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新”之路丨天山北坡 蓝天常驻

唐晓勇 杨睿 陈新辉

编者按: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指引下,新疆已迈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稳定基础更加牢固,发展动能更加强劲,人民生活更加富足。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为立体呈现新时代新征程上建设美丽新疆取得的“新”质效,人民网推出“焕‘新’之路”年度策划报道,展示新疆开放自信的新面貌新气象。

“这几年,蓝天越来越多,雪越来越白。”新疆乌鲁木齐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刘元对于城市环境改善深有感触,“冬天出门‘地面黑乎乎、鼻孔黑乎乎’已成为历史,地面上的白雪‘保质期’越来越长了。”

刘元镜头里定格的蓝天,不再是瞬间的美丽,已成为天山北坡频繁映入眼帘的景致。

图片

雪后的乌鲁木齐。刘元摄

新疆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天山北坡城市群空气质量明显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0%、提高3.4个百分点,PM10、PM2.5分别下降19.4%、14.9%。

天山北坡,何以蓝天常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兵团要彻底解决大气污染问题的坚定决心,推动全疆上下对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在思想观念上保持空前重视和高度统一,开创了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新局面。

落子“棋眼”,治理难点在哪?

重污染天是制约天山北坡城市群空气质量改善成色的重要因素。

中国环境科学院研究表明,天山北坡区域大气环境易受到气象条件、地形地貌等影响。夏季,区域大气混合层高度在2000米以上,然而秋冬季在600米以下,最低至200米。极端天气容量仅为夏季的八分之一左右,在静稳、逆温、高湿等条件下极易出现重污染。

图片

一列货运列车在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准东北站铁路环线内装运煤炭。摆风亮摄。

抛去自然条件的影响,“乌—昌—石”区域作为治理核心,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运输结构偏公路,牵动着天山北坡城市群大气污染防治的命脉。

从数据来看,该区域现有规模以上重点工业园区、聚集区等20余个,涉气重点排污单位800余家,排放污染物基数较大,与冬季有限的环境容量形成突出矛盾。

“要想治理好大气,减排是核心。区域内企业存在明显的‘瘸腿’现象,生产工况管理与环保管理不匹配,环保管理水平较低。”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处处长朱海涌说。

数据显示:2024年,兵地环保部门开展了5轮次联合监督,累计发现环境问题1278个,其中污染设施运行管理类、污染源自动监控类问题占比超5成。

“管理减排短板突出,企业精细化管理能力需要大幅提升。”朱海涌表示,重点行业环保绩效仍有挖潜空间。

提级管理,治理决心有多大?

2024年岁末,自治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深入乌鲁木齐、五家渠、昌吉调研,现场听取天山北坡城市群大气环境整治工作汇报,研究工作对策。

“‘乌—昌—石’区域是天山北坡城市群大气环境整治的重中之重。”自治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要保持力度不放松,咬定目标,攻坚克难。

图片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滨河公园一角。李华北 摄

从开年到岁末,涉及该区域的会议、调研,逢会必讲。新疆坚持高位推动,科学谋划治理工作:

——自治区党委对天山北坡城市群大气环境整治实施提级管理,深入推进区域同防同治和兵地联防联控;

——2023年以来,新疆连续三年将“乌—昌—石”区域大气环境整治列入十件民生实事;

——兵团将推动天山北坡城市群大气环境整治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重大民生工程,这也是兵地嵌入融合的最好例证;

——新疆人大连续28年开展“天山环保行执法检查”,特别是近年来,将“乌—昌—石”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纳入年度监督工作重点项目,用法治力量保护环境;

——新疆政协围绕大气污染治理“症结”,连续多年开展监督调研、跟踪问效,为天山北坡城市群空气质量改善积极建言献策;

……

在国家下达“十四五”生态环境指标的基础上,新疆高标准提出“乌—昌—石”区域“十四五”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到2025年,优良天数比率稳定在80%以上,力争达到85%,重污染天数比率低于5%、PM2.5平均浓度低于40微克/立方米。

“我们自加压力,‘乌—昌—石’区域要向全国平均水平看齐。”朱海涌表示,按照考核指标,兵地共同组建协调调度专班,督导各地层层抓好落实工作。

多管齐下,治理办法有哪些?

1月初,中国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公司传来喜讯,成功创建重污染天气绩效A级企业。

图片

乌鲁木齐石化落实“一企一策”大气污染治理项目,擦亮头顶蓝天。图为乌石化厂区。董军摄

焦化装置冷切焦水密闭改造、煤锅炉精准喷氨及低氨火嘴优化改造……“我们用两年时间,完成了三年‘一企一策’大气污染治理方案,累计投入超5.8亿元资金,实现污染物较2022年下降54个百分点。”中国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公司质量健康安全环保部二级主管李鹏说。

2024年,自治区生态环境厅通过请专家、查病根、开良方,“一企一策”推进靶向治理,持续强化重点企业超低排放改造:乌鲁木齐113个减排项目均已完成,预计年减排污染物3407吨;昌吉州关停泰华焦化、永鑫煤化两座4.3米以下焦炉,减排污染物1012吨……

在六师煤电有限公司五家渠市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一〇三团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安装光伏发电板支架和组件,目前该项目光伏阵列区已基本建成,各项设计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推进信发公司55万吨电解铝产能从五家渠经开区转移至兵准园区,规划新能源项目351万千瓦……五家渠市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优化能源结构,坚持先立后破,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向“新”而行。

移动源污染作为区域空气污染重要来源,专项治理也取得了较好成效。目前,天山北坡城市群建成铁路专用线19条、重点行业大宗货物清洁化运输比例提高至50%。

“乌—昌—石”区域大气环境整治实施以来,区域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如乌鲁木齐,优良天气天数已从2013年的184天增加至2024年的312天。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达标是激励、更是压力。‘乌—昌—石’区域空气质量改善成效还不稳固,对标全国平均水平任重道远。”朱海涌表示。

今年是“乌一昌一石”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攻坚的关键一年。自治区党委十届十三次全会再次对美丽新疆建设提出了要求,要求拓展天山北坡城市群大气环境整治等重要领域的生态治理成效。

“我们将持续在科技支撑顶层设计上下功夫,提升新疆大气污染防治科研攻关能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副厅长戴武军说,“以‘一企一策’为抓手,开展好重点行业环保绩效提升行动,充分挖掘释放减污降碳能力,并将持续在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方面发力,推动污染从源头减量。”

锚准目标,久久为功。“蓝天常在、空气常新”的新疆,一定能够从目标走向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