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女空间在社交平台上吸引了大量关注,涉及笔记超过470万条,主要聚焦女性兴趣爱好和心理特点。
2.全女空间的兴起得益于社会经济的逐步转型,女性消费能力和经济独立性的提升。
3.目前出现的全女空间类型包括传统餐饮店、民宿、健身房等,以及二次元主题派对、线下放映室及读书会等多元新形式。
4.然而,全女空间在现实世界中的运营正遭受着诸多挑战,如服务质量、安全性和运营管理问题。
5.为此,全女空间需要在提供安全和支持的同时,提供一个真正安全、舒适的环境。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第287期
文字|南大新传未来编辑部·核真录
陈霖怡 陈思玥 穆凯代斯·艾海提
制图 | 曾仪 席雨晴 四郎拉珍
编辑|陈敏慧 陈霖怡
排版|席雨晴
“如果世界只剩女生,会发生什么?”
“在一个几乎全女的环境里工作是什么体验?”
“全女乌托邦,是不是伪命题?”
在女性用户占七成以上的小红书平台,截至2025年2月初,涉及“全女”的相关笔记超过470万条,涉及“全女空间”的相关笔记超过13万条。相比于传统社交空间在活动内容、交流风格等方面需要兼顾两性的普遍需求,全女空间更聚焦于女性的兴趣爱好、心理特点等,在氛围营造上也更符合女性的审美偏好,更具温馨、包容的感觉。这样一种以“女性友好”为导向的服务经营模式,满足了许多女性“感到安全、被看到、被听见”的需求。
全女空间为何兴起、如何发展以及正在面临怎样的困境?本期核真录将结合小红书与大众点评上相关的用户分享,梳理相关内容。
图1 社交平台上的“全女空间”发帖
全女空间集中在哪些地区?
我们在小红书上以“全女”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梳理了热度前50帖文中全女空间的地域分布情况。整体来看,华东地区的全女空间分布占比最高,华南、华中和华北次之。其中,北京、南京、上海和深圳等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的数量位居前列,为全女空间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物质基础和受众群体。
图2 全女空间的地域分布情况
全女空间的兴起得益于社会经济的逐步转型。随着女性经济独立性和消费能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产品和服务开始以女性为主要目标群体[1]——也被称为“她经济”。华泰证券数据显示,我国“她经济”涉及4.68亿消费群体。2023年,其市场规模已超10万亿元人民币[2]。
同时,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Global Gender Gap Report 2024》洞察报告,自2016年至2024年,全球35个经济体的政府管理、医疗、教育、金融、餐饮服务业等多个行业领域内,女性领导的平均占比整体呈增长趋势,2024年全球担任领导职务的妇女比例达36.4%。随着更多的女性涌入企业管理层,她们渐渐摆脱消费决策附属者的身份。
图3 2016年至2024年全球担任领导职务的女性占比情况
全女空间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从服务类型上看,目前出现的全女空间不仅包括传统的餐饮店、民宿和健身房等类型,二次元主题派对、线下放映室及读书会等更多元的新形式正在涌现。
我们对以上50篇相关帖文所涉及的全女空间类型进行梳理。其中,40%都是酒吧、民宿、摄影写真等传统的商业服务空间,这也是当前全女空间主要的经营方向。另外,18%是为女性提供观影、聚会、客厅沙龙的场所;16.4%以举办舞会、脱口秀、音乐会等活动为主。例如,位于广东深圳的Kupu-kupu成年女性俱乐部每周都会举办不同主题的活动,包括打工人吐槽大会、合唱之夜、剧集观影之夜、社交派对等。位于江苏南京的乐Home女生社聊空间围绕交友为核心,定期举办社交talking活动,主题包括“24end你有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吗”“甄嬛传剧本围读”等。位于广东广州的女虎的世界聚焦全女观影和读书会,致力于为更多女性提供舒适、平等的交流空间。此外,也有许多全女空间为女性提供职业交流、兴趣与文化交流、心理支持的平台。
图4 全女空间的类型分布
从收费形式看,在我们调研的全女空间中,大多数并非免费。它们或设门票制、会员制,或通过其他更多元的形式收取费用。
例如,2024年10月至12月期间,长沙朝阳村于每周末举办的全女聚会·一期一会活动,参与者需购买49.9元/人的门票才能入场体验到包括美食品鉴、桌游、观影在内的多项活动内容。
除门票制外,部分全女空间还设置了会员制度,以满足不同女性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例如位于上海的小轻女子健身房等女性专属健身场馆,会员可享有专属折扣、优先参与活动的权利以及定制化服务。
除上述收费空间类型外,一些以休闲娱乐、兴趣社群、职业与文化交流为主的全女空间则向女性免费开放。
她们在全女空间聊些什么?
