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过程中,成都东部新区、简阳、资阳三地组成的“黄金三角”正以产业链重构为突破口,上演着一场跨区域产业协同的深度实验,正在打破行政区划壁垒,探索中国西部产业协同发展的新范式。
东部新区城市一角。东部新区党群部供图
政策牵引的协同新局
“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叠加效应,积极培育新的增长极”,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9次提及“协同”,并多次提及区域协调发展,这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了新方向、新指引。
在这张国家战略蓝图中,地处成渝发展主轴上的成都东部新区、简阳市、资阳市三地,自然也承担着“产业协作中转站”的特殊使命。
2024年,随着蜂巢能源、中科翼能、海目星等龙头项目投运,成都东部新区进入产业培育的关键阶段,依托天府国际机场建立立体交通枢纽,引进高端科研院所,布局医学创新平台,致力于打造成渝地区先进制造业重要承载地。
近日,在成都东部新区简州新城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蜂巢能源(成都)动力电池制造及西南研发基地的首台PACK包及首批162Ah电芯顺利下线,标志着该基地在短短2个月内成功实现了325Ah、350Ah储能电芯以及162Ah第二代短刀电芯三款电芯的量产,并正式迈入全面运营的新阶段,为区域先进制造业的集聚发展注入新动力。
当前,成都东部新区正全力开展“企业满园”行动,实施园区综合体制改革,深化落实省级集成授权改革试点和市级产业园区放权赋能安排,推进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物技术等特色优势产业“建圈强链”。
近年来,资阳、简阳双方依托各自区位优势,打好临空经济牌,抓好临空经济建设,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建设,资阳、简阳两地坚持错位协同、融合共赢的理念,携手共建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发展带。
其中,简阳,置身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都建设“三中心一基地”等重大战略,准确把握“成渝制造新基地、国际临港商务区、和美乡村丘区范”的发展定位,锚定打造“天府门户、空港简阳”城市品牌,致力于建设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港产城乡融合示范城市。
打好同城牌,建设共同体。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背景下,资阳市近年来主动置身成都都市圈空间发展布局,统筹推进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带、成资协同开放走廊等重要平台建设。今年,资阳市立足“向蓉而生、向蓉而进、向蓉而兴”,更是鲜明提出“同城为资阳之根本、产业为同城之根本、工旅为产业之根本、特色为工旅之根本”发展要求,将充分发挥“地铁上、机场旁、沱江边、都市圈”区位优势,不断深化战略协同、政策协同、区域协作、市场协作。
2024年9月29日,四川首条跨市域轨道交通资阳线开通运营,成都、资阳两地迈入“轨道同城”时代,两地居民通勤时间大幅缩短。资阳市以此为契机,实施轨道交通资阳线赋能高质量发展行动,日均客流量3万人次以上,截至今年2月23日累计客流量突破456万人次。
四川简阳经开区。简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产业重构的链式革命
跨区域产业协同需以“链式思维”打破传统地理边界,通过产业链、创新链、要素链的深度重构,方能形成从“单点突破”到“全链闭环”的“化学反应”。
近年来,成都东部新区依托天府国际机场的枢纽优势,以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为突破口,构建“研发-制造-应用”全链条生态。蜂巢能源(成都)基地的快速投产,正是得益于简阳的铝合金结构件、资阳的绝缘材料等本地化配套供应。
同时,资阳则通过“中国牙谷”的全球口腔产业链布局,将成都的医疗器械研发资源与重庆的临床资源无缝对接。目前,“中国牙谷”口腔产品注册(备案)证超310张,累计入驻口腔医疗器械企业133户,317个“资阳造”产品投放市场,实现口腔设备4大类、口腔材料5大类的全产业链覆盖,产业链完整度居全球第一,隐形矫治器年产量居全球第一。
如今,资阳的航天产业则通过“链主引领”实现爆发式增长,在“临空智谷”形成了“火箭制造-发射服务-卫星应用”的临空经济新赛道。星河动力首枚“资阳造”商业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二枚顺利出厂,与航天三院共建的西部唯一商业航天电磁发射研发基地40米实验轨道建成,仕净高效太阳能电池片项目今年3月即将首片下线。
此外,“天府艺谷”正依托临空经济区美术学院高水平筹建成都美术学院(资阳),与省旅投集团签署协议共建成都都市圈近郊游目的地,中西部第一个国际数字游民社区吸引近5千余名国内外“数字游民”入驻,方特国色春秋项目将于5月试运营、7月正式运营。
同为成渝主轴上的重要节点,简阳则以算力基础设施为支点,撬动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升级,形成了“算力+算法+数据”三位一体的产业生态。如今,当走进四川简阳经开区,立昂云数据(成都简阳)一号基地、四川能投天府云数据产业基地两个超大算力中心项目映入眼帘,它们正以超低能耗设计(PUE值分别低至1.247和1.25)构建起西南地区的算力矩阵。
目前,两大中心已完成DeepSeek全系列开源模型的规模化部署。其中,立昂领算云平台已上架最新版DeepSeek-R1 660B推理模型,同时支持DeepSeek-V3和DeepSeek-R1-Distill的多个版本模型预训练镜像。
据预计,到2025年底,简阳市算力规模将达到11000P,占成都市50%以上、成渝国家枢纽节点30%以上,规划数据处理能力位列成都市首位,将为川渝两地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智慧城市、金融等多个领域提供源源不断的算力支持,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超级引擎”。
迎宾大桥滨江景观带。资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生态融合的聚变效应
在成渝黄金三角的协同蓝图中,生态融合不仅是产业升级的“催化剂”,更是破解区域发展壁垒的“金钥匙”。依托沱江绿色发展经济带,成都东部新区、简阳、资阳三地以流域治理为纽带,以产城融合为支点,探索者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共生的新型发展路径。
如今,沱江流域的“黄金水道”也正被赋予新的使命。成都东部新区、简阳、资阳三地通过水环境治理、清洁能源替代和循环经济体系构建,将生态资源正逐步转化为产业竞争力,这种“一江碧水串三城”的实践,与《沱江绿色发展经济带建设总体方案》提出的“流域单元治理”理念深度契合。
生态融合的背后,是制度创新与营城逻辑的双重突破。在沱江两岸,教育医疗资源的跨域共享正重塑“产城人”关系。资阳“中国牙谷”依托华西口腔医学院、口腔行业协会,实施“口腔英才计划”,引进国、省知名专家300余人组建中国牙谷智库。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资阳口腔职业学院与园区企业、医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已定向培养技能人才1200余人。
如今,以生态基底重构产业链条,以公共服务消弭区域落差,以数字治理重塑协同逻辑正在成都东部新区、简阳、资阳三地悄然上演。正如全国两会提出的“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要求,这场生态与产业、城市与乡村、政府与市场的多维聚变,不仅让成都东部新区、简阳、资阳三地成为成渝双核的能量放大器,更为中国流域经济带建设提供了“可测量、可复制、可持续”的协同样本。
站在2025年全国两会的新起点,成渝主轴上节点城市产业协同的实践正给出多重启示:通过打破地理界限的产业协作,不仅重塑着区域经济地理,更在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探路。(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