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家独家 | 对话比亚迪储能尹小强:用终局定义现在,储能要成为能源基建产品

图片

储能的终局是什么?


“未来,我们要像建房子一样去建设储能电站,储能产品像水泥一样按吨卖,才能真正和能源挂钩,和新型电力系统挂钩。”


比亚迪储能及新型电池事业部总经理尹小强给出了他的答案:


从瓦时到吨,储能的终局是成为真正的能源基建产品。


如果我们回顾人类历史上每一次重要的技术革命,从电力时代的开启到互联网的大浪潮,每一次变革的关键推动和支撑其实都是基建。


在全新一轮的绿色能源转型革命中,储能也正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从电源侧、电网侧到工商业用户侧再到千家百户之中铺陈而开,承担着“基建”的使命:


在南非广袤无垠的沙漠中,当地最大的光伏储能电站已稳定运行一年,每年为该国电网输送 6000 万度电;在乌兰察布岱海旁的群山环抱中,全国单体最大 “风光火储氢一体化” 项目配套的1.2GWh储能电站正是由192 套比亚迪储能电池舱组成,守护当地电力供应;在南通的用电大户化纤厂里,比亚迪储能携手恒力集团打造的南通最大用户侧储能电站,不仅帮助工厂迎峰度夏,每日还能为工厂额外创收 13 万元;在全球无数个小家庭之中,110 万套比亚迪家储产品,静静守护每个家庭的用电稳定与自由。


图片

1.2GWh全国单体最大 “风光火储氢一体化” 项目配套储能电站


但储能要走到尹小强所设想的终局,成为真正的基建产品,就必须完全具备基建产品三项非常明确的特征:安全稳定、简单便捷、高性价比


如果我们更细一步,把整个储能产业链摊开来看,最上游是原材料,中游是储能系统集成,下游则是面向应用端的储能场站。


终端的储能场站按瓦时来卖,上游的锂电池材料按吨来卖。如何实现储能从瓦时到吨的跨越?


其实就是将整个产业链拆开揉碎,技术上合并同类项,把每一个环节做到极致,也就能无限拉平产业链的两端。


这也正是比亚迪储能最差异化的优势之一:垂直整合,集成创新


从原材料、研发、设计到工艺、制造,比亚迪储能正在打通全产业链,将第一性原理执行到极致。


在刚刚过去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就表示: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无论从产品、技术还是产业链,应该说领先大概3—5年,只有开放创新,才能让世界感受到这种好的产品,才能共同发展。我们没什么别的本事,我们就是靠技术创新,如果说我们的资产是什么,我认为比亚迪最大的资产就是工程师团队,我们有11万名工程师,这是比亚迪最大的资产。我们每项技术背后都是创新,每项技术背后都是绿色发展,每一项技术的背后都有11万名工程师的辛勤汗水。”


在我们去年与尹小强的对谈中,他提到最多的一个词是“打仗”。连续三年激昂的战役的成果也很直观:


截至2024年,比亚迪储能已经拥有超过75GWh的商业运营经验,为国内外超360个项目提供储能系统解决方案。


图片比亚迪储能打造全场景解决方案


2025年,储能进入了这场鏖战的深水区。无数玩家在碰了一鼻子灰后只能黯然退场,巨头之间的排位争夺赛也愈加烈火烹油。


在持续打仗的同时,尹小强提出了三个全新的关键词:

深度思考,战略引领,固本培元


对外,比亚迪储能不改昂扬作战的姿态,同时把技术创新和制造优势发挥到极致;对内,尹小强打造了一支正的“虎狼之师”,具备足够的意志力、执行力走向终局。


作为绝对的头部,比亚迪储能还肩负着推动整个行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和使命。


“我们要成为照亮行业的灯塔,推动整个行业向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大开大合、愈战愈勇是尹小强的做事风格,但同时他的每一步也走得谨慎而坚定,不容任何差错。


2025年,比亚迪储能依旧要大战一场,这一战要打出中国储能企业在世界的赫赫威名。


以下为新能源产业家与尹小强的对话(为了阅读体验,文本做了优化):



01深度思考,看储能终局

短期看储能场站,长期看电力系统


编者按:电芯容量之争是2024年的行业主题之一,到底谁能定义行业?回答这个问题,一定要从终局出发,以储能的终极形态推导当下我们该走的路。尹小强在深度思考之后,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下的行业盲点:储能场站的Vcts(电芯与系统体积比)。


新能源产业家:比亚迪储能愿景是“从瓦时到吨,铸造百年储能”,怎么理解?
尹小强:以终为始,过去一年,我一直在深度思考,储能未来的终局形态到底是什么样的?

