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月份,杭州西湖边举办多场展览,如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的“平凡的世界——忻东旺肖像艺术展”和“纪念徐坚白先生诞辰100周年:白雪相和——徐坚白谭雪生作品展”。
2.浙江美术馆正在闭关改造,观众需注意时间。
3.西湖博物馆总馆筹备许久的特展“雪泥鸿爪——苏轼主题现当代名家书画展”于3月揭开神秘面纱。
4.此外,浙江博物馆孤山馆区还将上新新展,如“礼行天下——河南夏商周青铜文明”和“故宫·茶文化特展”。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新怡
气温回暖,万物复苏,趁着天气好,去西湖边兜兜风,或许是不错的选择。
从南山路出发,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连续上新了“平凡的世界——忻东旺肖像艺术展”“纪念徐坚白先生诞辰100周年:白雪相和——徐坚白谭雪生作品展”两个展览。打工“牛马”在艺术家的笔下又有什么样的呈现?在这里,观众可以和“打工人之魂”合个影。
划重点,同一条路上的浙江美术馆正在闭关改造,大家千万别跑空。
看完艺术家们的展览,一路往北,便是西湖博物馆总馆。3月,西湖博物馆总馆筹备许久的特展“雪泥鸿爪——苏轼主题现当代名家书画展”也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
1990年,苏东坡纪念馆建馆一周年之时,曾举办过“苏东坡诗意画展”,由沙孟海题写展名,吴山明题写前言。诸多现当代书画名家挥笔泼墨,或以东坡之诗入画,或自主创作直抒胸臆,用自己的笔将苏轼的诗意与艺术相融合。如今,这批现当代名家的作品精选再度展出,这便是吸引不少观众的“雪泥鸿爪——苏轼主题现当代名家书画展”。
展览海报
沿着北山街,便到了浙江博物馆孤山馆区。虽然人气展览投龙展已经告一段落,但“礼行天下——河南夏商周青铜文明”仍值得一看。悄悄透露给大家,在3月底,浙江博物馆孤山馆区还将上新新展,考古爱好者可以期待一波。
浙江博物馆之江馆区的故宫·茶文化特展也即将上新第三批故宫重磅文物,包括宋徽宗花鸟画《赵佶绘枇杷山鸟图页》、宋徽宗瘦金体真迹《赵佶楷书棣棠花、笋石二首诗卷》以及周昉仕女画代表作《明仿周昉调琴啜茗图卷》。第三期上新文物展期为3月11日至4月6日,即展出至闭展。
感兴趣的观众们记得在春日,约上小伙伴一起去春游,逛逛三月的杭州吧!
平凡的世界——忻东旺肖像艺术展
时间:2025.2.28-2025.3.31
地点: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平凡的世界——忻东旺肖像艺术展
作为重要当代中国现实主义画家,忻东旺以饱满的绘画语言让全社会关注到打工者这一独特人群,并赋予真实感人的时代症候。他的绘画笔触极具塑造感和肌肤质感,抓住了底层奋斗者表面冷漠却内在浓厚的气质,生动敏锐地捕捉到人物特征,构成了打工者真实、顽强而动人的形象,也让人群与观众之间取得一种肉身联系。本次展览共分为“打工人之魂”、“时代的肖像”、“一个人的脉动”三个板块,集中展示了忻东旺的代表作及素描、速写作品等共计180余件,讲述了一个创作者如何从田间地头走来及其生命的脉动。
纪念徐坚白先生诞辰100周年:白雪相和——徐坚白谭雪生作品展
时间:2025.3.8-2025.3.31
地点: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纪念徐坚白先生诞辰100周年:白雪相和——徐坚白谭雪生作品展
作为中国美术学院国立艺专时期首任院长林风眠的学生,徐坚白、谭雪生与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苏天赐等著名艺术家师出同门。本次展览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艺苑继薪”(1941-1949)、“桃李不言”(1949-1985)、“晚霞满天”(1985-2017)及“白雪相和”。通过展出徐坚白、谭雪生作品及文献,展览不仅梳理了二位艺坛伉俪的艺术创作成就、更展现了两位对美术教育的贡献和相濡以沫的艺术历程。
