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互换外交辞令?克里姆林宫对美极尽谄媚,称欧洲迂腐、美国主导全球

俄乌战争进入第三年,俄罗斯的官方宣传突然出现了微妙但意味深长的变化——“西方集体”“盎格鲁-撒克逊霸权”这些曾被俄媒频繁使用的词汇,正在悄然被淡化,甚至直接被剔除。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新的论调:欧洲是一个正在衰落的“旧世界”,而主导全球则是美国与俄罗斯。

曾经口若悬河、声称俄罗斯能把美国化作“放射性尘埃”的俄罗斯国家电视台主持人德米特里·基谢廖夫,如今却在他的节目里大谈“俄中美三国共治世界”的新秩序。他对数百万俄罗斯观众宣称:“现在是欧洲的战争党推动乌克兰冲突升级,但真正决定世界格局的不是欧洲。”在他的叙述中,欧盟已经不再是一个有独立政治影响力的整体,而只剩下一盘散沙。

这种态度的转变,与特朗普政府对俄乌战争的最新立场变化密切相关。

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在采取一系列激进举措,不仅暂停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还明确拒绝乌克兰加入北约的可能性,甚至在不与欧洲盟友沟通的情况下,单方面启动与俄罗斯的谈判。

对于俄罗斯来说,这些变化不仅是一场意外之喜,更是一个实现其战略目标的千载难逢的机会。

图片

特朗普的“交易外交”给了克里姆林宫惊喜

在特朗普政府的最新外交策略中,俄罗斯的地位正迅速回暖。

曾经被西方视为“全球威胁”的普京,如今却成了华盛顿的潜在合作伙伴。而乌克兰的命运,则正在被美俄之间的“交易外交”所左右。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近期访问白宫时,特朗普对他的态度可以说是“极度冷淡”。在镜头前,泽连斯基几乎是被迫接受了一份屈辱的协议,而特朗普则毫不掩饰地向世界展示:华盛顿的重心已经从支持乌克兰转向了与俄罗斯达成某种妥协。

俄罗斯媒体对此反应激烈,甚至一度显得有些无所适从。

一方面,他们过去几年的宣传基调是美国是敌人,而现在特朗普却主动让步,这让他们不得不调整措辞。俄国家电视台记者伊戈尔·奈穆申就曾困惑地说:“一方面,特朗普在谈论和平,并声称希望乌克兰成功;但另一方面,他似乎在把所有的王牌都交到俄罗斯手里,让普京在战场上占据主动。”

俄罗斯的外交策略

这种外交格局的变化,离不开俄罗斯精心策划的舆论战

。俄外长拉夫罗夫最近接受采访时,甚至一改以往的反美基调,罕见地替美国“洗白”。他说:“如果回顾历史,就会发现所有世界悲剧的根源都在欧洲:殖民战争、十字军东征、克里米亚战争、拿破仑、两次世界大战、希特勒……相较之下,美国在这些灾难中的煽动作用远不如欧洲。”

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策略——当欧洲因为乌克兰问题与美国产生分歧时,俄罗斯试图通过外交话术,削弱美欧关系,为自身争取更大的战略回旋空间。而特朗普政府的“交易型”外交风格,恰好给了克里姆林宫可乘之机。

俄罗斯国内的一些政治评论员甚至直言,特朗普的执政风格已经成为普京可以利用的“弱点”。俄联邦公共院成员尼基塔·达尼尤克在电视节目上说道:“特朗普就像超人,而普京已经找到了他的‘氪星石’。只要你在他面前提‘稀土金属’,不管这些资源是真是假,他立刻就会被吸引,什么原则都可以抛到脑后。这才是真正的大师级外交操作。”

这种说法虽然夸张,但不无道理。事实上,美俄之间已经在幕后就经济合作展开讨论,而特朗普政府的确对俄罗斯的稀土资源兴趣浓厚。对于俄罗斯来说,这种“交易外交”模式意味着它可以用最低的成本,换取美国的政策转向。

美欧关系裂痕加深,普京成最大赢家

特朗普政府的做法在西方世界引发了巨大争议。欧洲各国对美国的外交转向感到愤怒和不安,尤其是在特朗普明确表示“不会向乌克兰提供额外安全保障”之后,许多欧洲领导人开始公开质疑华盛顿的承诺是否还值得信赖。

在此背景下,克里姆林宫的宣传机器全力运转,向俄国内外观众强调“美欧矛盾加深”。俄罗斯官媒主持人奥尔加·斯卡巴耶娃就在节目中嘲讽道:“乌克兰官员叶尔马克发文,要求俄罗斯立即停止对乌克兰的炮击。如果他真的想结束战争,他应该先醒醒,看看特朗普已经把所有条件摆在桌面上——但那些条件不是给乌克兰的,而是给普京的。”

从俄方的角度来看,特朗普政府的政策调整意味着两件事:第一,美国不再把乌克兰作为战略重点,而是把与俄罗斯的关系放在了更高的位置;第二,欧洲在安全事务上的影响力进一步削弱,无法再独立决定区域战略。

谁才是这场博弈的真正赢家?

美国的政策变化,不仅让克里姆林宫找到了新的外交突破口,也让欧洲陷入了安全焦虑。过去几年,美国一直是乌克兰最坚定的支持者,而现在,特朗普政府的态度突然转向,这无疑让俄罗斯在地缘政治上取得了重大胜利。

然而,真正的问题在于,美国是否能从这种外交策略中获利?俄罗斯愿意让步吗?或者,这只是普京的另一场政治博弈,利用特朗普的短期交易思维,来获取长期的战略红利?

无论答案如何,毫无疑问的是,俄罗斯的宣传机器已经迅速调整了方向,以适应新的全球格局。而美国,似乎也在不知不觉间,成为了克里姆林宫叙事中的“可接受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