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政协委员,我认为自己最重要的责任就是‘建有用之言,献务实之策’。不仅要发现问题,更要推动解决问题,让提案不仅停留在纸面,而是真正惠及社会。”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东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委员会主任、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刘宝在接受九派新闻专访时说道。
今年是刘宝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的第三年,过去两年,他围绕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食用菌废菌包治理等议题提出提案,并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回应和推进。今年,他聚焦“加快肥料立法防止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希望推动《肥料管理条例》的制定,以规范肥料市场、提高肥料使用效率、减少农业污染。
刘宝告诉九派新闻,三年来,他深刻体会到履职不仅仅是提交提案,更需要深入调研、倾听基层声音、凝聚各方智慧,并推动政策落地。这不仅考验专业素养,也考验沟通协调能力和责任担当。
“尤其是当我的提案得到积极回应,并在实践中发挥作用时,那种成就感和使命感更加激励我不断前行。”刘宝表示,在本届全国政协委员的任期内,他最希望能够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相关立法和政策的完善,特别是在肥料管理立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未来,他将持续关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土壤健康与肥力提升、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问题,围绕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深入调研,积极建言献策。
对话刘宝。
【1】生态环境治理和农业绿色发展是长期任务,内心充满责任感
九派新闻:今年是你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履职的第3年,心情如何?
刘宝: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履职进入第三年,我既觉得充满责任感,也感到更加坚定和投入。回顾这三年的履职经历,每一次提案的推进、每一次与有关部门的沟通、每一次看到问题得到改善,都让我感受政协委员这一身份的价值,也更加珍惜这份荣誉与责任。
三年来,我深刻体会到履职不仅仅是提交提案,更需深入调研、倾听基层声音、凝聚各方智慧,并推动政策落地。这不仅考验专业素养,也考验沟通协调能力和责任担当。尤其是当我的提案得到积极回应,并在实践中发挥作用时,那种成就感和使命感更加激励我不断前行。未来,我将继续围绕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深入研究、积极建言,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刘宝。图/受访者提供
九派新闻:担任政协委员后,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刘宝: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后,我的生活确实发生了不少变化。最明显的就是责任感更强了,时间也变得更加紧张。过去,我主要专注于自己的专业领域,现在我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调研实际问题,倾听各方面的声音,并通过提案推动政策优化和落地。
为确保提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我需要深入一线,实地考察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实际情况。这让我更加贴近基层,了解农民的切实需求,也促使我不断学习新知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同时,履职过程中要与政府部门、科研机构、行业专家等多方沟通协调,这也锻炼了我的跨领域交流能力。
虽然履职让我的工作和生活更加忙碌,但每当看到提案被采纳、相关政策得到优化、现实问题有所改善,我都感到非常欣慰,也更加珍惜政协委员这一身份,努力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九派新闻:在提案过程中,如何确保问题抓得准、建议落得实,你认为自己最重要的责任是什么?
刘宝:在提案过程中,确保问题抓得准、建议落得实,关键在于深入调研、科学分析、精准建言。我始终坚持“调研先行、数据支撑、专家论证、基层反馈”这四个原则,确保每一份提案都有扎实的现实基础和可行的解决方案。
以今年的“加快肥料立法防止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提案为例,我们在提交提案前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包括走访农田、与农业专家座谈、分析国内外肥料管理的法律框架,并结合农业农村部近年来的行动计划。我们发现,虽然化肥对农业增产至关重要,但由于缺乏专门立法,市场上仍存在质量参差不齐、施用不合理等问题,导致农业面源污染加剧,影响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因此,我们的建议不仅包括推动立法,还具体到完善肥料产品监管、建立登记制度、强化执法监督等,确保政策真正能落地见效。
作为政协委员,我认为自己最重要的责任就是“建有用之言,献务实之策”。不仅要发现问题,更要推动解决问题,让提案不仅停留在纸面,而是真正惠及社会。
九派新闻:此前你关注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和食用菌废菌包治理的相关问题,目前进度如何?
刘宝:过去两年,我在全国两会上分别提交了关于加强中朝俄边境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和综合治理食用菌废菌包的提案。两个提案都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收到正式批复,推动了地方政府相关举措。
其中,关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的提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部门已经加强了对中朝俄边境区域的野生动植物调查和监测,包括推进东北虎、迁飞鸟类等物种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完善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控体系,并深化与周边国家的生态保护合作。目前,这项工作仍在持续推进,我们也会继续跟进,确保相关措施落地见效。
关于食用菌废菌包治理的提案,相关部门已启动调研,并加强对废菌包再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技术的支持,鼓励企业参与废菌包的资源化利用。部分地方政府也开始探索更规范的管理办法,比如补贴支持废菌包加工企业,推动产业链的绿色转型。这项工作仍在进行中,未来我们希望能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和行业标准,确保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体来看,这些提案的核心目标正在逐步实现,但生态环境治理和农业绿色发展是长期任务,我会继续关注,并在未来的履职过程中推动相关政策的落地和优化。
九派新闻:你认为哪个提案的落地最让您有成就感,成效如何,是否得到有效改善?
