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儿的照料问题有了着落,老人心里的“大石头”落地了

极目新闻通讯员 吴焱 刘草芽

“以前隔两天去看一次孙儿,现在一周去一次,有托养中心的专业照料,我放心得很!”“案子改判了,司法救助金收到了,孙儿的照料问题也有了着落,我夜里觉都睡得好些!”近日,一见到回访的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干警,85岁的张爷爷便激动地说道。

图片走访现场

张爷爷原本有一个活蹦乱跳的孙子小张,但一场又一场变故将一家人的幸福无情摧毁:1995年,小张母亲在车祸中丧生,后其父亲又因癌症去世;2015年,小张因身体不适住院治疗,医院先后为小张做了4次开颅手术;2016年,手术后小张便不能行走,从此瘫痪在床。

“为什么孩子做了这么多手术,情况却不见好转甚至越来越差?”“上手术台前还能说能笑,怎么下手术台就不能走路了?”张爷爷心里实在难受,整夜整夜睡不着觉,于是2019年一纸诉状将医院告上法庭,后经过一审、二审等一系列司法程序,张爷爷虽然胜诉了,但小张的护理费用却被判决以10年为一个周期分期给付。

“我孙儿瘫痪在床,平时全靠我和老伴照顾,我们年纪都大了,万一哪天不在了,他哪有能力再去找医院要护理费呢?”2022年6月8日,张爷爷来到检察机关接待窗口,说起这些年的遭遇,不禁潸然泪下。

“张爷爷,您别急,我们来想办法。”检察机关办案人员轻轻拍着张爷爷的背,耐心安慰道。后经审查,该院发现原审判决护理费分期给付确有错误,于是将该案提请上级检察机关进行监督。2023年11月5日,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再审判决,改判医院一次性给付小张定残后20年的护理费。

案子改判了,但在回访中,检察干警了解到,小张每月仍然要支出大额医药费和康复费用,家里债台高筑,生活十分困难。“小张才32岁,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以后的赡养问题又将成为新的难题。”检察干警翻看着卷宗,心里的石头还是没有落下。

同时,该院还注意到,一审判决中对小张的误工费予以认定,“若没有医院过错,小张有劳动能力并且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过收入,结合生活实践及原告实际情况,本院酌定误工期限从原告满22周岁起计算至其持有残疾证时止”。但在终审判决中,法院对小张的误工费未予认定。

“还是得通过司法救助加社会救助的方式,帮张大爷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全面细致的走访核查、研判分析、申报审批,2024年7月24日,宜昌市西陵区检察院最终帮助小张申请到国家司法救助金6万元,并联合民政、残联和其所在社区,以“检察救助+民政帮扶+社区关爱”的形式,解决小张的实际困难。在检察机关的牵线帮助下,小张以低保户的身份入住了残联托养服务中心。

“检察院给予了我很多帮助,我现在很满足,心里终于踏实了,可以和老伴安享晚年了。”回访即将结束,张爷爷用28个字表达了他的感激之情:“秉公护法检察官,伸张正义纠错案,恩重如山表敬意,愿好人一生平安。”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