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滤膜从黑到白、人均粮食产量超世界平均 “部长通道”传来好消息

 
 

今天(3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场“部长通道”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接受了记者采访。粮食产量1.4万亿斤的目标怎么实现?国家水网建设目前有哪些新进展?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哪些地方会入围?部长们直面热点,回应了社会关切。

 

灰黑→灰白 生态环境部部长掏出滤膜展示大气改善

去年环保成绩单怎么样,如何看待这些成效?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现场展示2块空气滤膜。

黄润秋:我带了两块从北京市大气环境监测仪上取下的滤膜,这和家里空气净化器上的滤芯道理是一样的。左边这一块是2015年的,吸收了太多的PM2.5,所以是灰黑色;右边这一块是去年的,灰白色。十年间,北京的PM2.5浓度从80.6微克每立方米降到了30.5微克每立方米,下降幅度达到62%,滤膜也从黑变到了白。

图片

这十年,全国生态环境发生了根本性、转折性的变化。2024年,生态环境质量有了新改善,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跨过90%的门槛,达到90.4%。

 

“培育发展绿色生产力 一揽子政策举措已推出”

黄润秋表示,高质量发展是我们新时代发展的硬道理。没有绿色低碳就谈不上发展的高质量。生态环境部主要做了四方面工作。

  • 一是持续推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到目前,全国已经划定了44000多个环境管控单元,实现了“一单元一清单”。
  • 二是积极培育和发展绿色生产力。去年以来,生态环境部相继推出了生态环境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一揽子政策举措,出台了支持民营企业的22条措施。
  • 三是用市场的机制推动减污降碳。推动碳市场建设,促使我们国家在燃煤发电领域的碳排放强度累计下降了8.78个百分点,为企业节约降碳成本350个亿
  • 四是守牢高质量发展的底线。去年出台了排污许可管理条例,我们区分不同的情形,对企业开展监督帮扶,送政策、送技术、送方案,到企业进车间,促使企业守牢达标排放的底线。
 

应对极端暴雨洪涝灾害 水利部推进三个体系建设

水利部部长李国英表示,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剧,我国极端暴雨洪涝灾害频繁发生。水利部锚定推进防洪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目标,积极推进三个体系建设流域防洪工程体系、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和防御工作体系。

图片

李国英表示,我国防洪安全体系和能力在逐步提升,但极端暴雨、洪涝灾害多发重发的态势没有变。2024年汛期,全国有1321条河流发生洪水,水利部门提前发布洪水预警4303次,发出各类调度指令3.01万道,全国有6929座大中型水库投入防洪调度运用,拦蓄洪水1471亿立方米,减淹城镇2330个次,减淹耕地1687万亩,避免人员转移1115万人次,最大程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减轻了洪涝灾害损失。

 

让越来越多的河湖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

李国英说,努力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并使之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水利部主要抓好三件事:第一抓节水;第二抓调配;第三抓修复。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水利部将坚持不懈做好江河湖泊生态保护治理这篇大文章,让越来越多的河湖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

图片

 

我国粮食产量人均500公斤 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政府工作报告将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纳入主要预期目标,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如何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稳产保供能力?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表示,作为14亿人口的大国,必须靠自己来养活自己,粮食安全这根弦要始终绷紧。

图片

韩俊说,去年粮食产量迈上了1.4万亿斤的新台阶,是有技术支撑、投入支撑、政策支撑的。政府工作报告将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纳入主要预期目标,经过严格科学论证,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

韩俊介绍,去年粮食产量1.4万亿斤的成绩来之不易。1.4万亿斤摊到全国14亿人头上,人均500公斤,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

 

三方面体现!脱贫攻坚成果得到有效巩固和拓展

韩俊表示,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五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过渡期以来,脱贫攻坚成果得到了有效巩固和拓展,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返贫致贫的风险显著降低;二是脱贫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过去4年高于全国农民收入增长的平均速度;三是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方面的成果,得到了切实巩固。

总之就是要落实精准的方略,要盯住每一个有返贫致贫风险的群众,发现一个,帮扶一个,化解一个,确保不发生规模性的返贫致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