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 Waves|阴明:从被投资人评价“没用”到技术社区之王,创业6年被字节跳动收购

AI划重点 · 全文约6727字,阅读需20分钟

1.90后创业者阴明带领稀土掘金从0走到被字节跳动收购,经历了从学院派到蓝翔派的成长过程。

2.他的公司专注于技术内容生态,通过精准的内容推荐算法,让用户在访问平台时能够看到自己最感兴趣的技术内容。

3.掘金社区分为不同层次,依赖用户行为数据生成“技术图谱”,并根据用户的关注点推送内容。

4.除此之外,阴明还发力专业技术的原创内容,投入100万元激励专业技术的原创作者,支持有才华、有热情的技术创作者。

5.稀土掘金的成功,离不开阴明对技术的热爱、对用户的理解以及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每一次的突发奇想都会被追问背后的价值和理由,无畏的成本浪费是一定会被控制和批评。

——稀土掘金创始人阴明

他是90后,却已带领公司从0走到被字节跳动收购;他自称学院派书呆子,却用代码撬动了千万开发者的学习方式;他曾被投资人直言产品没用,却在跌倒后亲手缔造了中文世界最大的技术内容生态。阴明的故事,远不止于学霸创业的标签——这是一场关于技术理想主义者的冒险:在算法的洪流中,他如何让价值战胜流量,让深耕击败速成

从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的深夜灯光,到剑桥创业项目的潦草草稿;从第一次创业失败后的彻夜反思,到掘金引爆技术社区的破圈神话——阴明的每一步都踩在技术浪潮最锋利的浪尖。当所有人追逐风口时,他选择做那个笨拙的挖井人:用七年时间,把一篇篇技术博客打磨成开发者手中的指南针,把冷门算法变成行业基础设施。在这个信息过载却知识匮乏的时代,这个执拗的90CEO,正在用一场静默的革命,重新定义技术社区的价值。

图片

阴明,图片来源:Mind 访谈

01 从学院派到蓝翔派:技术之路的探索

大学期间,阴明专注于与数学密切相关的学术领域,他自嘲自己是图书馆的常客,深知纯学术之路的艰辛与收获。那时,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学术型人才,要么进入高校讲授知识,要么在科研机构潜心研究。

然而,阴明从未安于现状。他不愿选择离家近的大学,而是选择了香港中文大学,踏上了远离家乡的求学之路。即便是主修信息工程,他也不满足于专业课程,几乎修完了工程学院每个系的必修课程。假期时,他选择远离家乡——参加暑期课程、赴国外学习、旅行,甚至参与支教活动,这些经历让他对世界的认识更加广阔,也塑造了他追求不同人生体验的个性。

阴明的开发之路始于大学时期。本科期间,他通过帮助教授开发实验室展示网站,逐渐对编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回忆道:看到同学开发的博客和小工具,我觉得特别酷,于是就一步步进入了开发的世界。从静态网页到复杂的业务应用,阴明通过不断实践和学习,逐渐掌握了前端开发的技能。

他对新技术的热爱让他不断探索,从Wordpress主题库到jQuery插件库,再到前端框架如BackboneYUI等,阴明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他总结了自己的学习路线:专注基础知识,解决真实业务问题,加入开发团队锤炼能力,关注行业高手的分享,并学会开源项目的开发。

在剑桥,他自学网站开发,开始帮助一些教授和本地企业家开发项目,赚取外快。与此同时,他也有自己的创业项目“GradChef”。他还为剑桥当地一家知名中餐馆设计了海报,充分展现了他的技术和创意并行的能力。

除了学术背景,阴明的技术成长几乎全靠实践。他通过不断地打工和项目开发,逐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些经历成就了他今天作为技术创业者的非凡能力。

02 第一次创业:留学工具毕老师

图片

GradChef毕老师,图片来源:36氪创投平台

阴明的第一次创业是一个名为毕老师的互联网小产品。那个时候,互联网创业正处于风口浪尖,阴明也因缘巧合地进入了这个充满机遇的圈子。

阴明看到很多火爆的互联网产品中缺乏一些简单而实用的小工具,出于对互联网的兴趣再加上全球掀起的创业热潮,他的创业念头应运而生,于是有了毕老师这个产品。

当时,阴明正在申请学校,身边的同学也都在忙碌于申请,他意识到,大家急需了解同类学校和其他申请者的录取结果。这个需求为毕老师的诞生提供了灵感:通过对国内学生申请国外大学的历史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哪些项目难度较高,从而做出更明智的申请决策。

阴明表在学校学习,除了本专业之外,我也学了一些互联网的知识,比如编程的课程。业余时间我产生了一些做小网站的小点子。那个时候有不少同学想申请学校,所以我当时觉得毕老师这个项目真的很有价值。

技术上,阴明给毕老师设立了一个创新的假设:如果一个学生申请了A项目,而未申请B项目,那就可以推测B的难度更大。基于这一假设,阴明通过简单的算法为留学项目进行难易度排序,这与传统依赖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排名方式截然不同。

尽管毕老师这个产品并未取得太大成功,也没有过多考虑运营、增长或商业化等方面的问题,但它还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吸引了投资人的关注。当时正值国内创业潮如火如荼,融资环境相对宽松,阴明怀揣着对创业的热情,决定毕业后回国继续推动这一兼职项目——“毕老师他在回国后继续兼职运营了8个月,最终成功获得了两家投资机构的投资意向书。然而,当他见到著名投资人徐小平时,徐小平只给了他简短的两个字:没用

