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大丰区丰华街道:党建执“笔” 绘好基层治理“新图景”

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是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丰华街道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区委关于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部署,着力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聚焦难点堵点,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

有困难找社区,有问题大家帮,这样的观念对于居住在丰华街道的群众来说并不陌生。“之前楼道里总有人堆放杂物,我打了一个电话,负责我们这儿的网格员就上门协调解决了问题。”家住海棠社区的一位居民说。群众的急事难事有人管、有人办,这得益于该街道强化共建共治,不断焕发基层治理“活力”。近年来,该街道加强区域联动,深化社区“大党委”建设,聘用非公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物业公司党组织负责人、“两代表一委员”、业主委员会党员代表等“大党委”委员21名,带动32家单位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为切入点,确定共驻共建项目12个,协商解决小区噪音扰民、车辆乱停、下水道堵塞等民生问题130余件,不断升级社区共商共治共建内核。

破解居民、社区“看得见管不了”,街道部门“管得了看不到”等痛点、堵点问题,这些都需要夯实组织根基,把力量“沉”到最基层,才能消除“组织覆盖”空白点,站好基层治理“前哨”。该街道扎实推进“支部建在小区上”,示范建立康馨雅苑和香榭丽花园2个小区党支部和11个居民小区功能型党支部,逐步完善“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架构。设立翰林华府等多个小区“党群服务站”,搭建集协商议事、学习交流、休闲娱乐、便民服务为一体的小区服务平台,形成“5分钟”便民服务圈。力量下沉“面对面”,该街道深化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服务”机制,推行“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模式,服务群众超300人次。开展特殊群体“一对一”帮扶,实施“爱心速递”服务,提供送菜上门、日常关怀、爱心家政等服务,累计结对帮扶家庭24户,解决实际困难80余件。

走进海棠花园小区,时常能在小区舞蹈房内看到居民锻炼的身影。“这间舞蹈房是社区联合物业,利用小区内的空闲物业用房改造成的。”该社区书记自豪地介绍,除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活动外,居民们还可以到所在小区的党群服务站体验居家养老以及托幼服务。着眼群众多层次、差异化、个性化需求,该街道不断延伸服务半径,提升基层治理“温度”,盘活居民小区存量空间资源,新建香榭丽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按照办公面积最小化、服务区域最大化,统筹设置居家养老、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妇女儿童之家等功能布局,构建“服务零距离,社区一家亲”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从解决“痛点”“堵点”入手,该街道深化基层党组织“堡垒行动”,擦亮一社一品招牌,持续打造彰显自身特色亮点的党建品牌,香榭丽社区创树“香榭红心·驿路同行”党建品牌,持续为网约车司机、外卖小哥等“两新”群体带来关心关爱;高新社区、海棠社区因地制宜提炼“1+6+N”和“114”工作法,着力打造素质高、能力强、作风优的基层治理骨干队伍,不断巩固基层治理能力,夯实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根基。(陈奇伟 贾孝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