刘宝:对我来说,每一份提案的提出和推动都是一份责任和使命,但在落地过程中,关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的提案让我最有成就感。该提案提出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高度重视,明确将中朝俄边境地区的野生动植物保护纳入重点工作,并采取了一系列实际措施,比如:推进东北虎、东北豹等珍稀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设立多个国家级监测站,加强外来入侵物种风险评估,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
从成效上看,东北虎、东北豹的种群数量已在逐步恢复,监测数据显示,近年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范围内的野生东北虎数量已超过50只,东北豹超过60只,这说明保护措施正在发挥作用。同时,跨境生态合作也在推进,为更广泛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奠定了基础。当然,生态保护是长期工作,未来我们希望进一步完善野生动植物名录,加强跨区域协同保护,确保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我也会继续关注,推动更多精准有效的保护措施落地。
【2】推进肥料立法不仅仅是环保需求,更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九派新闻:为什么今年提出关于“加快肥料立法防止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议?
刘宝:今年提出“加快肥料立法防止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议,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环境保护的紧迫性,二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中化肥使用量大,施用方式不合理,导致土壤退化、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日益严重,面源污染已成为影响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同时,部分市场上存在低质量、违规添加的肥料产品,不仅降低肥效,还可能影响农产品安全,危害消费者健康。然而,我国目前缺乏一部专门的肥料管理法规,现行的《肥料登记管理办法》仅限于产品登记,缺乏对肥料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的全流程监管。这就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同时科学施肥的标准和指导也不够完善。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我认为加快《肥料管理条例》立法已迫在眉睫。通过立法,能够明确监管责任,提升肥料产品质量,规范使用标准,从源头上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绿色农业发展。这不仅符合国家“双碳”目标,也与“健康中国”“乡村振兴”等战略高度契合。未来,我将持续推动该立法进程,并呼吁政府加强跨部门协作,借鉴国际成功经验,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肥料管理法律体系,真正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九派新闻:为此次提案你做了哪些调研和努力?
刘宝:为了确保提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我和团队早在2024年初便开始关注肥料管理和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并进行了持续的调研工作。首先,我们查阅了大量国内外关于肥料管理的政策法规和研究报告,特别是参考了日本、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肥料管理经验,分析我国现行政策的短板和改进方向。其次,我们深入农业主产区,特别是一些面源污染较严重的地区进行实地调研,走访了农民、农业合作社、肥料生产企业,了解他们在施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需求。例如,一些农民反映缺乏科学施肥指导,市场上假劣肥料问题突出,长期施肥导致土壤质量下降,这些问题都亟待通过立法加以规范。此外,我们还邀请农业、生态环境、法律等领域的专家开展座谈,听取他们对肥料立法的建议,并结合农业农村部近年来的政策动向,进一步完善提案内容。
基于这些调研,我们总结出当前肥料管理的四大核心问题:缺乏专门法律支撑、市场监管体系不完善、肥料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科学施肥指导不足。因此,我提出了尽快推进《肥料管理条例》立法的建议,希望通过法律手段完善肥料全产业链的监管,减少面源污染,推动绿色农业发展。这次提案的形成,既是对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深度思考,也是长期调研积累的结果。我将持续跟进相关政策进展,推动建议落地,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贡献更多力量。
九派新闻:在调研过程中是否遇到了一些难点?有没有让你印象深刻的事?
刘宝:在调研过程中,我们确实遇到了一些难点和挑战。首先,农业面源污染涉及多个环节,数据分散,统计难度大。肥料的施用量、使用方式、土壤残留、环境影响等数据往往缺乏系统整理,基层农民的施肥习惯也因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异。其次,不同利益相关方的看法存在分歧。比如,部分肥料生产企业认为市场监管已足够,而农业专家则强调假劣肥料和过量施肥问题仍然严重,影响土壤健康和农产品安全。在与农民交流时,我们发现部分农户并不清楚不合理施肥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和作物品质下降的问题,他们更关心肥料的价格,而非长期的生态影响。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一次实地调研中,一位种植大户告诉我们,他过去为了追求高产,长期使用高氮肥,导致土壤板结、农作物抗病能力下降,最终不得不休耕几年才能恢复土地肥力。这种亲身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科学施肥的重要性,并呼吁政府加强监管和指导。这让我更加坚信,推进肥料立法不仅仅是环保需求,更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通过整合农业农村部门的研究数据、参考国际肥料管理经验、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努力使提案更加科学、可行。尽管困难重重,但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是值得长期坚持的事业,我也希望通过这次提案,为改进肥料管理、减少面源污染贡献一份力量。
刘宝在两会现场。图/受访者提供
九派新闻:对普通人来说,这一提案意味着什么?
