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田淑娴是湖北赤壁市娴子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农学硕士毕业的她运用自己所学,多年来致力于用科技帮助乡亲们增收致富。
正月初十,春节假期刚过,记者在她流转改造后的高效农田间见到了她。
身材瘦小,步履匆匆,笑起来脸上有两个深深的酒窝……初识就给人一种干练、质朴、热情的印象。
今年36岁的田淑娴,大学时学的是生物技术专业,硕士时选择了捕捞学专业。“就是想多储备些专业知识,再回乡从事农业生产。”她说。
2017年,田淑娴回到家乡,把目光投向小龙虾养殖行业。为养出高品质的小龙虾,田淑娴在承包的农田旁建起实验室,监测水质、调配饲料。通过查阅资料,不断实践,她利用乳酸菌、生物发酵饲料等技术,逐渐形成系统专业的养殖管理调水和饲喂方案。
田淑娴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不断探索农田信息化改造,拓宽“种养结合”的新思路,将传统的“稻虾鸭”生产模式,改造升级为“虾稻鳝”种养模式,并挨家挨户帮助村民掌握新技术,让村里农业生产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使土地收益越来越多。
履职期间,田淑娴走访调研,村民热络地招呼她进屋吃茶。村头院内,她与村民围坐在一起,在声声家常中,细细记下村民们的忧盼问题。
3月6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省代表团全体会议上,田淑娴回答了记者关于“新农人”创业故事的提问。
回忆起小时候,她说:“看到父母用传统方法劳作,付出辛勤汗水,粮食产量依然不高,收入微薄。我心里想着,总有一天,我要亲自耕耘这片土地,让农民不再为低产而辛苦,让农田焕发出更高的效益。”
团组会一结束,田淑娴就迫不及待地和身在家乡的妹妹田淑妍打电话分享起了参会的感受。
小时候,因为父母在田间太忙,她和妹妹经常要做好饭拿到田里给父母吃。如今,妹妹也成了娴子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一员。
在电话里,田淑妍说,经过培训学习,她当天已经第一次在合作社的油菜田里用无人机喷洒植保叶面肥了,等姐姐回来就飞给她看!
得知喜讯的田淑娴激动不已,“恨不得自己马上回去也学会飞无人机!”现在,田淑娴团队里的农用无人机飞手增加到了5人,农作物和禽畜健康都得到了更好的保证。
田淑妍与团队成员们学习操控农用无人机(视频素材由采访对象提供)。
田淑娴说:“这些年,我们在乡村生活、创业,收获满满,越干越有劲,越干越有奔头。”
她表示,接下来,自己将带领乡亲们积极响应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号召,不断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携手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更多力量!
记者:肖艺九、吕帅
编辑:谢秀栋、刘金海、郝建伟、邵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