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记者 聂辉 北京报道
3月9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举办2025年全国两会《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解读访谈。最高人民法院审委会委员、刑一庭庭长何莉解读邯郸初中生杀害同学埋尸案时强调,即使是低龄未成年人,只要触犯法律,本人及其监护人也应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顶端新闻记者了解到,2025年最高法的工作报告中提到,去年邯郸初中生杀害同学埋尸案的审理中,落实宽严相济、惩教结合,对未满十四周岁的主犯依法顶格判处无期徒刑,同案未参与犯罪预谋和加害行为的被告人,依法不予刑事处罚,由相关部门专门矫治教育。
何莉表示,本案的处理体现了罪刑法定与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同时也体现了对未成年犯罪的宽容但不尊重,体现了宽严相济惩教结合的原则。去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及犯罪防治工作的意见强调,对于主观恶性深、情节恶劣、危害严重,特别是屡教不改的,绝不姑息。坚决依法惩治,确保司法公正。
何莉强调,即使是低龄未成年人,只要触犯法律,本人及其监护人也应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当然根据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和我国的刑事政策,对犯罪的未成年人总体要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惩教结合、育教于惩。
人民法院还要通过审判工作剖析未成年人犯罪的深层次的原因,协同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等各方面加强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治理,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通过推动落实轻罪犯罪的记录封存这样一种制度,帮助失足的少年回归社会。
来源:顶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