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全国人大代表黄林:让灵活就业人员同等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参保年龄最高延长至65岁

“灵活就业人员还不能自主参加工伤保险,一旦遭受事故伤害或患上职业病不能获得有效的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个别家庭会因主要劳动力在工作中发生一次事故伤害而造成全家返贫。”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来凤县民族博物馆馆长黄林告诉九派新闻记者,今年全国两会,他提交了一份关于建立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制度,并将工伤保险参保年龄延长至65周岁的建议。

去年11月,黄林通过走访得知,38岁的村民王纯家三年前因在外地务工驾驶货车发生车祸,下肢截断,家庭生活困难,其家中还有三个孩子需要照顾。

经过调查,黄林发现像王纯家这种灵活就业人员仅来凤县就有1.6万人。“这些人如果遭遇天灾人祸,又没有购买工伤保险的话,很容易导致家庭陷入困境。”

黄林表示,网约司机、外卖骑手等灵活就业人员规模越来越大,虽然他们从业方式灵活,但是职业风险较高。他认为,因参保年龄和参保范围的限制,我国现行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因此,他建议修改《社保法》和《工伤保险条例》,建立覆盖包括灵活就业人员在内的工伤保险制度,让灵活就业人员同等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同时将工伤保险参保年龄最高延长至65周岁,让工伤保险制度惠及更多的劳动者。

图片

黄林。图/受访者提供

对话黄林。

九派新闻:当时是如何注意到这一问题的?

黄林:我是在走访期间,与老百姓的交流中了解到这一问题。一些灵活就业的农民工,因其灵活就业的身份被限制购买工伤保险。当时我走访了解到,我们县里有一个村民叫王纯家,他跑运输,两年前与老板签订了协议,后来在跑长途运输的过程中出车祸,造成下肢截断,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

当时我觉得这一问题具有普遍性,于是通过调查,发现就我们来凤县而言,灵活就业人员已达1.6万人,这一批人如果遭遇天灾人祸,又没有购买工伤保险的话,很容易导致家庭陷入困境。所以针对这一现象,我提交了一个关于建立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制度,并将工伤保险的参保年龄延长到65岁的建议。

九派新闻:你认为在农民工参保工伤保险这一方面的难点是什么?

黄林:难点是《社保法》和《条例》中对于参保范围限制。我国现执行的工伤保险制度执行的依据是2010年10月2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和2003年4月16日国务院第5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的《工伤保险条例》。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保法》和《条例》的局限性逐步显现。因为《社保法》第33条、《条例》第二条都规定职工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由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因此参加工伤保险必须以建立有劳动关系为前提,且职工个人不用缴纳工伤保险费,这就把无固定劳动关系的灵活就业人员拒之门外,不能参加工伤保险。

那么灵活就业人员只能购买意外险或医保等其他险种。但是工伤保险的报销比例是很大的,如果能从国家层面解决灵活就业人员购买工伤保险的问题,就能很大程度上保障农民工在就业过程中避免陷入因天灾人祸导致的困境。

九派新闻:将工伤保险的参保年龄延长到65岁的建议,是出于什么考虑?

黄林:《社保法》还规定我国公民法定退休年龄为男60岁、女55岁,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均不得参加社会保险,去年出台的延迟退休办法也未明确工伤保险可以延迟。这意味着年满60岁的人员也无法购买工伤保险,如果60岁后想去企业或工厂工作,就会因为无法购买工伤保险而被拒绝,因为企业老板也不愿意承担这么大的风险。所以这一规定也限制了年满60岁的农民工就业。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来凤县2024年因没有购买工伤保险而被企业送返的人员就有1200多人。我们一个小县城就有1200多人,那在全国就不是小数字了,它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既然现在已经出台了延迟退休的政策,那为什么农民工的参保年龄不能延长呢?而且他们60岁时的身体状况也都还很健康,所以我在建议上也提出了将工伤保险的参保年龄延长到65岁。

九派新闻:有何具体建议?

黄林:我建议修改《社保法》和《工伤保险条例》,建立覆盖包括灵活就业人员在内的工伤保险制度,让灵活就业人员同等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同时将工伤保险参保年龄最高延长至65周岁,让工伤保险制度惠及更多的劳动者。

九派新闻:履职期间有何感受?

黄林:每一次参会我们都会把家乡人民的期盼与心声带到国家层面,作为一个人大代表,这让我深感责任的重大和使命的光荣。在履职中,我深刻体会到,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为人民群众代言,反映人民的意愿。两年的履职生涯也让我实实在在感受到自己还有很多能力需要提升。比如我是一个从事保护文物的基层代表,但是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跨专业去进行广泛的调查,形成自己的意见。所以我也在不断地学习,提升自身素质,增强自己的能力。

作为人大代表的这两年,每次提交的建议都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有效解决。每次两会结束后,我都会在社区里开展一些专题讲座,将党的方针政策及时传达给群众。每一次宣讲能让老百姓实实在在了解到国家对民生的一些重大决策,让老百姓及时地感受到国家关怀。这对于我来说也是一种收获。

九派新闻特派记者 万璇 实习记者 唐爽 北京报道 

编辑 吴迪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