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此前报道,去年 5 月,在淮安市淮安区,一只成年的东方白鹳双腿被平整绞断,这只无比坚强的成鸟向着巢穴爬行了五米之远,路上留下了深深的血迹,远处巢穴中还有等待它带回食物的伴侣和幼崽。经过野生动物救助中心的救治,这只东方白鹳最终还是死亡。
事情发生后,江苏淮安区检察院、当地派出所、协会志愿者再次来到现场进行实地调查。淮安湿地与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副会长余星翰猜测,这只鸟是被大型无人机截断了双腿。对于这种站立的大型鸟禽来说,双腿高位截断基本没有办法存活,原先家庭的另一只成鸟因为无力抵抗侵占而被驱离,全部幼鸟大概率被新主人屠戮殆尽。
" 我们之前总是在各个场合呼吁不要航拍这些育雏的鸟类,但是声音往往在欲望面前变得很微弱。" 东方白鹳是唯一一种在淮安繁殖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余星翰告诉记者,当下正值东方白鹳的育雏期,很多摄影爱好者会使用无人机拍摄它们育雏,隔壁的藕塘也会使用一些大型农用无人机进行作业。说起用无人机拍鸟,余星翰皱起眉头。对于观鸟者来说,他们希望更多的人喜爱鸟类,但也担心会有更多的人来追着鸟拍。
鸟还是拍鸟?官方严禁无人机追鸟
拍鸟的人也越来越多,但是有些拍摄行为却有悖自然拍摄初衷,严重影响到了鸟类的正常栖息。有一回,余星翰和朋友们拿着望远镜记录鸟类数据,一架追拍的无人机忽然闯入,鸟儿不断敲击它的上下喙,起飞驱赶无人机。他们赶忙上前制止,了解危害后,摄影者收起了无人机。但也有人假装离开,等没人了再次返回拍摄。
" 说实话,观鸟人和拍鸟人是有矛盾的。" 盐城市观鸟协会理事长周晨曦坦言,观鸟人和拍鸟人同时出现在鸟面前,观鸟人看到鸟后再观察是什么鸟种就走了,而拍鸟人不仅要拍,还要拍各种版本的图片。有的人为了拍鸟效果好,甚至会把鸟巢周围的树枝剪掉,这样鸟没有安全感,孵化会受影响。
周晨曦表示,如果使用无人机拍摄繁殖的鸟儿,也会让鸟受到惊吓,产生过激反应,有的鸟儿还会呕吐。
事实上,2019 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要求规范对各类观鸟活动的管理,引导公众树立文明观鸟、拍鸟理念,除科学研究等特殊用途外,严禁使用无人机拍鸟,更不得以拍鸟为名捕捉野生鸟类进行 " 棚拍 ",干扰其正常栖息活动。
2022 年 1 月 1 日,江西施行的《江西省候鸟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受到爱鸟观鸟者的称赞。
《条例》提出,除科学研究等特殊情况外,禁止在候鸟重要栖息地、候鸟集中分布区和自然保护区使用无人飞行器等拍摄候鸟,干扰候鸟正常栖息活动。禁止惊吓、驱赶候鸟以及实施其他严重干扰候鸟正常栖息活动的行为。对有上述行为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处 500 元以上 2000 元以下的罚款。造成候鸟伤亡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爱鸟护鸟,应该怎么做?周晨曦强调,要尊重鸟类习性,与野生鸟类保持距离,不人为干扰鸟类的生活、不破坏鸟类的栖息地、不随意投喂食物;自觉规范野生鸟类观赏和野生鸟类摄影行为,顺应鸟类活动节律,尽量不使用无人机拍摄;观鸟时,要注意避免穿那些容易发出摩擦声、色彩鲜艳与背景反差强烈的衣服,可以穿暗色的衣服,比如迷彩、暗绿等;不随意救助病鸟、伤鸟、雏鸟,因特殊情况确需救助的,及时报告当地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