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里的“姐姐”们,撑起轨交“半边天”

刚刚过去的春运,广州地铁安全运送乘客3.15亿人次,在成千上万的客流中,经常能在地铁车站见到指引方向、维护秩序的“姐姐”,但其实在广州地铁运营背后,还有一群不常为外人知道的“姐姐”,她们每天打交道的不是乘客,而是调度台的电话、驾驶室里的手柄、线路上的设备,她们技能精湛、态度严谨、作风踏实,在自己的领域里乘风破浪,为市民出行保驾护航。

运筹帷幄的幕后女将,柔肩担重任

大屏上红红绿绿的图标,眼前一字排开的电脑,不曾间断的电话铃声……在24小时灯火通明的鱼珠控制中心调度大厅里,调度台前的黄敏熟练地编写和收发着指令,时刻关注着五号线的客流情况和各车站的信息反馈,一有状况第一时间响应和协调。

图片

在地铁庞大的运营体系中,如果把控制中心比作“大脑”,那调度员就是“中枢神经”,而综合调度则是应急处置中信息通报、流转的关键。黄敏就是这样一位综合调度,负责客流量长年位居线网前三的五号线线路信息的收发和处置工作。她要将线上各站点反馈的各类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及时、准确地上传下达,调动台前幕后各岗位协调配合,完成应急处置和乘客事务,确保大客流下线路及各站点的安全有序运作,事后还要做好总结分析。无论日常通勤,还是五一、中秋、春节等节假日,每一次当班黄敏都经受住了五号线大客流的考验。连续两年广州烟花汇演,邻近观赏区域的五号线客流激增,黄敏都坚守在岗,镇定自若地调度指挥,紧盯屏幕调配列车、指挥大客流疏导,圆满应对客流高峰。

作为广州地铁鱼珠控制中心唯一一名女调度,当班的黄敏在一众调度员中格外显眼,不仅因为女调度凤毛麟角,也因为她出色的业务能力。凭借自身努力从值班站长转为综合调度,在辛苦且繁复的调度工作中坚韧不拔、游刃有余的她,给整个调度团队注入了别样的活力,在团队中多次被评为“金牌综调”“优秀综调”。

驱动“钢铁巨龙”的巾帼红,专注干好一件事

在地铁行业里,女司机跟女调度一样,都是寥若晨星的存在,冯嘉欣就是广州地铁一号线一位稀有而优秀的女司机,自2002年加入广州地铁以来,她陪伴一号线亲历和见证了广州这座城市的发展和变迁。风雨兼程的23年,冯嘉欣身边的同事轮换了一批又一批,只有她23年如一日坚守在一线,全心专注干好“跑车”这一件事。

图片

到目前为止,冯嘉欣安全行驶里程累计75万公里,这绝非朝夕之功,而是历经无数次锤炼与磨砺所铸就的精湛技艺。每天,冯嘉欣都会不厌其烦地进行上百次的手指口呼练习,确保每一个指令都能准确无误地传达与执行;上千次的呼唤应答,不仅是为了与团队成员保持紧密的沟通,更是为了在任何紧急情况下都能迅速响应,协同作战;而上万次的缝隙确认,则是对车辆状态、周围环境乃至每一个潜在安全隐患的极致关注,不容许有丝毫的疏忽与遗漏。

每个春节,大多数人都难舍节日的欢乐与团聚,冯嘉欣却都主动选择坚守岗位,连续二十三个春节里,她从未缺席,从她上岗至今,一号线每年春节发出的列车,都有她坚守的身影。

地铁信号“之花”,科技领域绽放“她力量”

信号技术专工张超群是地铁“神经中枢”的守护者,也是地铁信号领域为数不多的女工程师。十年来,她以钉钉子精神扎根轨道交通信号运维一线,负责过四、五、六、十三号线等多条线路的运维工作,累计攻克15项技术难关,手握一项国家发明专利,在既有线设备老化与新线技术迭代的双重压力下,她以细腻、敏锐、专业的洞察力和实力,成为信号设备维保骨干和跨线作战的多面手,是当之无愧的信号“尖兵”。

图片

张超群人如其名,技术和能力超群,在生产服务上,创新攻关、项目实施等工作她都面面俱到。身为技术专工,她自主攻关破解四、五号线非设备站客运监控难题,牵头本地工作站远程控制改造项目解决五号线非设备站行车监控问题,强化“车控+客运”联控,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减轻值班人员负担;牵头四号线无线监测系统远程控制项目攻关且成功实施,帮助夜间正线检修人员有效监控无线运行状态。2024年起,张超群主动申请投身十二号线与十三号线二期新线筹备,从既有线熟识的信号系统转战新线全新设备调试,以归零心态争当新线拓荒者,在前期对接、现场勘探、施工进度跟进等环节,都能看到她活跃的身影。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李天研 通讯员:黄裕渡、吴媛媛、曹翠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骆昌威 通讯员:黄裕渡、吴媛媛、曹翠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慧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