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时代的宏大叙事里,女性始终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她们以独有的坚韧与智慧,为社会前行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国家艺术基金自2013年设立以来,资助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女性文艺工作者。她们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从历史长河与现实生活中汲取灵感,以细腻的笔触、敏锐的感知,创作出一部部动人心弦的佳作。值此“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之际,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聚焦资助项目背后的女性创作者,策划推出“巾帼展华彩,逐梦新时代”新媒体特辑。让我们一起走进她们的艺术世界,领略她们的卓越风采。
张曼君 评剧《母亲》导演
项目名称:评剧《母亲》
项目主体:中国评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
剧目获奖情况:
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第十五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
第十六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
这次创作最大的不同是以情怀与温度来展现历史上我们承受的苦难,我们的挣扎、呐喊、痛苦与悲伤。“母亲”原型邓玉芬妈妈的事迹,以及她的精神、气节深深震撼和触动了我,我不停地思考如何将真实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与舞台对接,以戏剧的诗性之美、自由之美、浪漫之美、壮烈之美进行呈现。这是我们主动要做的,这个主动性来自于生活,来自于本质承担的那份思考,来自本能的一种感觉,这很重要,使得整个创作有血有肉有脉搏。
李春燕 杂技剧《先声》导演
项目名称:杂技剧《先声》
项目主体:沈阳杂技演艺集团有限公司
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
剧目获奖情况:
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先声》是一部聚焦九一八事变重大历史事件的杂技剧。身为导演,我深感责任重大。九一八事变是中华民族伤痛的起点,如何以独特视角重现这段历史,让观众真切感知先辈的苦难与抗争,是我们一直思考的核心。
创作时,我深刻体会到传统与现代融合的震撼。我们保留杂技惊、奇、险、美的内核,融入戏剧、舞蹈、音乐元素,巧用舞美、视觉及声光电。逼真的烽火场景配合光影变幻,音效与动作完美契合。期望《先声》能让大家铭记历史,传承先烈们的伟大精神,使其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徐新华 淮剧《小镇》编剧
项目名称:淮剧《小镇》
项目主体:江苏省淮剧团有限公司
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
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
剧目获奖情况:
第十五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
淮剧《小镇》取材于马克·吐温的小说《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
这个小镇和小镇的人、小镇的生活,如同加西亚·马尔克斯笔下的《百年孤独》中的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它不是真实存在的,但也并非莫须有,它是生活和艺术想象的嫁接和融合,是当代社会现象和精神世界的浓缩,它多少带有寓言和象征意味。
我希望通过朱文轩们的沉沦和自救,写出道德自我完善的艰难,写出知耻而后勇的可贵,写出自我救赎和道德担当的可敬。我希望我们会警醒,心若无坚固的堡垒,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是一度迷失的朱文轩们;我希望人们会思考,在今天,怎样维护我们心中最圣洁的领地,怎样维护以道德和信仰为重心的精神世界;我更希望人们能相信,这片有着几千年文明的土地,蕴藏着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朱文轩们,骨子里仍然有着不灭的精神力量。
郭培 音乐剧《飞天》服装设计
项目名称:音乐剧《飞天》
项目主体: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
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
剧目获奖情况:
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敦煌文化,是中华民族与世界对话的重要载体,是一种民族精神,中国人对敦煌、对飞天寄予深厚的情感。在音乐剧《飞天》中,我为几大主要角色乌鸦、九色鹿、紧那罗、乾闼婆、大善人、贵妇人设计服装,这些角色也贯穿了整部剧目。乌鸦与九色鹿的灵感来源于敦煌莫高窟第二百五十七窟《鹿王本生图》壁画。紧那罗和乾闼婆的造型设计参考了北魏时期的服饰,还有大善人和贵妇人,用东西融合的方式让人物夸张而有趣。我认为这些已不仅仅是服装的造型,而是对角色个性的深刻揭示与诠释,是对那些在古老壁画上出现的人物的鲜活呈现。服装成为了璀璨文化再现的载体,她跨越时空,向我们走来,在声色情景间随旋律成为音符震颤和灵魂共鸣的声音。我也非常荣幸成为这部作品的艺术创作者之一,可以为璀璨夺目的文化贡献温暖的力量!
廖向红 话剧《青松岭的好日子》导演
项目名称:话剧《青松岭的好日子》
项目主体:河北省承德话剧团演艺有限公司
国家艺术基金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舞台剧和作品主题创作资助项目
剧目获奖情况:
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青松岭的好日子》是一部聚焦乡村振兴题材的戏剧,是话剧、电影《青松岭》的后传。《青松岭》曾是20世纪家喻户晓的佳作,至今仍让人们记忆犹深。正如剧中女主角秋歌所说,青松岭现在变啥样了?生活在青松岭的乡亲过得咋样?《青松岭的好日子》引发当年观看《青松岭》话剧和影片的回忆,继而引发对那个时代生活的回忆。在排演《青松岭的好日子》时,全体演职员都在继承承德话剧团“山庄戏剧”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着力展现鲜明的河北农村地域特征和浓郁的泥土气息。在导演确定的统一美学原则指导下,舞台演出各部门都努力追求创造具有坚实现实主义演剧风格,同时又具有现代审美情趣的演剧样式。话剧《青松岭的好日子》是一部具有现实主义戏剧风格,彰显话剧艺术魅力的剧作、佳作,是一部极具浓厚乡土气息,带有抒情因素的喜剧。
任雪迎 话剧《麻醉师》制作人
项目名称:话剧《麻醉师》
项目主体:西安话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
剧目获奖情况:
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第十五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
在国家艺术基金设立10周年资助成果展上,从7116个资助项目中遴选而出的话剧《麻醉师》的海报高悬展厅,让作为制作人的我热泪盈眶。该剧诞生于2014年,曾七易其稿,先后开展过4轮全国巡演,塑造了麻醉师陈绍洋始终把拯救患者的生命视为己任,勇攀麻醉医学学术高峰的艺术形象。这部作品不仅引发了社会对医疗行业的重新审视,更推动了媒体去挖掘那些“用生命守护生命”的正能量故事。如今,医疗行风建设与舆论导向的积极转变,印证了艺术唤醒人性真善美的力量——当社会飞速发展时,文艺工作者正以赤诚之心守护着社会的精神根系。
徐春兰 莆仙戏《踏伞行》导演
项目名称:莆仙戏《踏伞行》
项目主体:福建省莆仙戏剧院有限公司
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
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
剧目获奖情况:
第十七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
《踏伞行》是编剧周长赋先生将莆仙戏传统剧目《双珠记》《蒋世隆》经过巧妙构思和精心嫁接后糅合成的新剧目。它具有当代思想价值和审美意义——坚守传统美德的主题内核;其文本又具有纯正的、独特的莆仙戏传统艺术的特点。因此我作为导演的二度创作也藉此而生——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意表达,传统道德的美意传送;地道的戏曲艺术风格的表现,地道的莆仙戏艺术特点的展示。
我们大胆建立了该剧二度创作的走向和观点——“剧种”风格重于其他元素的创作;大胆坚持莆仙戏“表演艺术”重于文本的信念;大胆表明莆仙戏《踏伞行》的创作是“回归戏曲本源”“回归戏曲本体”的创作坚守!我们理应将莆仙戏《踏伞行》视为一颗古老且璀璨的珠宝,让人们欣赏她朴素质感、古典美韵、历史承载、深邃悠远、无与伦比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