未来储能要大规模普及,要走进千家万户,一定是一种基建产品。基建产品的核心一定是:安全、好用、极致性价比。

所以未来储能的度电成本甚至可能是现在的几百分之一。以面对终局的思维来看现在,只要我们在正确的方向上,行至终点就只是时间问题。

新能源产业家:您认为正确的方向是?
尹小强:如果50年后储能的主要路线依旧是电化学储能,那么储能的核心一定是围绕电池本身去做优化,电池之外的东西做得越简单越好。

举例来讲,即使我们现在能够将储能系统的能效做到97%,系统充1度电进去,依旧有0.03度电被浪费了。电池之外的东西做得越复杂,系统损耗越高。设想在最极致的情况下,储能电池甚至可以自身带有管理系统、交直流转换等功能,整个系统的效率才能达到最大化。

图片


新能源产业家:现在行业通常的做法是把单个电芯容量做大,您怎么看?
尹小强:单个电芯的容量增大,最直观的好处是可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储能场站的电芯数量从而降低系统的管理复杂度和故障率,一定是发展方向之一。

但电芯容量绝非唯一的竞争指标,储能的定义,短期看场站,未来看电力系统。

图片

新能源产业家:这句话具体怎么理解呢?
尹小强:有一个当下行业都容易忽略的关键指标:储能场站的Vcts

它其实就是衡量从储能集装箱,到整个储能场站中,有实际价值的部件占整个设备的比例。目前行业里的最高水平,Vcts也只达到30%左右,而未来我们希望将Vcts推动到60%以上。

道理很简单,同样是1GWh的储能电站,占地面积3000平一定要优于占地面积一万多平米,因为土地和施工的价格是非常昂贵的。

图片
比亚迪储能助力沙特比沙2.6GWh电池储能项目并网运行,这也是迄今全球已并网项目中单体规模最大容量的储能项目

新能源产业家:所以您认为比亚迪储能要引导储能行业向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尹小强:这也是比亚迪储能2025年的使命,要重新定义储能行业:站在储能场站和电力系统的维度上整体思考。

从场站的维度,一定要提升储能场站的有效占比;从电力系统的维度,储能一定要实现从瓦时到吨的跨越。

图片

基于储能未来的形态,我们再回头来审视比亚迪储能现在正在做的事情,是否可以发展为储能终局必经之路的一环。

2025年,比亚迪储能依旧要打仗,但这场仗我们更加坚定、自信。因为我们能非常清楚地看到储能的未来,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02战略引领,车储协同

从垂直整合、集成创新,到储能和汽车的双向赋能


编者按:看清终局之后,就是要走向终局。而比亚迪储能不仅要奔赴未来,更要成为行业引领者,尹小强的底气就是比亚迪储能超17年的技术和制造能力积累,以及其独一无二的垂直整合、集成创新和车储协同的优势。

新能源产业家:比亚迪储能为何有信心走到终局?
尹小强:首先,是比亚迪储能最核心的“垂直整合,集成创新”能力。在整个新能源的产业链上我们垂直整合地非常深,这是我们能够打造极致创新的基础。

第二,是在储能电芯容量和场站规模都越做越大的同时,其制造难度和对工程技术的要求同样呈指数级上升。要保证储能电池的一致性、良率控制在很好的水平,一定需要大规模制造的底层能力支撑

第三,是比亚迪储能最差异化的一个优势,我们的储能和电动汽车业务可以实现技术和资源上的双向赋能和协同

所以无论是技术创新上、规模制造上、还是资源的协同整合上,比亚迪储能都有足够的信心引领行业,迈向终局。

图片比亚迪储能工厂


新能源产业家:“垂直整合,集成创新”似乎是比亚迪储能的一个特色?
尹小强:大家都知道比亚迪是做电池出身,电池是我们的绝对优势。但实际上,电池之外的很多环节也是比亚迪储能自己来做的。产业链上游的正负极、电解液,下游的BMS等,都是比亚迪自己生产的。

今年,我们自己的PCS也会面世,这将使比亚迪储能能够整套向上整合,把边界进一步拓宽。

核心还是创新,只有把储能做得足够安全、便捷、好用、高性价比,你才能够活着,否则将步履维艰。

图片


新能源产业家:为什么每个环节都要自己来做?
尹小强:我们只有把整个产业链嚼碎、打通之后,才能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集成创新,面向真正的储能需求做嫁接。