多元的空间类型和收费形式为不同需求的女性提供了选择。当志趣相投的女性在同一空间相遇,她们通常会聊些什么?
客厅沙龙是全女空间的主要形式之一,其包含的议题丰富多元,展现出女性内部关注点的分化。我们以“全女沙龙”为关键词在小红书平台进行检索,并对所得结果中点赞数前30的帖文继续梳理。我们发现,“她力量”是热度最高的沙龙议题,即女性在各个领域中所展现出的力量和影响力,其相关笔记的获赞量接近900;成长疗愈、心灵对话等主题的获赞量次之,体现出女性对自我内心与成长的关注。此外,获赞量较少的是以社交玩乐功能为主的桌游、茶话会与拍照交友议题。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们所检索的帖子中,有一些专为妈妈们打造的线下活动沙龙吸引了许多女性的关注。这类沙龙旨在“为女性提供一个展示自我、超越自我的舞台”,即使一位女性成为“妈妈”,她的成长、需求与观点也应该“被看见”。这样的思考,体现出全女沙龙对不同角色女性的关怀,以及对女性自由、独立人格的追求。
图5 小红书平台的全女沙龙议题统计
总的来看,这些沙龙注重精神层面的对话,选题也较为亲切、有力量。它的存在,让女性能够在一个更为自由和舒适的环境中分享生活、互相支持,获取精神养料。
全女沙龙能够传递出力量感,也得益于主办者将深受大众喜爱的女性友好影视作品与各类议题相结合。以Kupu-kupu成年女性俱乐部的部分活动为例,主办方通过放映以美国传奇女法官金斯伯格的经历为原型的电影《性别为本》,鼓励参与者谈论自己希望成为的电影女主角,从而启发她们的“勇气与坚持”。
在全女沙龙中,有关女性主义的探讨与交流也成为了一种基调。2023年9月23日,小红书用户“小桥的行动轨迹”(以下简称“小桥”)发帖庆祝杭州《厌女》读书分享会圆满落幕。在活动中,参与者通过分享对书籍的见解,深入剖析了女性客体化、自我客体化、女权光谱等复杂而深刻的课题,展现出女性对自身身份与社会角色的深度反思。小桥在帖文中写道:“大家都一致认为,正是看到了这些东西,觉醒之后,自己的生命力开始展现了。我也很喜欢我们这次讨论的更多关注点是在女性身上,在自己身上。我们看到了,就开始改变了。”
图6 深圳Kupu-kupu成年女性俱乐部的部分活动海报
全女空间,满足了她们什么样的诉求?
学者聂鑫琳认为,在主流文化中,女人被建构为在道德上和经济上依附于男人的次等人,因此,在空间关系中,往往是男性占有支配性的地位。女性的行为特征和需求很少被考虑[3]。而全女空间的出现,正是女性对传统空间布局和性别角色固有认知的反叛,它为女性提供了一个能够自主表达、舒适生活和建立社会联系的独立空间,展现了女性在现代社会中寻求平等和尊重的强烈诉求。
从个体层面看,它为女性提供了一个难得的、相对安全的社交与生活场景。我们对某新一线城市全女健身房的大众点评用户评论进行分析后发现:很多女性表示她们不再需要担心穿着运动装时遭受打量,可以专注于自我提升;也有不少女性认为,女性教练非常专业,授课温柔认真。这种空间也让许多女性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建立起持久的友谊和职业网络。
(注:为了更好地明确女性对健身房的个性化需求以及全女空间在这方面的优势,我们特意将全女健身房的好评与普通健身房对应角度的差评进行比较,并不代表普通健身房普遍存在差评中的问题。)
图7 健身房用户评论对比图
然而,这种看似温暖的庇护所也面临着诸多现实挑战。
爆火的背后,全女空间为何屡遭“避雷”?
