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23个妇女儿童团圆,合肥公安2024年维护妇女儿童权益“成绩单”揭晓

大皖新闻讯  3月6日下午,大皖新闻记者走进合肥市“一站式”妇女儿童维权关爱中心、合肥市公安局锦绣派出所和合肥市公安局,通过生动案例,揭晓2024年合肥公安维护妇女儿童权益“成绩单”。

合肥公安跟进处理妇儿警情,提供心理疏导与专业的法律援助,将家庭类矛盾纠纷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坚持打防并举,重点督办“涉拐”案件;以科技赋能,2024年以来助力23个妇女儿童团圆,让寻亲不再“大海捞针” 。

第一站:合肥市“一站式”妇女儿童维权关爱中心

3月6日下午,记者来到合肥市“一站式”妇女儿童维权关爱中心(以下称中心)。记者现场采访了解到,合肥市特殊人群社会关爱专班妇女儿童权益维护组(以下称市妇儿组)由合肥市公安局牵头,成员单位有市委网信办、市民政局等,以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为核心,依托中心实体化专班运行。

父亲去世、母亲离家,金某尚未成年。获悉这一情况后,市妇儿组为其申请安徽省“小候鸟基金”;已怀孕9个多月,合肥的王某因家庭纠纷离家出走。市妇儿组联合市救助站、派出所等相关单位,将其送往定点医疗机构诊疗,并开展关爱救助。

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市妇儿组已实现涉婚恋家庭纠纷等警情一体化研判、扁平化调度,并推动市中院建立人身安全保护令个案通报制度。

同时开展对县(市)区妇儿组、基层民警等人员的专题培训,进社区到小区开展普法宣传,编写制作《情感类矛盾纠纷指导手册》《合肥市妇女儿童权益维护典型案(事)例》,为基层单位开展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提供指引。

第二站:锦绣派出所

“今天的温暖 明天的希望”在合肥市妇女儿童维权团锦绣派出所工作站的墙上,这十个字醒目且温馨。民警现场介绍,工作站由派出所联合市妇联、团市委、市律协组建,2024年试运行。

“工作站目前有社区妇联专干、3名女警和4名公益援助律师。”民警表示,试运行以来,还吸纳红色小管家、妇联业务积极分子等多人加入义警,志愿参与各类案(事)件中受到侵害的妇女儿童帮扶。

2024年4月,锦绣派出所辖区有居民报警称,双方因离婚事宜产生纠纷。经了解,因家庭经济紧张,夫妻经常因琐事争吵,也有过肢体冲突,曾有报警记录。在前期已做相关工作的基础上,社区、居委会、工作站召开专题调度会,安排人员上门走访。经过持续走访与协调后,男方愿意并开始打零工赚钱,女方也在离家不远的“妈妈班”(方便照顾孩子的班次)上班了,“家庭经济有所缓解,生活也回到了正轨。”

民警告诉记者,工作站跟进处理妇儿警情,提供心理疏导与专业的法律援助,将家庭类矛盾纠纷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这个工作是长期的,比如刚提到的夫妻俩,我们会定期走访持续帮扶,年前还到家里慰问。”

第三站:合肥市公安局

坚持打防并举,合肥公安重点督办“涉拐”案件,进一步完善集预防、打击、救助、安置、康复于一体的“反拐”工作机制,筑牢权益“防护盾”。

记者现场采访获悉,刑警支队利用大数据及公安科技,2024年以来,共助力23个妇女儿童团圆,让寻亲不再“大海捞针” 。

1972年,合肥市包河区骆岗辖区范某某、夏某某夫妇的三女儿在包河区坝上街附近走失,从此夫妇俩踏上寻女之路。2023年11月,范某某夫妇年事已高思女心切,求助警方寻亲。

在采集范某某夫妇DNA信息后,警方立即开展工作。经多方核查,2024年12月份,一名叫“刘某侠”的外市女子血样与范某某夫妇符合亲缘关系。经过进一步确认,警方积极与双方沟通,双方都有认亲寻亲的要求,并相约1月1日在公安机关相聚。2025年1月1日,新年第一天,合肥市公安局包河分局刑警大队会议室里,范某某夫妇见到三女儿后,再也忍不住激动的泪水,颤抖地用双手紧紧将女儿搂在怀中。

近年来,合肥公安已涌现出“全国青少年维权岗”刑警支队六大队、“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钱莉、全国“护校安园”先进集体治安支队等先进典型。下一步,合肥市公安局将进一步聚焦妇女儿童群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权益保护问题,创新工作思路和举措,增强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大皖新闻记者 赵琳

编辑 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