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行业观察:工程机械超预期复苏;人形机器人技术突破;造船竞争力提升

AI划重点 · 全文约1039字,阅读需3分钟

1.2025年3月第一周,机械设备行业表现亮眼,申万机械设备指数单周涨幅达5.46%,位列行业第四位。

2.工程机械受益于国内基建需求及海外市场回暖,挖机销量同比增速接近翻倍,小型挖掘机占比提升至59.9%。

3.人形机器人领域迎来技术突破,多家企业宣布具身智能大模型及量产计划,如智元机器人和小鹏汽车。

4.造船业全球竞争力提升,中国造船业全球在手订单份额达66.7%,较2024年底提升9.57个百分点。

5.此外,政策助力行业规范化,2024年以来新发布国家标准20项,涉及产品安全、能耗及环保要求。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2025年3月第一周,机械设备行业表现亮眼,申万机械设备指数单周涨幅达5.46%,位列行业第四位。细分领域呈现分化,工程机械受益于国内基建需求及海外市场回暖,挖机销量同比增速接近翻倍;人形机器人领域迎来技术突破,多家企业宣布具身智能大模型及量产计划;船舶制造板块受全球竞争力提升及AIDC布局加速推动,市场关注度持续升温。

工程机械:挖机销量超预期,行业复苏获政策支撑

国内市场需求强劲

2025年2月,国内挖掘机销量达11,640台,同比增长99.4%,1-2月累计销量同比增幅达51.4%。尽管受春节假期基数影响,增速仍显著超过去年水平,显示市场需求强劲。其中,小型挖掘机占比提升至59.9%,主要应用于农田改造、市政工程等场景,长期受益于“机器替人”趋势。此外,行业更新周期(8-10年)已于2025年启动,叠加海外欧美及东南亚市场复苏预期,内外需共振为行业增长注入持续性动力。

政策助力行业规范化

2024年以来,我国围绕工程机械电动化、智能化及绿色化转型,新发布国家标准20项,涉及产品安全、能耗及环保要求。标准化提升有助于加速低效设备淘汰,推动行业集中度向头部企业倾斜。此外,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新增特别国债及地方专项债支持基建,政策端加码进一步夯实行业需求基础。

出口市场潜力释放

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加速海外布局,通过本土化生产及技术适配提升全球竞争力。例如,中联重科在匈牙利投建高空作业装备基地,三一重工在俄罗斯推出极寒工况定制设备。数据显示,2024年湖南工程机械出口额突破316亿元,同比增长20.3%,欧美、东南亚等市场成为增长引擎。出口市场的高性价比及本地化服务能力,为行业开辟新增长空间。

人形机器人产业化提速,造船业全球份额突破

具身智能技术突破量产门槛

智元机器人计划于3月10日发布通用具身基座模型“GenieOperator-1”,整合多模态大模型与混合专家系统,支持跨本体应用及持续进化能力。小鹏汽车同步宣布,其“IRON”人形机器人已在工厂投用,计划2026年实现L3级初阶能力量产。L3级智能意味着机器人可自主感知环境并执行复杂任务,标志产业从实验室向规模化应用跨越。2025年作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技术迭代与场景落地将推动行业进入高速成长期。

造船业竞争力持续领跑

截至2025年2月,中国造船业全球在手订单份额达66.7%,较2024年底提升9.57个百分点。龙头企业中国船舶通过整合“南北船”资源优化产能,叠加异议股东收购请求权价格与股价接近,市场关注度提升。此外,中国动力子公司中船河柴加速布局AIDC领域,其自主化高端柴油机发电机组已突破多国市场,未来有望受益于全球数据中心建设需求。行业技术升级与市场扩张双轮驱动,进一步巩固中国造船业全球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