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代表委员这样支招

图片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是经济运行的 “稳定器”,也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动力源。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如何“真金白银“地实现扩大内需、提振消费,也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中国报道》记者采访的多位代表委员,他们的建言献策涵盖了扩内需、促消费的各个层面。他们普遍认为,应聚焦于政策优化、产业升级与市场信心修复,从供给端创造更好的消费产品和场景,通过精准施策实现内需扩容、消费提升,为经济的高质量增长注入新活力。

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夯实消费基础图片

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是促进消费的关键。全国政协委员、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在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应设立股市与楼市稳定基金来拉动内需,提升消费信心。他建议分别设立十万亿元股市平准基金和楼市稳定基金,通过资产价格回升提振居民财富效应,“只有老百姓的资产能够稳定地保值增持,他们才有信心去大胆消费,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生活品质,而不会瞻前顾后,不敢花钱。
全国人大代表、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农村政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林至颖建议提高农民养老金,以扩大内需推动乡村振兴。他认为,目前我国面临内需不足问题,农村居民购买力不足是一个重要原因。农村老人原本碍于消费力不足,压抑需求省吃俭用,提高农民养老金,不仅能释放农村老人的消费需求,激活消费链条,还能为农民工提供更大政策保障,减轻其赡养父母的压力,让他们消费无后顾之忧。“我认为,提高农民养老金对于扩大内需有着立竿见影的效益。”
优化消费环境,增强消费信心图片
良好的消费环境是促进消费的重要保障。
全国政协委员郁瑞芬对《中国报道》记者表示,她经过深入调研发现,很多城市街头巷尾的烟火气还不够浓郁,部分商业设施的布局不够合理,消费活力也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郁瑞芬认为,社区商业布局的优化至关重要,应从顶层设计与地方设计层面做好统筹规划,优化评价指标,精准配置业态。在试点评价中提高社区生活店、养老服务等业态权重,引导各地根据社区特点分类建设,避免“内卷”。老龄化社区应侧重医疗康养,年轻社区应增加文化娱乐设施。在此基础上,借鉴上海“一圈一策”经验,提升服务精准度。她建议,通过优化政策、技术赋能、多元参与等,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打造为居民的“幸福圈”、消费的“活力圈”。
郁瑞芬还建议各城市取消强制统一招牌政策,允许商户在安全规范前提下自主设计,保留自家商户的个性与调性,以更好地保留城市烟火气。“北京、上海试点的‘一街一景’政策就非常好,街区立足自身特色与定位实现差异化发展,拉动消费成效显著。”
全国人大代表、奥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汤亮认为,要拉动内需,既要有 “高大上” 的战略性布局,也要有着眼于激发城市活力的战术性安排。他建议大城市里的商场主动多引进些三四线城市的地方特色餐饮小吃,多集聚人气。对那些空荡荡的商厦,政府可以主动出面协调下降租金,调整业态,在考虑到城市消费者的不同消费层次的基础上,鼓励各地特色小吃走进大城市大商场。
创新消费场景,挖掘新兴消费潜力
图片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到新阶段,创新消费场景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重点。
“房地产现在进入到了存量房的时代,存量房的舒适化改造,翻新与重装市场非常大,建议以家装行业绿色化、工业化转型为突破口,释放万亿级内需潜力。”全国人大代表、万华生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兴田表示,他建议,激活家装内需市场要以 “绿色工业化定制内装” 为核心,推广整家整装模式(如整体厨房、卫浴焕新),通过叠加环保与效率补贴,撬动年均 10 万亿元消费潜力。同时他建议扩大补贴范围,取消地域、新房旧房限制,所有个人住房装修均可申请;提高补贴比例,将家装补贴在 “以旧换新” 总资金中的占比从 10% 提升至 30%;同时简化流程,全流程线上化审批,压缩至 3 个工作日内完成。
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认为,从供给端创造更好的消费产品和消费场景是扩内需促消费的重要抓手。“比如,今年春节《哪吒 2》票房远超此前的中国电影票房冠军,在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里排名第一,全球影史票房榜正在冲击前六,这说明只要能够提供更好的消费产品,老百姓还是有很强的消费能力和意愿的,所以下一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更好地去做创新,通过文化创意、商业模式的创新,从供给端扩大消费场景,提高消费品质,从而更好地去促进消费。”
作为工作在消费领域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重百沙坪商场品类销售一部资深主管龚定玲建议,聚焦青年消费群体的新需求、新偏好,在电竞观赛、文化演艺、宠物消费等新兴经济形态方面,构建并完善与新型消费特征相匹配的补贴机制,激发青年群体引领的体验型、品质型消费潜能。
图片
撰文:《中国报道》记者 王哲
责编:张利娟
编审:赵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