2024年12月,主打“全女二次元”的成都幻象巡游夜场派对主办方在小红书被多名用户发文“避雷”,称其标价169元的餐饮仅包含成本价远低于标价的休闲零食“一根葱”,且酒水储备不足。不少用户还指出,该派对还出现室内抽烟和场所位置不足等安全隐患。一时间关于全女空间的讨论甚嚣尘上。
图8 小红书用户“避雷”帖文图
无独有偶,位于南京的蜜蜜女子健康生活馆洗浴中心,同样因服务质量问题在大众点评收到多条用户差评。顾客普遍反映,相较于开店初期,该洗浴中心提供的果品种类逐渐减少,服务质量也大不如前。当原本期待的高端体验逐渐变得敷衍,甚至无法满足基本需求,不少顾客都感到十分失望。
无论是大众点评上相关的负面评论,还是小红书上屡见不鲜的“避雷”帖,都指向同一个趋势:全女空间在现实世界中的运营正遭受着诸多无奈,也让一些女性消费者失去了最初的热情与信任。
这样的“无奈”,一方面源于全女空间和其他产业存在的共性问题:许多商家为了节约成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堪忧;也有一些商家因管理经验不足、规范措施不到位,在运营期间出现混乱。
除此之外,全女空间也存在个性化的问题。首先,许多全女空间有关男性是否准入的标准较为模糊,甚至无法保证其运营团队都由女性成员构成。
2024年5月,有网友吐槽自己在入住云南大理某“号称只招女生的民宿”后,发现房东是一对夫妻,男房东跟女游客住在同一栋楼内。此外,楼内还有一位长租客,也是男性。该网友在本应是“全女”的民宿楼里“一天碰到了三个男的”。
2024年9月和12月,多位网友在小红书平台发文质问某二次元全女夜场是否真的了解“全女”的定义。他们并没有做到禁止男性入场,甚至有网友指出场内DJ(打碟者)都是男性。同年11月,有网友在小红书平台发文“避雷”位于广州市的一女子塑形健身房。用户声称遇到的工作人员态度恶劣,并在未收到提前告知的情况下被安排了男教练。此后,该用户因不愿支付“诚意金”试图离开,却遭受男教练的推搡和威胁。
图9 小红书用户关于全女健身房的帖文图
其次,许多商家在利用“全女”作为营销手段时,会将“女性友好”偷换概念。以全女酒吧为例,部分全女酒吧实际上成为打着全女旗号的“拉吧”(女同性恋酒吧),令部分女性消费者望而却步。一些女性认为,当“全女酒吧”摇身变成“拉吧”后,参与者的目的性会变强,可能被问及私密性的话题,甚至会有“被凝视”的感觉。这与“全女空间”旨在为女性打造自由放松、可以畅所欲言的安全环境相违背。
图10 小红书用户对“拉吧”性质全女酒吧的帖文及评论区图
再次,全女空间在宣传和吸引用户方面过度依赖熟人引荐,而忽略了通过保障服务本身的质量来提升竞争力。一些女性愿意体验全女空间,是受到身边朋友或社交平台网友的推荐。但是,她们的体验可能并没有达到预期。不少体验者认为,全女酒吧完全是“圈钱”“熟人局”“假酒”。
我们对一条报道全女酒吧帖子的用户评论进行梳理,发现不少评论者提到:与普通的酒吧相比,女性酒吧“不够卷”。“没人带”“没意思”“内斗”等词也频繁出现,体现出消费者对此类酒吧存在服务专业性问题的质疑。
图11 某全女酒吧报道用户评论分析图
图12 某全女酒吧报道用户评论
这些案例都暴露了全女空间在商业化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一些挑战。一些商家无法妥善应对潜在的挑战,更无法真正回应广大女性的需求,这也是全女空间屡遭避雷的原因之一。
结语
总体而言,全女空间的兴起回应了女性在当代社会中对安全感和专属社交环境的需求,尤其在经济转型和女性消费力提升的背景下这一消费形式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些空间为女性提供了更加温馨、包容的氛围,满足了她们对独立表达和交流的渴望。然而,随着全女空间的商业化进程,部分空间面临着服务质量、安全性和运营管理方面的挑战,甚至出现了负面评价和争议。事实上,仅仅通过设立专属空间,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中存在的性别偏见和安全威胁。因此,如何在提供安全和支持的同时,提供一个真正安全、舒适的环境,应当是全女空间需要关注的核心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 许黛玉 《“她经济”时代的营销战略》
[2]https://stock.finance.sina.com.cn/stock/go.php/vReport_Show/kind/industry/rptid/769021413220/index.phtml
[3] 聂鑫琳 《空间消费的女性主义批判》
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