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航空物流行业在春运错期与假期延长的双重驱动下,国际航线供需释放显著,国内市场则面临量价双重压力。六家A股上市航司数据显示,国际航线可用座公里(ASK)和收入客公里(RPK)同比分别增长36.5%和40.8%,客座率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6%。同期国内航线供需微降,经济舱票价同比下滑超11%,行业供给增速持续低位运行,结构性调整压力凸显。
国际航线供需释放加速,假期效应驱动出境需求
春运错期与假期延长成核心驱动力
2025年春运较2024年提前至1月14日,叠加春节假期延长至8天,国际航线需求集中释放。六家航司国际航线客座率同比提升3.2个百分点,恢复至疫前水平以上。长假催生“拼假”出境游热潮,东南亚、东北亚航线成为运力投放重点,部分航点如日韩航班量已超越2019年同期。
国际运力布局强化,增量集中于窄体机型
航司新增运力主要投向国际航线,机型以737MAX8和A320neo为主。2025年1月,六家航司共引进6架737MAX8和7架A320系列飞机,宽体机零引进。供给端低增速背景下,国际航线机队调整进一步优化了运力配置效率,支撑客座率与收益水平上行。
国际竞争格局面临新平衡
尽管国际航线恢复超预期,但区域市场复苏差异显著。东北亚航线需求恢复较快,东南亚市场仍处爬坡期。航司需根据区域需求弹性动态调整运力投放节奏,避免局部市场供给过剩导致的收益压力。
国内量价承压凸显结构矛盾,供给约束倒逼优化
国内需求恢复滞后,票价下行压力持续
春运期间,国内航线ASK和RPK同比微降0.4%和0.2%,客座率虽同比提升0.2个百分点,但经济舱含税均价同比下滑11.2%。返乡与旅游需求分流、高铁替代效应强化,叠加航司定价策略激进,共同导致量价背离。
供给低增速成长期特征,窄体机主导机队更新
截至2025年1月,六家航司机队规模同比净增3%,较2019年底累计增长11.2%,增速维持低位。新增运力以窄体机为主,ARJ21国产机型占比提升,但宽体机引进停滞,反映航司对国内长线市场的谨慎预期。供给约束下,行业需通过提升飞机利用率与航线网络协同挖掘存量资源潜力。
长期增长依赖需求结构优化
国内市场需求偏好仍待修复,短期需关注节假日错峰出行与商务需求回暖。中长期看,下沉市场潜力与空铁联运等模式或成为增量突破口,但需配套政策引导与基础设施协同。
(注:本文数据均源自公开披露的航司经营公告,不涉及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