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朱小坤:高端钢铁产品应保持出口退税 加大对民企财政扶持力度|两会声音

图片

全国人大代表、天工国际董事局主席朱小坤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兆寰 两会报道

近年来,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民营企业在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在钢铁行业,民营企业在推动特种钢技术研发、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不过,全国人大代表、天工国际(0826.HK)董事局主席朱小坤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直言:当前的政策环境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尤其是在高端特种钢产品的研发与出口方面,亟需进一步优化相关政策,包括细分出口退税政策,区分产品类型,以及鼓励高附加值特种钢出口,推动技术突破。

朱小坤建议,应区别粗加工和精细加工产品,特别是那些直接或间接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高端特种钢产品,给予更为宽松的政策支持;对于合金粉末钢、高合金高速钢等高技术含量的特种钢材,应保持出口退税,鼓励企业攻克核心技术,提升国际市场份额。此外,推动关键技术攻克,替代进口产品;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财政扶持力度。

民企创新面临挑战

民营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创新和就业的主要来源。然而,民营企业在创新过程中,面临着高额的研发投入和技术突破难度。

特别是钢铁行业中的高端特种钢产品,如高速工具钢、模具钢等,它们不仅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和关键工程建设的基础材料,更是推动我国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关键所在。

然而,朱小坤直言:目前这些高端特种钢的研发成本和市场竞争压力较大,部分高附加值特钢产品在出口上却面临不利的税收政策。

自2021年5月1日起,部分钢铁产品的出口退税政策进行了调整,其中包括大量特种钢材类产品的出口退税取消。

朱小坤指出,虽然这一政策有助于促进钢铁行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但它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具体而言,高合金高速钢、合金粉末钢等高附加值特钢产品被列入取消退税范围,削弱了民营企业在高端产品领域的研发动力和市场竞争力。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生产加工过程能源消耗大、技术含量较低的普通钢铁产品,如冷轧钢板等,依然享受出口退税政策。

朱小坤认为,这一“一刀切”的退税调整,并未考虑不同钢铁产品在技术含量、市场需求、生产加工工艺以及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影响等方面的差异,导致高端特钢产品的发展热情受到抑制。

细分出口退税政策

为进一步促进民营企业创新,特别是在高端特种钢产品领域的创新,朱小坤建议,细分出口退税政策,区分产品类型。现行政策未能充分考虑特种钢产品在技术含量、应用领域等方面的差异。对于高端特钢产品,特别是高速工具钢、模具钢、合金粉末钢等,应该继续给予出口退税政策,以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产品附加值和核心技术。这些产品属于机械制造、航空航天、汽车等行业的基础材料,是推动我国制造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支撑。

朱小坤建议,优化出口退税政策,应区别粗加工和精细加工产品,特别是那些直接或间接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高端特种钢产品,给予更为宽松的政策支持。

同时,鼓励高附加值特种钢出口,推动技术突破。朱小坤指出,对于合金粉末钢、高合金高速钢等高技术含量的特种钢材,应保持出口退税,鼓励企业攻克核心技术,提升国际市场份额。

“这些特种钢材的生产难度大、核心技术掌握较为集中,国际市场占有率较低。通过优化出口退税政策,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在全球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推动我国钢铁行业的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逐步突破国际技术垄断。”朱小坤如是说。

加大技术和财政支持

朱小坤进一步建议,要推动关键技术攻克,替代进口产品。

我国在部分高端特种钢材领域,仍依赖进口,尤其是在高速工具钢和模具钢等领域。朱小坤称,为破解“卡脖子”技术瓶颈,更大力度鼓励“揭榜挂帅”,国家应加大对相关技术的研发支持,出台更大力度的“揭榜挂帅”实施政策,鼓励企业自主研发并扩大进口替代。

在此过程中,民营企业应作为创新主力军,重点突破粉末冶金技术等关键技术,提升国内高端钢材的自给率。

不仅如此,还要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财政扶持力度。朱小坤表示,鼓励民营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是提升我国整体竞争力的关键。建议政府通过加大财政扶持,提供更多的研发补贴和税收优惠,支持民营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新材料、绿色制造等前沿领域的突破性研究。

同时,优先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减轻企业的研发风险,促进产业的技术进步。

朱小坤表示,民营企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创新能力和高端产品的竞争力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通过完善政策扶持,提供税收优惠以及优化出口退税政策,更能激发民营企业创新活力,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责任编辑:麻晓超 主编:夏申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