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人】长安汽车数智化与全球化两翼齐飞

图片


长安汽车产业升级战略,与国家政策方向保持高度一致。长安多年坚持的战略推进计划,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阶段,2030目标愈加清晰可辨,触手可及。


出品汽车人传媒
作者丨张敏
编辑丨大华

汽车市场激烈的竞争形势下,上攻势头非常宝贵。

如果时间尺度拉长到5年或者更长,爆发力并不重要,韧性和“抗性”更重要,能够顶住压力持续前行,无疑是战略对路了,经营理顺了,转轨顺利了,商业逻辑通达了。长安汽车这几年的发展,生动地表述了这一点。

1

多建议反映发展新阶段


想要长远发展,只站在企业自身角度去看,视界可能受阻;从全行业、全球角度去看,可能会看到新问题、找到新出路,发现新方向。

图片

全国人大代表

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 朱华荣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朱华荣,在本届人大第三次会议的第一天,就提出了《关于统一构建海外汽车市场共性数据库的建议》《关于加快完善自动驾驶标准和法规的建议》《关于车辆购置税分层分级征收的建议》《关于响应产业人才需求,设立智能电动车辆一级交叉学科的建议》等建议。

这些建议和往年相比,不难察觉到,中国汽车产业已经发展到新高度,走得更远,看得理应更远。

以前总提到在车企出海过程中,如何适应“国际市场”的规则(其实就是发达国家制定的规则)。而现在中国主张的规则,尤其是新能源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已经占优,与传统汽车发达国家在燃油车领域制定的技术标准,共同组成当前的通行规则。

中国新技术带来的话语权,还在飞速增长中。这个时候,就不宜妄自菲薄,需要拿出自己更多主张。

构建海外数据库的本身诉求,可能是解决目标市场国家的数据监管需求与中企到海外经营产生的用户数据,如何协调的问题。

图片


自动驾驶标准和法规,则是典型的“中国规则”。中国整个汽车和IT产业,在短短几年中,已经形成了牢固的产业技术优势。话说能落地的技术才是有商业价值的技术;能够在商业循环的过程中快速迭代,从而拉开与追赶者距离的技术,才符合技术发展规律。

汽车购置税分层建议,是从市场公平出发,给刚入场的消费者一定程度的政策倾斜。

而设立交叉学科,则有助于培养综合知识和技能的工程师后备力量,同样着眼于产业的未来,继续垒高中国汽车产业的人才优势。

2

技术发展核心是数智化


正因为有这样目光远大、不以一时一事为计较的企业掌舵人,长安汽车长期发展走得既快速又稳健。

2024年,长安汽车销量268.3万辆,同比增长5.1%,连续5年增长,创7年新高。其中,长安重点投资的新能源销量73.4万辆,同比增长52.8%;出口53.6万辆,同比增长49.6%。收入结构上,新能源收入占25%,海外收入占23%,两者均有大幅提升。

看上去,非常像长安的战略资源投向哪里,哪里就能产生效果。其实这些业绩都是长远规划、长期部署和坚定执行的结果,非一日之功。

图片


从顶层设计上,长安汽车2017年开始的“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广为人知,但是只有少部分人知道,该计划如今已经更新到8.0版本,即产业升级的战略指引不变,而底稿与时俱进地增加新内容。

而“13336”布局,意味着同一个创业计划之下,涵盖了全球化、新能源和智能化三个子计划,以及3个新能源品牌和国内及5大海外区域市场。

智能化方面,凭借“北斗天枢计划”的实施,让长安汽车跨入了智能化的下半场,率先拿到入场券。七年来,长安投入了1148亿元,拥有1.8万人研发团队,发布200多项标准,开发了46款智能化汽车。在这样雄厚的基础上,“北斗天枢2.0计划”还能走出什么样的新路?

科技的尽头是人性。贴心、懂你的AI数智汽车,就是长安对智能化前进方向的预判。北斗天枢2.0,将在数智产品、数智运营、数智制造、数智生态四大核心领域一起发力,构筑长安的智能化护城河。

长安凭借天枢大模型赋能,以SDA平台为基础,推进天枢智驾、天域座舱和天衡底盘的迭代进程。

图片

未来3年,长安将推出35款数智化新车,数智化产品矩阵蔚然成型。朱华荣表示,自今年起,长安不再开发非智能化新产品。

在今年8月份,长安就将推出搭载激光雷达和天枢智驾的10万元级产品。在这个价位能够实现在逆光、强光、低照度甚至全黑环境,照样能保持通行能力,同时AEB碰撞时速提升到了135公里。

