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表示,将加快推进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开放,不断筑牢股市健康发展的根基。2024年全市场分红金额飙升至2.4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清晰彰显出资本市场在投资者回报方面的重大进展。后续,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回报投资者的意识与能力成为重点推进方向,这一政策导向对资本市场的长远稳健发展意义非凡。
沪市公司积极响应,提质增效成果显著
开年之际,沪市公司积极响应提升投资价值的号召,踊跃发布提质增效重回报方案。近一周内,便有58家公司密集发布此类方案。截至目前,超1300家沪市公司已推出行动方案,占沪市公司总数近六成。在这些方案推行后,沪市公司在经营能力、治理水平、回报能力以及投资价值等多个维度均实现显著提升。约445家沪市公司在方案发布半年时进行回溯与评估,充分展现出其切实落实方案的坚定决心与高效行动力。从金融理论角度而言,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有助于优化内部资源配置,降低代理成本,进而增强公司的经营效率与盈利能力,为提升投资者回报奠定坚实基础。
高分红公司市场表现强劲,红利资产优势凸显
在当下市场环境中,高分红公司愈发受到投资者的青睐,特别是对于追求长期稳定收益的长线资金而言,其优势极为突出。当前,共有142家沪市公司连续三年股息率不低于3%,构建起一个相对稳定的高分红群体。自2022年以来,这一高分红群体股价涨幅高达34%,分别超越同期上证上市公司33%及全部上市公司27%的涨幅。从波动率角度分析,其平均年化波动率约为34%,相较于上证上市公司低11个百分点,比全部上市公司低16个百分点,显示出良好的稳定性。在盈利能力方面,截至2024年三季度,这些高分红公司销售净利率达13.86%,大幅高于上证上市公司的10.32%以及全部上市公司的7.97%;净资产收益率水平为12.43%,显著高于上证上市公司的4.58%和全部上市公司的1.79%。依据股利贴现模型(DDM),较高的股息率以及稳定且出色的盈利能力,使得这些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得以提升,这正是其受市场热捧的重要原因。
上证红利指数表现卓越,吸引中长期资金布局
近年来,受益于上市公司分红行为的持续优化,境内红利指数化投资迎来迅猛发展。截至目前,上交所和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已累计发布90余条红利指数,产品跟踪规模合计约1200亿元。近两年来,境内红利指数公募基金规模呈现逐年翻倍增长的态势,目前总规模约1400亿元。2025年1月24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正式发布上证红利质量指数、上证180红利质量指数、上证红利增长指数、上证180红利增长指数,进一步丰富了红利指数化投资谱系。在存款收益率和国债收益率下行的背景下,红利的股息率优势愈发明显。截至2025日,上证红利指数股息率达6.75%,处于上市以来95.21%的高分位水平,高于同期中证红利指数(6.43%)和深证红利指数(4.19%)。截至2024年底,近两年上证红利指数涨幅约为18%,远超同类型红利指数中证红利、深证红利的涨幅13%-4%,大幅跑赢同期上证指数(-7%)和沪深300(-20%)。资本市场改革与政策导向对红利资产形成有力支撑,随着中长期资金持续入市,机构投资者占比不断攀升,以及上市公司分红行为的持续改进,红利指数产品在策略指数产品中的重要地位将进一步巩固,能够更好地契合投资者中长期资金配置需求,为居民财富管理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服务。从资产配置理论来看,在低利率环境下,红利资产因其稳定的现金流和相对较高的收益率,成为投资组合中分散风险、提升收益的重要资产类别,这也是其吸引中长期资金的核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