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就在此刻
算力界大拿——呼和浩特
正凭借其独特优势与不懈努力
在算力与人工智能产业领域脱颖而出
先来看看呼和浩特的算力名片
↓↓↓
入选“城市数字化转型百强榜”
位列中国“算力二十强市”榜单第15位
绿色算力指数全国第一
被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授予
“中国云谷”
“算力产业集群先锋”
“绿色算力发展先锋”等称号
这些荣誉绝非偶然
呼和浩特这座“中国云谷”
凭这些“大招”
正在成为算力时代超级玩家
优势叠加,抢占产业高地
近年来,呼和浩特
抢抓国家实施“东数西算”工程重大机遇
全力发展以绿色算力、人工智能为支撑的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
展现出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发展潜力
目前,全市算力规模已突破5.4万P
其中智能算力5.1万P,占比达95%
在全国8大枢纽10大集群21个片区中位居前列
同时,呼和浩特围绕人工智能产业“全生态”
实现创新突破
产业集聚,铸就实力
在智能算力方面,已集聚了运营商、金融机构、头部企业、国家部委等39个算力中心项目,其中包括中国移动智算中心、华为云、科大讯飞、抖音、并行科技、京能智算、光环新网等22个智能算力项目。
在金融算力方面,已落地建设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人保集团、浦发银行等11个总行级算力中心项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建设和林格尔金融数据产业园,全国规模最大的金融数据中心集聚区已然成型。
生态完备,全面开花
呼和浩特不断完善数据基础制度建设,为算力发展保驾护航。先后出台《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实施方案》《呼和浩特市公共数据管理暂行办法》《呼和浩特市公共数据运营管理暂行办法》《呼和浩特市关于加快推进人工智能+深度应用行动方案(2024—2026年)》《呼和浩特市促进绿色算力及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
全市信息化系统实现“应接尽接”,城市大脑已接入109家单位、349个信息化系统,高效协同。公共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汇集45个部门、128亿条数据,治理形成35个部门库、4个基础库、5个专题库和15个高质量数据集。呼和浩特数据标注基地已入驻抖音、百度、海天瑞声、鲁州信息等数据标注企业20余家,从业人员1500余人,正在申报承接国家数据标注试点任务城市,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集聚华为、智谱华章、新华三等21家算法编程企业,为本地算法产业发展注入创新动力。同时,引入电信星辰、移动九天、联通元景、华为盘古、百度文心一言、讯飞星火等11个行业领先的通用大模型落地开展训练,训练参数超万亿,提升人工智能的“智慧”水平。
数据交易加快推进,内蒙古数据交易中心上架数据产品348款,实现交易额2600余万元,推动数据要素的流通与价值实现。“P4”级数据应用实验室的建成,搭建形成了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在数据安全保障方面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优化全国算力资源布局”
这对呼和浩特来说是新的发展机遇
未来
呼和浩特将着力实现
产业集群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目标
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中
以其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和坚实的算力基础
努力将“中国云谷”
建成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竞争力的“世界算谷”
书写绿色算力和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来源:青橙融媒
编辑:李昊宇(实习)
复审:郑轩
终审: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