繁花:2025年浙江画院女画家作品展
时间:2025.3.6-2025.3.20
地点:杭州宋韵美术馆
繁花:2025年浙江画院女画家作品展
本次展览汇聚了29位浙江画院画师、创研员、学员、工笔画所及青年创作中心的女画家的80余幅佳作,涵盖工笔画、写意画、现代水墨、古典小品等多种艺术形式,以多元的艺术语言展现了女性艺术家对生活、艺术与时代的深刻思考。
雪泥鸿爪——苏轼主题现当代名家书画展
时间:2025.2.25-2025.5.25
地点: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
雪泥鸿爪——苏轼主题现当代名家书画展
本次展览以“雪泥鸿爪”为题,汇集了沙孟海、孔仲起、王伯敏、吴山明等现当代书画名家的作品,他们以苏轼的诗词,特别是他在杭州创作的诗词为题材,用笔墨丹青诠释着苏轼的精神世界和艺术境界。他们以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将苏轼笔下的西湖山水、人生感悟、家国情怀等一一呈现,带领观众穿越时空,与苏轼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故宫·茶世界”观茶——茶文化精品文物展
时间:2025.1.10-2025.4.6
地点: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
“故宫·茶世界”观茶——茶文化精品文物展
作为浙江博物馆的开年大展,也是故宫博物院院外年度首展,本次展览汇集故宫博物院藏114件(套)珍贵文物及相关史料,涵盖书画真迹、器物珍宝、存世贡茶、古籍善本。突破性地将历史文物与当代审美融合,营造极具艺术感染力的沉浸空间。通过“宋与清”的文物叙事和“古与今”的视觉表达,呈现中国茶文化两大高峰时代的饮茶风貌、人文精神、审美高度与艺术成就。
礼行天下——河南夏商周青铜文明
时间:2025.1.26-2025.4.26
地点: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
礼行天下——河南夏商周青铜文明
本次展览精选了约150件组河南地区出土的夏商周时期文物,以青铜礼乐器为主,亦有部分甲骨和玉器,多为考古发掘所获,文物精美,内容丰富,反映当时的礼乐文明,带领观众穿越时空,领略夏商周三代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和包容有度的文化特性,感受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和传承的伟大历程。
艺道——百年国际现当代艺术展
时间:2025.1.26-2025.4.10
地点: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
艺道——百年国际现当代艺术展
保罗·塞尚、阿里斯蒂德·马约尔、赵无极、常玉、冷军……展览分为“像中之象”、“物象之华”、“寰宇之间”三大板块,从具象、物象、抽象三种艺术类型,系统梳理世界100多年艺术史,结合中国现当代艺术发展,全面呈现重要流派代表性艺术家作品,涉及十余个国家,50多个现当代艺术流派,80余位艺术家的绘画、雕塑装置作品。
东方斐帝亚——刘既漂设计艺术展
时间:2024.12.31-2025.4.15
地点: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
东方斐帝亚——刘既漂设计艺术展
“东方斐帝亚”,是好友林文铮(1903-1989)给刘既漂取的名号。斐帝亚(今通译作“菲狄亚斯”),古希腊伟大的雕塑家、建筑师,雅典卫城的主设计师。东方的斐帝亚刘既漂(1901-1992),也是一位美术、设计、建筑领域的通才。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里一千平米的展厅,由中法团队联合策划的展览梳理出六个单元、四百余件展品,展现了作为第一代留法中国艺术家中设计和建筑方向的代表,国立艺术院第一任图案系主任刘既漂的艺术创作与思想。作为海内外首个刘既漂个展,多数展品为首次公开亮相。
