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王喆 通讯员 吴玲珑
说起“痛经”,女性总有那么几天,轻者下腹隐隐疼痛,重者恶心、呕吐,全身冒汗,甚至晕厥。同时,我们也经常听到“痛经不算病”“生了孩子痛经就会好”等这样的声音。“痛经”真的不用管吗?
经常痛经
背后却是可怕疾病
小田(化名)今年22岁,已被“痛经”折磨长达8年时间。对她来说,每个月的那几天痛不欲生,止痛药有时也无法缓解,期间试过3年中药调理,最终也无济于事。而且随着年岁增长,她的月经量越来越多,近年几乎达到同龄人的两倍,她也因为两度贫血,接受输血治疗。
近期,小田在一次月经后仍感到头晕、乏力,做了相关妇科检查才揪出“真凶”——子宫腺肌症。
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妇科病和疑难症,子宫腺肌症(又称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内膜(包括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生长而产生的病变,多发于生育年龄女性。它不但会引发痛经、月经不调、贫血等症状,还会对生育造成不良的影响,部分子宫腺肌症患者很难怀孕,有时怀上了也容易流产。
子宫腺肌症的病因不清,治疗手段有限,且病程进展缓慢。不幸的是小田及家人多年未加重视,发现时子宫腺肌症已累及膀胱、肠管。考虑患者的生育需求,浙江医院妇科主任医师周锦红团队为小田实施了腹腔镜下子宫病损切除、盆腔病损切除,即局部剔除子宫腺肌病灶的保子宫手术。术后,小田“痛经”的相关症状大为好转,后续还需要接受药物治疗以干预病灶的继续生长。
警惕
痛经背后暗藏四种疾病
“痛经”,折磨了不少女性,她们“生无可恋”,成了“痛经忍者”。不过,浙江医院妇科医师李文君提醒,“痛经”不要像小田那样光靠忍,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正常的“痛经”,医生称之为“原发性痛经”,和疾病无关,是子宫内膜合成前列腺素(PG)增多引起的,前列腺素刺激子宫过度收缩而产生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同时子宫过度收缩造成子宫供血不足,缺血缺氧,刺激疼痛神经元引起疼痛。
另一大类“继发性痛经”,它是由疾病引起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盆腔炎、生殖道畸形等都可能引起“继发性痛经”,多发于生育年龄女性,月经初潮即可能出现痛经症状,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小田所患的子宫腺肌症,早期干预,可以有效地延缓疾病进展。
“原发性痛经”还是“继发性痛经”,该怎么区分?建议交由妇科医生判断,并在他们的指导下对症、对因,或者综合治疗。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