我称之为技术上的“合并同类项”。

现在,储能行业正在从无序到有序的整合过程之中,比亚迪储能通过对各个环节、各种技术路线进行整合,把储能做得更加简单。

图片

新能源产业家:比亚迪储能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有多少?
尹小强:比亚迪拥有超过11万个研发工程师;拥有超过5.9万项专利申请,其中超过3.5万项专利已被授权。

为什么我们要砸这么大投入的研发?还是刚刚说到的,当储能的规模从瓦时到吨迈进时,发生问题的概率也指数级上升,我们一定要把产品研究得很深很细致,才能把这个概率降到一个非常低的水平。

不仅市场在打仗,我们的研发也都在打仗。

新能源产业家:您刚刚提到比亚迪储能还有一个差异化优势是车储协同?
尹小强:其实换个维度思考,电动汽车本身就相当于一个移动的小型储能站。储能系统的架构和电动汽车非常类似,逆变器、BMS、热管理等关键零部件都是共有的,而且汽车需要在极限小空间里把各个零部件做到模块化。

从底层逻辑上来讲,我们只需要将这些技术做一个重新的定义和转化,就可以实现电动汽车和储能在技术上的双向协同优势。

而且这种协同优势不仅停留在技术创新上,我们的储能业务和汽车业务还能够形成产能、规模化生产和供应链上的相互赋能。

图片


比亚迪在2024年的汽车产量达到430.41万辆,同年也突破了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其他企业很难复制这种大规模制造能力的优势。

新能源产业家:这些优势也是比亚迪储能战略引领的信心所在?
尹小强:我们不仅仅聚焦在短期内拿订单、扩规模,而是要让比亚迪储能能够持续地引领行业。所以必须要衡量比亚迪储能持续的技术研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包括整个供应链的能力,能否支撑企业的战略。

比亚迪储能的目标,是坚持正确的事情,引领行业向储能的终局前行。我们要成为照亮行业的灯塔,推动整个行业向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图片



0325年要大战一场

产品、市场、营销全面爆发


编者按: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的重要一年,储能行业竞争也进入前所未有的白热化。而在战略和战术上都已经全面准备好的比亚迪储能,已经下定决心要在2025年大战一场。

新能源产业家:您认为2025年储能行业会形成什么样的竞争格局?

尹小强:2025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开局一年。这个战略蓝图中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将成为储能市场快速发展的一年,但同时会非常困难。


经过这几年的原材料供应挤压,储能原材料价格基本已经到底,2025年可能会面临电池材料价格上涨的情况。首先大量想要赚快钱、玩资本的企业会迅速被淘汰;其次在技术创新、核心能力上构建不足的企业也会进一步出局,行业集中度会进一步提高。


2025年年底,行业的态势会逐渐清晰,从无序走向有序。


新能源产业家:比亚迪储能2025年的战略是?

尹小强:两个关键词,“守正创新,主动求变”


新能源产业家:怎么理解?

尹小强:守正创新,就是我们要坚守在正确的道路上,努力去做创新。2025年,将成为比亚迪储能技术创新集中爆发的一年。


大家将在2025年上半年看到比亚迪储能发布一些颠覆性的储能产品,会在整个行业里引起轰动。


主动求变,是我们不断挑战自我,从顶层架构到团队打造,方方面面都要变革来适应变化。我要把比亚迪储能打造成一个真正的虎狼之师,准备好大战一场。

图片


新能源产业家:所以比亚迪储能2025年依旧是打仗的状态?

尹小强:我本人的性格就是大开大合,越打越猛。基于对整个行业的深度思考,比亚迪储能在研发、市场、营销、团队等方面进行了战略布局。


在研发战略上,比亚迪储能通过垂直整合储能的整个产业链,打通了从材料、电池、BMS、EMS、PCS到系统集成的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形成庞大的“技术鱼池”,通过对各个环节技术的深入理解,合并同类项,产出更加极致的集成创新方案;


在市场战略上,比亚迪储能国内市场稳步增长,海外市场更是通过集团的出海战略协同,站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做到了十倍到二十倍的增长;


在团队战略上,我提出固本培元,重新梳理流程和组织形成一系列管理规范,就是为了达成我们的目标,形成内部的共识以及合力。


在营销战略上,比亚迪储能正在筹备一些重要的营销活动,进一步提升我们品牌的影响力。


新能源产业家:那么在市场上,我们国内外的布局是?

