optimus在去年就展示了精确地抓取电池的能力,在Demo中它能够与自动化设备配合,将电池抓取出来,并整齐地摆放在料箱中。


图片
Optimus在分拣电池


优必选的Walker S1展现了在抓取车门贴片,这种小尺寸且易变形的柔软薄膜物体,依然能够精确地定位物体,同时控制抓取力度与姿态,确保物体抓取过程中没有破损,这是一个难度非常高的动作。


图片
Walker S1在抓取车门贴片


最后则是群体调度能力,特斯拉在去年10月表示,目前多个Optimus能够共同构建对周围环境的共享认知和记忆,意味着多个Optimus可以共享感知,实现协同工作,但迄今为止并没有看到更多内容公布。


从公开资料来看,目前只有优必选展示了在工厂实地多机协作的能力。在与极氪工厂的合作中,优必选在车间有数十台人形机器人,在不同场景中,与现场的AGV共同工作,这种“群体智能”如果能在现实的工厂中稳定运行,无疑将在智能制造领域掀起一场“革命”。


图片
Walker S1在合作搬运


在“进厂打工”的关键能力上,优必选与特斯拉、Figure相比各有所长,尤其在“群体智能”方面表现突出,这也难怪多家知名投资机构看好优必选。


花旗最新报告指出,优必选的股东背景及与比亚迪等中国领先新能源车企的合作,可能助推其人形机器人业务成功。



图片

“量产元年”,谁将首先冲线?



2025年的人形机器人赛道,是竞争激烈的一年。


人形机器人在智能制造的落地应用,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新高地。“商业化量产元年”的梦想催促着全球企业们争相加速,希望自己成为首先在工业场景落地的领跑者。


但工业场景需要的,是具有群体智能、能够稳定运作、有生产力的人形机器人,优必选证明了,他们已经打造了这类产品的雏形。


这场竞赛同样是中美前沿科技之间的比拼较量,特斯拉、Figure或许由于其雄厚的硅谷科技资源,而被业界看好。但优必选同样有积累多年的技术,以及中国制造业的强大基础。


优必选或许能在今年证明,在与特斯拉、Figure的“进厂竞赛”中,他们将率先突围。


2025年的人形机器人行业,无疑将非常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