长安眼中的智驾平权,让入门级别车型也能胜任复杂场景下的高算力压力。长安将“平权”推向新高度,从能用到好用,再到全能型选手。

天枢大模型将训练出AI渗透率100%的天域座舱,8月前将首发实现AI出行服务、AI补能服务等功能,基于全球首发“多模态情感交互系统”,今年将首发AIEV端到端交互式智驾,完全能够理解用户的自然语言。

长安的数智化能源也取得长足进展,金钟罩固态电池也在该计划旗帜下露面,能量密度400Wh/kg,纯电续航1500公里。搭载的产品2026年验证,2027年量产。长安将昂首跨入固态电池量产车上市的第一梯队。

图片


在业内,长安是少有的、极为重视研产并重的主机厂。长安正在加速旗下所有工厂向数智化制造转型。长安入围了MWC2025 GLOMO大奖“最佳移动互联经济创新奖”,以及获得工信部颁发的“卓越级智能工厂”等荣誉。

图片


与此同时,长安推动“一体两翼”为特征的数智化运营,通过AI改善整个供销服流程。长安与所有技术供应商、合作伙伴的合作,都植根于开放的生态。第三方可以通过API接口和SDK工具,与长安实现软件对接。基于SDA平台的新车型,将全面支持“硬件可升级、软件可订阅”。

而长安汽车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等智能前瞻领域早已布局规划,致力于打造陆海空及人形机器人立体出行解决方案,展现出长安汽车以新质生产力引领汽车行业变革的决心和实力,加速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助推汽车产业全面升级转型。

图片


这7年,外界看到一场关乎远见和成长的故事。长安的战略战术规划,都在不断变成现实,市场对长安系列新品积极反馈,原因在于其中的技术创新,直接创造出新的用户价值。

3

海外扩张与能力进化同步


能力增强了,个子长高了,市场拓展的边界也随之扩大。而长安的海外扩张和能力建设几乎同步。这表明长安管理层对能力攀升曲线和海外市场拓展的学习曲线,有精准的预判。两者现在看上去非常协调,即能力进一步,扩张也外推一步。

创新创业计划之下的“海纳百川”,其实是一条重资产前置为主的路径,它可能一开始不会很快,但部署到位后,比轻资产爆发出来的能量上限要高得多。

从长期看,长安是将海外重点市场作为次本土级市场来经营。目前“研产供销运”一条龙待遇的,是东南亚市场。

在部分海外重资产还在建设的过程中,4年时间,长安海外销量就从2020年8.2万辆提升至2024年53.6万辆,增长6.5倍。

图片


当前,长安有8个海外工厂实现投产,产能13万辆,销售到77个国家和地区。而今年的重头戏——首个海外新能源整车基地即将在泰国罗勇建成投产值得关注。

东南亚只是扩张最近的一环。对于欧洲、中东非、中南美、独联体市场,长安同样有针对性政策,已经设立了墨西哥子公司、德国子公司等海外分子公司。

第一阶段海外扩张顺利的鼓舞,长安的“三步走”计划正在实施第二、第三步。今年,长安还将正式登陆欧洲市场,在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KD项目将正式投产。同时,在中东兑现CHANGAN、DEEPAL、AVATR三大品牌导入;进军中南美市场。

图片


长安的国际化是多路出击,但并非平均用力,而是重资产和轻资产混合部署,其特点是在国内供应链辐射的范围内,优先部署重资产(东南亚、中亚);在远端市场,则保持前沿存在感。唯一例外的是中东,因为其看上去是轻资产注入的重要市场,这一规划和中东的消费能力、生产能力相匹配。

一域一策,多线并举,长安汽车的国际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成绩斐然。

长安汽车将2025年目标归纳为“3311”,即总销量300万辆、收入3000亿元、自主新能源销量100万辆、出口100万辆。而到2030年,长安总体销量将达500万辆,其中海外销量占比30%,成为世界一流汽车品牌。长安将今后一个时期的海外扩张战略,总结为“2345”,将持续到2030年。

加速海外扩张战略,正当其时。尽管有挑战,但长安已经看到了中国和全球市场的潜在机遇。

图片


今年两会着重关注工业科技发展的新方向,人工智能、机器人、走出去(全球化战略)都受到国家层面的支持。长安矢志产业报国,产业升级战略,与国家的政策方向保持高度一致。

朱华荣作为人大代表的建议都是针对行业发展和国计民生的大方向。但无疑,他在多年掌舵长安这艘大船波澜壮阔地行进中,心得颇多。多年坚持的战略推进计划,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阶段,行至水阔云高、海天一色之际。2030目标愈加清晰可辨,触手可及。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