尹小强:2025年我可能会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在海外。


在海外市场上,我们也在积极开拓除北美市场之外的其他地区,比如中东、亚非拉等。这些地区都潜力巨大,且有其独特的挑战。但只要我们在当地扎根深耕,一定能取得成功。


2025年比亚迪储能将借助品牌出海的横向赋能,在海外市场实现更大的突破。


新能源产业家:在这些市场我们有成功的大型项目案例吗?

尹小强:以中东市场为例,凭借丰富的石油资源与日益紧迫的能源转型需求,中东正在成为全球能源变革的前沿阵地,而比亚迪储能敏锐洞察这一趋势,提前布局中东市场。


比亚迪储能最近与沙特电力公司成功签署了当时全球最大的储能项目合同,容量达12.5GWh。加上此前已交付的2.6GWh项目,目前双方合作总量已高达15.1GWh。此次签约项目的电池储能系统(BESS)设备将安装在沙特全国五个地点,全面融入沙特的输电网络体系,在应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日益增多所积累的挑战、确保稳定供电以及满足能源高峰需求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图片

比亚迪储能与沙特电力公司签署12.5GWh储能项目合同


比亚迪储能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与专业的项目维护团队,为沙特电网稳定运行保驾护航,助力中东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更为当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实现双赢局面提供有力保障。



04以比亚迪之名

打出中国新能源企业的赫赫威名


编者按:谈到肩上背负的使命,大开大合、冲劲十足的尹小强却表露出前所未有的压力和谨慎。支撑比亚迪储能一直打仗的,就是奔赴更加可持续的储能未来的决心。


新能源产业家:作为比亚迪储能的负责人,您压力大吗?

尹小强:管理这么大的团队,业务遍布海内外市场,确实有很大的压力和挑战。比亚迪储能一直站在聚光灯下,所以我们不允许犯任何错误。我现在每天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储能的规模越来越大,发生安全问题的概率一定指数级上升。一旦发生任何安全问题,整个行业都面临灾难性的后果。所以我现在很担心行业一些公司为了短期利益去进行无底线的竞争。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比亚迪储能有责任去推动行业向正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我们必须把技术和产品做到极致去无限地降低发生问题概率。


新能源产业家:那引领比亚迪储能持续打仗的旗帜是什么?

尹小强:我们要奔向更加可持续发展的储能的未来,这是肩负在所有比亚迪储能人身上一股沉甸甸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这同样也是一场尊严之战。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波澜壮阔,中国储能企业如何能在海外市场打出赫赫威名?


比亚迪储能必须用产品赢得世界的尊重。

图片


我们为什么要打仗?2024 年比亚迪储能先是决战 90 天,又决战 365 天,我们的步伐没有停下来过。因为我们的共识就是:


在这么好的一个行业,我们又遇到了这么好的平台,唯一的路就是把它做好,践行长期主义和价值主义,为全球的绿色能源转型和环境保护注入源源不断的能量,成为一家令人尊敬的新能源企业。


新能源产业家:团队能达成这种共识非常难得。

尹小强:比亚迪储能的使命非常简单明了:让储能更便捷,使能源更绿色。

图片

我们为行业提供面向未来的、真正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这是比亚迪储能最擅长的。同时,我们要和行业里同样坚持正向贡献的企业一起去把储能的盘子做大,把行业做好。


让中国企业在储能这个领域,真正能得到全球发自内心的认可。



05后记


在音乐剧《我,堂吉诃德》中,有这样一段歌词:

追梦,不会成真的梦

忍受,不能承受的痛

挑战,,不可战胜的敌手

跋涉,无人敢行的路

远征,不惧伤痛和疲惫

去摘,遥不可及的星


这首歌仿佛成为比亚迪储能的映照,但和堂吉诃德的一腔孤勇不同,比亚迪储能将其在技术和制造上的巨大优势,转化为创造奇迹的钥匙,将“不会成真的梦”一步步变为现实。


18年前,“三大梦想”听起来遥不可及,如今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下储能正在全面铺开。如今,尹小强提出的“像建房子一样建储能”,似乎又是一项不可思议的奇迹。


但储能“基建化”一定是可持续能源进一步发展必须要跨越的终极门槛。在这场全新的全球能源革命之中,尹小强正在带领比亚迪储能再一次创造奇迹。

撰文:范舒雨
编辑:张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