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闫大鹏关注“劳模工匠进校园”:支持兼职教学,提升保障能力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工程师闫大鹏向九派新闻表示:“为进一步发挥劳动模范、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等先进人物榜样作用,应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推进产教融合,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为国家培养一批具有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劳动者。”

闫大鹏介绍,发挥劳动模范、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等先进人物榜样引领作用,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具有以下几点重要性。

一、榜样引领作用‌。劳模工匠是各行各业的杰出代表,他们凭借卓越的技能和坚韧的精神在工作岗位上取得了非凡成就。他们的故事和经验走进校园,能够让更多青年学子面对面了解技能人才的重要性和广阔前景,激发他们学习技能的积极性‌。

二、实际工作经验分享‌。劳模工匠们有着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他们知道如何把事情做好,这种努力工作、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的精神,可以让学生们明白做事情不能马虎。通过讲座和实践操作演示,学生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技能的力量和价值,从而激发他们对技能学习的热情。

三、‌培养品德和家国情怀‌。劳模工匠的精神可以融入学校的文化中,提升学校的整体氛围。学生们通过与劳模工匠的近距离接触,能够深刻体会到技能不仅是个人发展的手段,更是报效国家的途径,从而强化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图片闫大鹏。图/武汉广播电视台

为此,闫大鹏提出以下具体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建构培育体系。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需要发挥政府、高校、企业、工会、行业协会等多元主体协同作用。

政府有关部门将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作为重要内容纳入相关文件中。高校作为向社会培养和输送劳动人才的教育体系,要充分发挥教育引导作用,建立劳动价值教育体系,将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融入到高校的教学体系中。企业要落实培养产业工人的主体责任,构建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培育体系,制定教育培训规划,支持劳模和工匠人才兼职教学。工会和各行业协会也要发挥资源阵地的优势,推动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二、注重路径融合,形成培养合力。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等,充分发挥各主体作用。

邀请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先进人物开展授课,讲述劳动故事,将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讲授作为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深化劳动教育课程的理论深度。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组织劳模工匠主持、参与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

通过创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成立劳动教育实践教学基地等形式,让青年人才真正参与到劳动实践中来。

深入实施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劳模工匠助企行”等活动,发挥劳模工匠在弘扬精神、创新攻关、技能传承、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运用好网络平台实现课程共享,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赋能,丰富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形式,弥补线下时空融入受限的不足。

三、完善制度机制,提升保障能力。完善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相关管理制度机制。

政府通过相关政策为活动开展提供保障,协调学校和企业资源对接,学校要将劳动教育列入教学计划,企业也要针对相关内容制定培训规划,逐步做到系统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同时对完成情况、教育效果进行评价,与绩效考核挂钩,优化考核激励机制。

学校要制定好劳动教育的经费投入机制,保障劳模工匠授课的劳务所得,建设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等,企业要足额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用于一线产业工人的培训培养。

灵活进行课程设置和安排,确保劳模工匠日常工作与教育授课间的平衡,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等先进人物的榜样引领作用。

九派新闻特派记者 辜子旋 北京报道

编辑 王佳箐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