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开放麦】最美女农机手孙鸿:在田野 探索农机的智慧与力量

编者按:

春风送暖,全国两会如约而至。会场内,代表委员们齐聚一堂,共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计。会场外,老百姓有什么心声,有怎样的期待?

多彩贵州网特别策划【两会开放麦】,将笔触和镜头对准百姓,倾听他们的所思、所感、所盼。从这些故事中听见贵州蓬勃发展的铿锵脚步,从百姓的讲述中感受贵州欣欣向荣的新脉动。

图片

黔中腹地,春风拂过修文县六屯镇的稻田,孙鸿驾驶着拖拉机穿梭阡陌。

“这几天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我也特别关注有关信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这让我们农机人干事创业更有底气。”站在最新引进的无人驾驶插秧机旁,孙鸿眼中闪着光亮。

“小时候最怕农忙时节,天不亮就要下地,汗水能把衣裳浸透。”这位“80后”女农机手,谈起少时记忆仍感慨万千。正是这份对农耕艰辛的深切体会,让孙鸿年轻时拼尽全力跳出“农”门——百货生意、服装经营、运输行业都留下过她的足迹。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而立之年。“在外闯荡越久,越觉得双脚踩在泥土上才最踏实。”2009年,当同龄人纷纷涌向城市时,孙鸿却带着积蓄返乡创业。在重庆学习农业机械技术的日子里,她望着平原地区整齐划一的机械化作业场景,心中萌发了一个炽热的梦想:让家乡的乡亲也能轻松种田。

图片

女农机手 孙鸿

2010年,孙鸿在龙场镇租下80平方米铺面,开启了农机推广的拓荒之路。面对乡亲们“机器能爬坡吗”“买不起怎么办”的疑虑,她创新推出“先试用后付款”模式,把微耕机开进田间示范。当看到铁家伙灵活地在坡地穿梭,老农们惊奇地竖起大拇指:“这铁牛比水牛还能干!”

2020年,孙鸿牵头成立春海农机合作社,推出“全托管”服务新模式。在修文县农业农村局支持下,首期500亩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田交出亮眼答卷:亩产提高8.5%,综合成本下降40%,农户每亩净增收300元。实实在在的效益,让观望的村民纷纷签约,合作社服务范围迅速覆盖全镇。

“现代农业不是冷冰冰的机器替代,而是有温度的技术革新。”孙鸿告诉记者,自己最欣慰的不是合作社年服务面积突破2万亩,而是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加入“新农人”队伍。在她的培训基地里,30多名持证农机手正把技术播撒向更远村寨。

2023年,当选贵阳市人大代表后,孙鸿的笔记本里记满了乡亲们的心里话。在开展农机服务时,她发现土地流转不规范成为制约发展的痛点。经过3个月走访调研,孙鸿在贵阳市两会上提交的《关于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的建议》,被列为重点督办提案。如今,贵阳市正加快建立标准化流转平台,让农户吃下“定心丸”。

图片

孙鸿荣获2023年最美农机合作社理事长

孙鸿亲历了贵州农机总动力一步步突破的历史跨越,见证了大数据赋能智慧农机的“数实融合”实践,更收获了“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的荣誉称号。最让她自豪的,是合作社培养的农机手成了“香饽饽”。

“过去年轻人觉得开拖拉机‘土’,现在咱们持证上岗,手机能操控无人植保机,种地成了有科技含量的体面职业。”孙鸿说。

夕阳西下,眺望连片的土地:远处,植保无人机正在低空盘旋;近处,刚结束培训的农机手们讨论着明天的作业计划。“孙鸿”们正用现代农业机械的轰鸣声,谱写着一曲新时代的“田园牧歌”。

本网记者:张文莉

一审:罗亚楠

二审:李柏杉 熊 莺

三审:李 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