金蛇送喜 四海迎春——2025乙巳蛇年生肖贺岁展
时间:2025.1.16-2025.4.16
地点:浙江自然博物院杭州馆
金蛇送喜 四海迎春——2025乙巳蛇年生肖贺岁展
作为浙江自然博物院一年一度的生肖贺岁展,展览分为“觅蛇隐踪 折折前行”“画蛇添福 巳巳如意”“灵蛇献瑞 生生不息”三个单元,以蛇类标本、文物、图片、图表、视频及互动游戏等形式,传承中华传统的生肖文化,讲述蛇文化在人类历史中的演变。浙江自然博物院还配合贺岁展推出了5项与蛇或新年相关的活动,例如五福蛇影打卡、新春游园乐、福气飘香等。
浙水敷文——浙江名碑名刻拓本展
时间:2024.7.31-2025.12.31
地点:杭州孔庙碑林
浙水敷文——浙江名碑名刻拓本展
展览以时间为序,分为“秦风汉韵”“魏晋风度”“唐诗之路”“风雅两宋”“富庶江南”五个单元,首次汇聚浙江全省9市、27家文博单位管理、收藏的名碑名刻41通(组),以拓片、实物为主要形式,透过黑底白字,再现了两千余年来一幕幕发生在浙江大地上的历史画面。
情与梦的交响——汤显祖与莎士比亚主题展
时间:2024.12.27-2025.3.23
地点:浙江文学馆
情与梦的交响——汤显祖与莎士比亚主题展
作为浙江文学馆的跨年大展,展览分为“时空长廊”、“才情不朽——汤显祖展厅”和“灵魂咏叹——莎士比亚展厅”三个板块。一边是昆曲《牡丹亭》咿咿呀呀的唱腔,一边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沉郁顿挫的英文腔调,汤公与莎翁跨越时空,让观众能够于一展之中尽赏中外戏剧的精华碰撞。除了文学成就,展览还侧重展示了教科书之外,两位文学巨匠的见闻与经历,让作品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故事,而是作者的一段段人生经历,在观众面前“活”起来。
耳语:晚清民国时期的刺绣暖耳
时间:2024.12.31-2025.3.24
地点:中国丝绸博物馆
耳语:晚清民国时期的刺绣暖耳
“耳者,心之候”,耳朵既是感知世界的器官,也与心脉思绪相连。暖耳虽小,护耳暖心,也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的御寒智慧与着装审美。本展览通过展示馆藏晚清民国时期刺绣暖耳,带来观众走进保暖这一着装的重要主题,体验刺绣暖耳的形制特色,探索古人御寒的奥秘。
山野之风 2024浙江·人类与自然油画院年展
时间:2024.12.31-2025.3.31
地点:浙江自然博物院杭州馆
山野之风 2024浙江·人类与自然油画院年展
当艺术家来到山野,风景便成为了艺术家们创作的源泉。他们置身其中,感受风的温度、力度与湿度,也感受着风的诗意与历史,目睹光影在风的指挥下于草木间嬉戏跳跃,内心被深深触动。风裹挟的泥土芬芳、花草气息沁入心间,化为画布上斑斓色彩与粗犷笔触,定格山野瞬息万变却震撼人心的美。展览共展出作品66件,艺术家们用画笔展新时代乡野新貌,绘人与自然和谐盛景。
宜子孙——汉代玉器集萃
时间:2024.12.19-2025.3.30
地点:良渚博物院
宜子孙——汉代玉器集萃
展览汇聚21家文博单位、175件/组文物,禁止出境文物神兽纹玉樽、扬州博物馆明星文物“宜子孙”玉璧 、徐州博物馆藏金缕玉衣均在展出之列。汉代玉器在中国玉器史上是承前启后的一环。汉代的变化,不在玉器数量,而在于玉器的品种。这些各方面的变化,反映了汉代社会的变化以及风俗和思想(包括宗教思想)的变化。在中国玉器史上,汉代结束了殷周以来的传统,在汉代以后的各朝代,在中国玉器史上便成为一个新时代了。此次展出的175件/组文物中,有58件/组文物是国家一级文物。大部分玉器来自汉代帝王(包括汉武帝、汉元帝、汉宣帝、汉成帝)陵园及诸侯王(中山王、楚王、江都王、长沙王、南越王等)墓葬。
(图片来源自各大展馆)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