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在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加剧,多边贸易体制受阻的背景下,中国的这份“成绩单”和“计划表”,吸引了日本学者的广泛关注。有学者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5%经济增长目标和具体措施,不仅关乎中国自身,对全球经济稳定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5%左右的增速目标,为何备受全球期待?
政府工作报告连续第三年锚定5%左右经济增长目标。此前两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分别达到5.2%和5%,均顺利完成预定目标。
政府工作报告称,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既是稳就业、防风险、惠民生的需要,也有经济增长潜力和有利条件支撑,并与中长期发展目标相衔接,突出迎难而上、奋发有为的鲜明导向。
在日本中央大学名誉教授,原总长、校长酒井正三郎看来,近期特朗普政府不断滥用关税大棒、毁约退群,引发世界各国的担忧与不满,在此背景下,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压舱石的作用愈发凸显,持续保持5%的经济增长对全球都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1月3日,江苏省连云港港集装箱码头装卸作业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王春 摄)
政府工作报告同样指出,实现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很不容易,必须付出艰苦努力”。酒井正三郎分析称,为实现5%的目标,中国必须克服多重挑战,既需要准确评估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带来的潜在影响,还必须积极应对“未富先老”、内需不足、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但中国完全有能力采取有效措施克服自身遇到的挑战,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国内外市场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更将为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贡献重要力量。”酒井正三郎说道。
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世界带来哪些红利?
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全部取消,共建“一带一路”贸易投资合作不断扩容升级……回顾2024年,在吸引外资方面,中国“进”的步伐坚实有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稳外贸稳外资,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佳能全球战略研究所主任研究员濑口清之表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持续积极推动外资“引进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全球知名企业持续看好中国市场,具有竞争力的一流企业普遍认为,至少在未来十年,中国仍将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市场。”濑口清之强调。
2024年11月5日在第七届进博会汽车展区拍摄的丰田汽车展台。(新华社发)
濑口清之还认为,中国在各细分市场依然蕴含着巨大机遇,他以丰田近期宣布在上海建设雷克萨斯工厂为例,说明中国市场对日企的吸引力,期待两国关系的改善能进一步带动日企对华投资,实现合作共赢。
日本物流专家、中国物流研究会干事福山秀夫则在多次赴华调研中,深切感受到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给全球供应链带来的深远变革。在最近一次调研中,他特意前往中老边境的磨憨考察中老铁路,“从昆明至磨憨往返1200公里,居然全程实现了高铁运输。即使在边境地区,高速列车依旧以每小时160公里的速度稳定运行,这充分展示了中国交通网络的高效与完善。”
福山秀夫指出,随着中欧班列与西部陆海新通道、中老铁路等实现无缝衔接,“一带一路”正以惊人速度重塑全球供应链格局。“一个集陆路与海上运输优势于一体的自由物流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财政与货币“双轮驱动”,释放何种信号?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并将连续实施了14年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整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样的政策组合向全社会传递了清晰有力的积极信号。
酒井正三郎分析称,从这一宏观政策组合可以看出,今年中国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促进消费增长、全面扩大内需。“从需求侧来看,中国GDP主要由个人消费、投资和出口三大部分构成,其中个人消费占比约37%。通过刺激个人消费,有望进一步带动整体经济增长。”
2025年2月4日在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一家影城,等待观影的观众在观看电影海报。 新华社发(张春雷 摄)
他进一步分析称,更积极的财政政策将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允许一定规模的财政赤字以刺激经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则会通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降低利率,释放流动性、促进内需,特别是推动个人消费增长。
神户大学教授梶谷怀同样认为,扩大内需是本年度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和推动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将赤字率提高到4%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额度提高3000亿元达到1.3万亿元的政策措施尤其值得关注。
濑口清之谈到,扩大财政赤字和增加财政支出,展现了政府努力实现5%左右经济增长的坚定决心,这有助于2025年中国经济稳步向前。此外,他还补充道,针对地方财政压力较大的问题,可以向产业基础较为薄弱的地区提供补贴,同时依据去年12月25日发布的《关于优化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的意见》,对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适度放权”,这一策略将成为破解难题的关键。
作者 | 李一凡
聚焦中国特约评论员
编审 | 胡俊峰、刘倩、谭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