刘宝:这一提案与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尤其是食品安全和环境质量。肥料的施用直接影响农产品的品质,如果肥料使用不当或质量不过关,可能导致农作物重金属超标、硝酸盐残留增加,甚至影响人体健康。通过肥料立法,严格规范市场,可以有效减少劣质肥料的流通,让消费者吃得更放心。
此外,肥料的过量施用也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很多人可能没有意识到,不合理施肥不仅影响土地,还会导致地下水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甚至加剧气候变化。比如,氮肥过量施用会增加氧化亚氮(N₂O)排放,而氧化亚氮是强效温室气体,对全球变暖的影响远超二氧化碳。推动肥料立法,可以从源头减少环境污染,让我们的土壤更健康、空气更清新、水源更安全。
对于普通农民来说,这一提案的落地还意味着更科学的施肥指导、更严格的产品监管和更高效的农业生产。合理施肥不仅能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土壤质量,还能减少不必要的投入成本,提高农民收益。因此,肥料立法不仅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也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步。
【3】有机肥和化肥不是“二选一”,关键在于如何科学合理使用
九派新闻:此前网络上流传一种说法是“要让有机肥取代化肥”,你怎么看待这一说法?
刘宝:有机肥和化肥各有优势,完全用有机肥取代化肥在现实中并不现实。有机肥确实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环境污染,在可持续农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我们也要看到,化肥在提高粮食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仍然不可或缺。研究表明,化肥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可达40%-60%,尤其是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高产稳产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因此,关键不是“二选一”,而是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二者。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化肥和有机肥相结合,推行精准施肥和科学管理。例如,在农田管理中,可以采用“有机+无机”结合模式,减少化肥的过量施用,同时补充有机肥以改善土壤环境。此外,推广新型环保肥料,如控释肥、生物肥料等,也能在保障高产的同时降低污染。
总之,我们应该倡导“减量化、精准化、绿色化”的施肥方式,而不是简单地用有机肥完全取代化肥。只有科学施肥,才能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九派新闻:近年来,农业农村部推进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化肥减量化、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等一系列重大行动,您认为有何意义?与提案的背景是否一致?
刘宝:农业农村部近年推进的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化肥减量化、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等行动,是我国农业从高产导向向绿色可持续转型的重要举措,其核心目标是减少化肥带来的环境负担,同时保障粮食安全。
这些政策的实施与我此次提案的背景高度一致,都指向了化肥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生态化。目前,我国化肥使用量仍处于较高水平,部分地区存在过量施用、品种不规范、管理制度滞后等问题,导致土壤退化、水体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环境问题。虽然近年来通过技术推广和政策引导,化肥使用增速已得到控制,但仍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来系统性、长效性地规范肥料的生产、销售、使用及管理。因此,我提出加快肥料立法的建议,就是希望在已有政策基础上,通过法律手段进一步明确肥料管理标准、规范市场秩序、强化执法监管,以确保农业绿色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只有政策引导与法律保障双管齐下,才能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环境保护的多赢局面。
九派新闻:今年的提案距离推广和落地还有多远距离?
刘宝:肥料立法的推进仍需多方协调和进一步细化完善,目前距离真正落地还有一定距离,但形势总体向好,具备较强的可行性。
首先,从政策层面来看,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绿色发展,中央一号文件多次强调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防止面源污染,这说明国家已经认识到规范化肥管理的必要性,为立法奠定了政策基础。其次,农业农村部等相关部门已对肥料立法进行了前期调研和讨论,并在某些地区开展了相关试点,说明立法的技术条件和管理经验正在逐步积累。
但另一方面,立法涉及多个部门的协调,涵盖生产、流通、使用、监管等多个环节,还需要充分论证法规的可操作性,避免对农业生产带来不必要的负担。因此,接下来的重点是推动部门间协同,加快立法进程,并在试点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细节,确保法规真正落地执行。
总体而言,当前的政策环境和行业需求都为肥料立法提供了有力支撑,只要相关部门加快推进,我们有望在不远的将来看到更加完善的肥料管理法规,为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九派新闻:这一届任期内,你最希望推动哪一项改革或提案落地?接下来打算聚焦哪些问题?
刘宝:在这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的任期内,我最希望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相关立法和政策的完善,特别是在肥料管理立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在农业绿色发展方面,除了推动肥料立法,我还关注农药减量化、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耕地质量提升等议题。例如,如何规范高风险农药的使用,减少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如何推动秸秆还田和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高农业生产的循环性和可持续性,推动科学施肥与绿色种植的结合,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长期支持。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我关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和草原生态修复等问题。例如,如何加强农田径流污染监测和治理,减少化肥、农药流失带来的环境问题,探索建立更加高效的农田污染治理机制,如何强化外来入侵物种防控,保护我国本土生态系统。
我计划围绕农业绿色低碳转型,进一步推动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的完善,并结合农业科技创新,探索智能化、精准化的农业生态保护方案。也希望能通过这些努力,让绿色农业真正落地,既保障粮食安全,也保护生态环境,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九派新闻特派记者 代梦颖 北京报道
编辑 肖洁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