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你我他丨代表委员答网友问 殷墟挖了这么久到底在挖什么?

怎样让文旅流量变“留量”?

殷墟挖了这么久,到底在挖什么?

AI能不能代替人类进行创作?

在3月7日的《两会你我他》节目中

代表委员对央视网友关心的

中国文化影响力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

图片

🔺点击图片,进入互动活动

01

怎样让文旅流量变“留量”

网红变“长红”

 
 

针对怎样把文旅流量留住这一话题,总台记者采访了代表委员。

全国政协委员戴斌 :“从去年暑期以来,冰箱贴突然热销了,大家把旅行的记忆找到一个新的载体 。很多人模仿,但不善于原创,很多类似冰箱贴这样的纪念品,是依靠公模生产作为统一的模型。 所以我想我们的特色发展,一定要有更多的耐心和智慧去推动这个产业,才能让我们的博物馆、美术馆、旅游目的地都变得更有文化味道。”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板桥镇副镇长李英 :“避免各地文旅产品同质化,让文旅产品有新意,就需要深入挖掘当地的文化内涵。我在到板桥镇工作的时候,读到了一本书,里面是这样写的:红军来到娄山关下的板桥镇,家家户户点着桐油灯来迎接红军。我们本地也有这样一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藤编,我们把这个红色故事和非遗文化结合起来,编成一个红军小灯笼,叫红星闪闪,现在非常受欢迎。”

全国人大代表、开封清明上河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爽:“在文旅产业中,差异化不仅体现在旅游产品的设计上,更贯穿于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作为千年名画《清明上河图》复原再现的文化景区,我们精心打造演艺剧目,形成大型剧目震撼化、中型剧目精品化、小型剧目景观化的演出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于都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历史博物馆党组成员钟敏 :“结合本地文化,讲好独特故事。像我们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于都,创新性地打造了大型红色文明史诗长征第一渡。 整个创作团队经过三年的时间,采集了300多个真实感人的故事,通过小人物的视角去展示长征出发的悲壮历史。 所以这部剧在2023年3月23日首演以来,到目前演了411场,整个观影人数达到了21万人次。”

02

殷墟挖了这么久

到底在挖什么?

 
 

有网友提问,殷墟到底在挖什么?代表委员这样说↓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殷墟站长何毓灵 :“我们现在集中做宫城和宫城里面的宫殿。就像进了紫禁城,我们一定要知道太和殿在哪,各个殿的位置在哪。如果再做,我们还要知道各个殿的规模大小、形制功能,现在已经有了很重要的收获。今年我们还会继续这样做。”

针对网友提出的“去博物馆看不懂,是我没文化吗?”这一问题,总台记者也采访了代表委员。

“我们有时候觉得自己做出来的不是很专业,但是观众觉得很专业,观众喜欢的东西我们有时候又理解不了。有时候在博物馆里面,特别是游客多的时候,我就看哪个观众在哪个位置停留的时间长或短,还需要一个长期磨合。”

03

AI能不能代替人类进行创作

 
 
图片

🔺部分央视新闻网友的留言

昨天,我们针对“你认为什么样的内容或文字,是AI无法代替人类写出来的?”这一问题向网友发起了征集,收到了很多网友的回答。AI到底能不能代替人类进行创作?听听代表委员的回答↓

全国政协委员冯远征:“我觉得AI不会影响我们,而是会辅助我们。比如我有一个很有名的小说要改编成话剧,我问AI能不能生成一个话剧剧本大纲,AI很快就生成了。但在导演讨论的时候,我们觉得这好像很完美,但是AI生成的内容缺少温度,缺少带有性格特点的东西。从这一点上来说,我觉得不能排斥AI,它是势必而来的,而且波涛汹涌地向我们涌过来,但艺术创作还是要以人为本。很多人问会不会代替演员,我觉得不可能,AI真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AI也只能作为人的辅助工具。”

04

如何让国潮品牌越来越火?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白象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忠良:“不管什么品牌,不管什么企业,都要认认真真把产品做好。我们要真正和消费者保持同理心,真正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思考问题。

05

怎样才能吸引越来越多的人

爱上中国传统戏曲?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鹤壁市豫剧艺术研究院院长金不换:“要用功、用情、用力去练好真功夫,因为戏曲无法代替,只有去苦练。一部戏不是没人看,是看谁唱的,唱的好了就有人来听。”

06

中国高铁未来能有多快?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华武 :“我们正在做运行速度400公里的高铁,每条铁路根据它的技术标准,根据我们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做出适当的提速。川藏铁路线由于是处在西部山区,难度非常大,但现在推进还是比较顺利,今后这条铁路作为旅游路线,作为支撑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线,它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

07

人造钻石能做多大?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力量钻石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邵增明:“我带了一个我们实验室生产的晶体,大概在15克拉左右。我们实验室现在可以做到最大的是50克拉。做大了以后会做电子行业、特种行业的特种用途。近几年国家在围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上,不断推出一些利好政策,所以我们现在是信心满满。”

08

中国粮食产量越来越高

我们的土地土壤能维持住高产吗?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科技学院小麦研究中心教授茹振钢 :“土壤肥力是可以保障的,气候条件也是可以保障的。怎么让好的品种在这个土地上长得很均匀、发挥的作用更好,这就得靠农业装备的精准施策。”

09

如何通过法律

保障宅基地的两个“不允许”?

 
 

图片

有网友提到了有关农村宅基地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总台记者采访了代表委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杜志雄:“宅基地的原有之意是,只有集体组织成员才能够使用的,它是无偿给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使用的。如果城市居民到农村里都去买农民的宅基地,就等于把宅基地的使用权扩大了范围,是与宪法里关于宅基地的立法原则不一致的。怎么去保护农民宅基地的权益?比如有些农民到进城打工了,他还没有完全实现市民化,这些地在家里闲着,农民可以把宅基地上的农房采取自愿有偿入股的方式,实现它的价值。比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当中,有很多政策支持和鼓励农业转移人口真正实现市民化,允许农民带着农村的权益进城,实现真正的市民化。在这种情况下,他在农村的承包地可以流转,通过自愿、有偿退出的方式,也会得到补偿等等。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农民不一定非得把地卖给城镇居民,事实上有很多通道来帮助农民实现利益的。

 

全国两会期间

每天13:00

锁定央视新闻频道两会特别节目

《两会你我他》

明天(3月8日)的节目中

我们将聚焦【健康养老 民生热点】

期待你的参与!

图片

相关阅读:

用AI写论文算不算偷懒?

如何让农产品走出“昂贵”中间差价?

©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