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水墨一草
甲辰岁尾,我还是如愿以偿地来到了塔川。
这个在我读高校二年级,在我十九岁的时候,那个十月份的秋天,和我们美术专业的师生团队一起,因为写生,来到过皖南的一个小山村。
皖南,从三十年前起,就是一个全国高校美术专业,外出写生必然要到达的地方之一。
我们当时先乘坐火车来到歙县,在歙县渔梁坝和老街画画一周,又乘坐客车来到黟县的西递和宏村。这两个皖南山区的古村落,后来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这名至实归的同时,也着实让很多人感到惊奇。当时来到这里的,多数是写生团队和摄影人,游客很少。在宏村画画期间,听闻了关于塔川的介绍,于是,我们步行三十分钟左右,来到了更靠近山窝窝的村庄,塔川。
这是一个因为“秋色”而让人着迷的地方。
村口坡地上,有一排大树,高高耸立,苍劲,枝繁叶茂,犹如村子的招牌,远远就可以看到。村子里土坯、石头屋子居多,由于村子紧挨着山坡,屋舍不规则地呈现上下和左右延伸排列,所以整个村庄有较大的地势落差。
每到秋季,村子里和周边山坡上的树木植被,渐渐地变成五颜六色,人在其中,有一种被色彩浸染和包裹的感受。
隐隐约约地记得,当时我们一行来到这里,似乎也没有遇到村民,整个村子很安静,甚至都没有鸡鸣和狗吠。村子里园地很多,有的由篱笆围着,长着丝瓜和高粱,也有南瓜和玉米,草也很多,已经是枯黄色,毕竟秋天了么。空气中浓浓的土香味,混合着蔬果草香味。
我们画了村边的大树,也画了篱笆和小路。心里面是陶醉的,身心是松弛的。也因为这一次的到来,心里面记住了“塔川”,和这里的“秋”,这一次让我们毫无保留地拥有这里,也融入了这里,如果这是一幅画,我们就是其中的元素。这也是在多少年之后,心里的一份牵挂。
当时大家心里都在想,这就是家,就是根。
后来工作了,在学校教书,再后来办美术培训班。培训班规模大了之后,基本上每年都组织学生来皖南写生。
开始的一些年,都在西递村写生,为何呢,因为西递村有完备的写生基地,几百人的住宿和吃饭可以安排得很好,大家也就习惯了。
中间有一次,侄女发了一张照片在大家庭群,照片里面只有几棵树和荷塘一角,我说这是“宏村”吧,侄女吃了一惊:哇,这都能看出是哪里?
我说,虽然我在很多年前,只去过一次宏村,但这里的树木、水塘、巷子,我能够感受到熟悉的气息。
近些年,由于西递和宏村的游人多,写生不方便了,我们的写生活动基本上都安排在屏山村了。
也就是前年,我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让屏山村写生基地负责人陪着我到宏村“故地重游”了一回,满足了我多少年来的一个心愿。沿着村边的南湖走一走,在村子里找寻当年没有看到的、而让同学和老师惊叹的“木雕”。在巷子里漫步,伴着墙角的水渠,这被称为“牛肠”,村子是“牛”型生态村。
但是,终归还是没有去塔川,或许是因为时间紧,或许是因为塔川容易被忽视。
于是,何时能够在11月中旬,到塔川再看一看,沐浴一次这里的秋色,成了我心里的一个结。
八九月份,屯溪的朋友提醒我说,今年来看“塔川秋色”吧,真的很美。于是心里面就有了期待。
由于在美院进修山水画,去武当山写生,去天台山写生,在杭州画石窟。眼看着已经是十一月份了,朋友说塔川村最美的季节,就要到了。但学业紧,还要毕业创作,加上连续一个多月的爬山涉水,身体很是疲劳,想抽一个周末,来塔川圆这个心愿,的确很难。
12月18号毕业展,20号学期结束。需要好好地休整休整自己了。
保险公司的朋友来电话,说组织一次屯溪两日游,坐大巴车去。我报名了。
在屯溪和朋友见了面,说带我去塔川看看吧。四点多从屯溪出发,一路上山道弯弯,迂回曲折,一个多小时后到达塔川,已经暮色降临。
这时候的塔川,有一种之前没有预知的氛围。我们在山坡上的公路边停好车,步行下来。树木透过幽灰的天空,衬托出繁密的枝条,草垛,园地,路径,不远处村子里,灯光稀落,也无犬吠,没有村民走动。既陌生,又熟悉。用手机拍一些暮色景象。沿着弯曲的路,走进巷子里,偶尔有一盏路灯,也有两只亮着的红灯笼,挂在拱门的两边,我和朋友都细致地拍了红灯笼。“夜不闭户”,我说。不少院门是开着的,屋门也是半掩着的。已经是黑夜了,肚子慢慢地饿了,看见下面一户院门口挂着红灯笼,想想应该是饭店或民宿吧。绕了两圈没有找到门口,再饶了半圈,才找到。走进院门,有人在屋里看电视。喊了两声:“可以吃饭么?”有人出来了,说没有吃的了。好吧,我们在廊棚下的餐桌坐下来,歇歇脚。主人拉开灯,说你们休息一会吧,说大路边的民宿,有饭馆。
因为比较饿了,坐了几分钟就走出院子,想着赶回路边。夜色漆黑,也不想沿着原路走。附近的大树,只有隐隐约约的轮廓,脚下的路,依稀的灰白。“噗通”一声,我竟然遇到了险情,以为边上的灰白,和脚下是一样平整的路,没想到有七八十公分的落差,幸好我的鞋子没有磕绊,两只脚同时落下,左手掌重重地撑磕在坎沿上,比较痛。惊心动魄,要谨慎了。慢慢摸索,要看清脚下的路。
路上遇到一位阿婶,挑着担子回家。
回到路边,找到停车场,走进边上的民宿餐饮店。晚饭和朋友吃了臭鳜鱼,鸡块,汤。
晚上住在民宿了,想第二天看一看村子的早晨。
第二天吃过早饭,走进村子,依然悠悠然的,没有遇到村民。
仔细地观看树木,弯曲的小路,篱笆,还有草亭。画了三张速写。我们是这里的元素,重要的元素。
想着宏村不远,应该去看一看。开车几分钟到达。在宏村外围的南湖,画了两张速写,让朋友给我拍了视频。在村里的巷子,缓缓地绕了两圈,在湖边的餐饮店吃中饭,点了红烧小斑鱼,清炒苋菜。
当年,就是从宏村又回到歙县,在歙县住了一晚,第二天赶到渡口深渡,坐游轮去的排岭镇(后来的淳安镇,现在的千岛湖镇)。
没想到“遭遇”了一段“新安江山水画廊”的身心和视觉洗礼。
我认为,新安江烟雨,是中国最美的江上烟雨图。
这里水流平缓,山势落差适中,烟岚翠绿中,掩映的是粉墙黛瓦的徽派民居,这就是一幅天然的水墨画。
当年黄公望游玩了富阳到桐庐的富春江之后,创作了美术史上的经典作品——《富春山居图》。
新安烟雨图 2025.01.13 作于湖畔竹沐堂
我想,如果当年黄公望坐船,溯游而上,融入新安江的氤氲烟霭中,沐浴着无边的雨丝,一定会陶醉的,或许会绘制一幅《新安烟雨图》,那么,中国美术史一定会更加的烟雨迷蒙。
我先做个梦,这幅“新安烟雨图”,会不会由我来绘制呢?
为此,赋诗一首:
谁人不想到徽州,又莅川村十九秋。
素笔心潮情怯怯,新安烟雨梦中游。
2025.01.20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