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代表团开放日|全国人大代表刘庆:江苏产研院“试验田”十年耕耘结硕果

3月7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根据大会安排,本次全体会议向境内外记者开放,吸引了众多中外媒体参加。审议发言结束后,代表们回答了中外记者提问。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江苏产研院”)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作为江苏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而设立的。早在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就视察了江苏产研院,针对科技创新作出了强化“四个对接”的重要指示。

十年来,江苏产研院改革创新成效如何?未来又有什么打算?在回答记者这些提问时,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刘庆围绕三个方面做了介绍。

一是初步构建了集创新资源、研发载体和产业需求于一体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和生态。与海内外200余家知名高校院所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建设了81家专业研究所,人员合计超12000人;与420余家细分领域龙头企业成立了联合创新中心,成功对接企业出资的技术“真难题”1050余项。

二是攻克了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并实现产业化。支持了110余项产业技术创新项目,开发并量产了一批性能居世界先进水平的产品,累计衍生孵化企业超1500 家。

三是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探索了新的路径。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推动沪苏浙皖于2021年共同建设了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刘庆说,2024年6月,他还在全国科技大会作典型发言,全面介绍长三角国创中心的建设和改革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地方立法加持,更为江苏产研院这片“试验田”输送了“法制”养料。2024年,省人大出台了《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促进条例》,是全国首部针对单一新型研发机构的立法。面向未来,刘庆表示,江苏产研院将重点探索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新模式、探索建立长周期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持续深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夕悦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