阴明非常感激徐小平的直言不讳,这番话让他顿时豁然开朗。他意识到,留学申请本质上是一个高度依赖服务的行业,技术的作用非常有限。即便你把流量都引进来了,赚的钱依然微乎其微,最终你还是要依赖传统的服务、培训和留学代理模式。” 留学市场已经是一个成熟且趋于衰退的行业,未来十年,想在这个领域取得突破几乎不可能,留学过程会变得越来越简单。在暗访了中关村十几家留学机构后,阴明发现,原来这整个行业的运作其实就是花钱办事。很快,他把毕老师卖给了新通教育,开始了真正的创业。

这次创业的失败让阴明深刻反思。他说:我才意识到自己对创业的理解还远远不够,根本不了解什么是创业公司,什么是商业运作,也不了解如何打造高效的运营团队。我曾以为自己站在创业的高处俯瞰一切,结果才发现,我不过是站在山脚,前方的道路依然遥远。

尽管第一次创业失败,但是阴明并未放弃。他开始更加专注于积累经验,细致地洞察市场和商机,为下一次创业做更充分的准备。

03 互联网社区平台:稀土掘金

图片

掘金概念图,图片来源:雷锋网

1. 建立一个带有社交属性的技术人才社区——稀土

稀土是阴明回国后的首款创业产品,旨在为互联网公司提供技术人才推荐。阴明曾观察到,创业公司招人难,而技术开发者又面临着求职难题。两者需求虽旺盛,却缺乏有效的对接渠道,这激发了他开发稀土的想法。虽然最初产品的水平并不完美,甚至不算成功,但与毕老师相比,已是一次显著进步。

当时我有一帮要好的朋友,我们发现国内很多公司招聘开发技术人员挺难的,而好多技术人员也很难精准地找到对应的公司。那个时候推荐优秀的互联网技术人才网站“Product Hunt”在国外很成功,当时我们就决定帮企业解决找优秀技术人才的难题,并且可以完成高级人才社群的这个目标。

他们在短短两周内完成了稀土的开发。平台让技术人才通过知识分享与交流,推动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由于技术人才被视为稀有物质,这个社区被命名为稀土明受过香港中文大学和剑桥的技术教育,他相信新技术的终极目的是创造价值,推动不可能的事物成为可能。因此,他希望稀土能像发动机一样,加速新技术的出现、发展与普及。稀土本质上是一个带有社交属性的技术人才社区,初期通过类似“Product Hunt”的方式推荐技术人才,解决人才分发的问题。

201411月,稀土掘金正式创立。该技术社区主要面向互联网公司的技术开发者、产品经理、运营人员等群体,内容涵盖前端、后端、移动端、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领域。当年12月上线后,平台在两周内获得150万元人民币的天使轮投资。之后,稀土掘金总共完成了三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明势资本、极客帮创投等,2017A轮融资后,平台估值达1.3亿元人民币,并于2020年被字节跳动收购。

阴明的团队成员大多很年轻,平均年龄仅25岁,但他们拥有同龄人少见的冷静。他认为,这种冷静是团队文化的一部分,任何突发奇想都会经过严格审视,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浪费。团队工作时较少开会,更多通过Trello管理日程,GitLab控制代码,只有在需要时才会讨论。

稀土掘金的团队以产品和开发为核心,其余为行政和商务人员。阴明深知管理能力的不足是团队发展的短板,因此在团队扩张上非常谨慎。他希望通过充实运营团队,提升团队的战斗力。管理能力是阴明的公司非常缺失的,管理的度很难把握,太严厉会失去创业公司的活力,太松散又会影响工作效率。因此,他通过合理的制度和规范,找到平衡。

然而,在运营了半年后,阴明发现稀土社区中的一个用户技术交流与讨论的板块——“掘金受到了更多用户青睐。这个局面意味着,稀土存在的意义已经不大了,甚至导致了创始成员的离开。阴明认为这是他创业两年多以来,经历的最大一个坑。阴明回忆,我记得当时的内心很脆弱,觉得由于自己很糟糕所以对方离开了,觉得辜负了大家的信任。虽然当时我决然地坚持下来,但是过后想想其实都是硬撑着的。掘金后来发展地越来越好,可能也依赖于我和江昪两个人想要坚持把这个事情做下去,做成我们想要达到的推动技术发展普及的平台。

稀土的失败源于对产品本质的理解不够深入。那时他们过于关注表面的功能和形式,而忽略了产品的核心需求。如果能够更早地关注社交功能,可能会有更好的发展。阴明在这次挫折中悟到,若公司只做三年,那就安心做好产品并出售;但如果要长期发展,必须清晰定义商业价值。

因此,他和团队决定集中精力发展掘金板块。

2. 划分层次的讨论社区

阴明说,掘金是一个非常接地气的产品,它解决人们的阅读诉求、提高了阅读效率,因此从难度、纬度上都更符合个人的产品能力和创业能力。

20158月,掘金上线内测,第一批15个用户来自稀土,他们作为联合编辑,开始编辑、分享、讨论与 iOSAndroid、前端、后端、产品、设计、工具资源等方面的文章,此后又不断加入投稿、原创等模式生产内容,掘金通过算法将内容分发给技术内容阅读者。

愿意做苦活累活儿是这个时代创业最高的门槛,我敢说很少有公司会像我们这么认真地去做内容。在早期我们要跟每一个用户聊天,前5000个用户我和合伙人几乎都和他们聊过。我们去找作者,为了一个作者乘坐高铁去对方家里,跟他吃饭聊天。阴明要让那些好作者看到掘金的诚意。

掘金的讨论社区分为不同层次,依赖用户行为数据生成技术图谱,并根据用户的关注点推送内容。平台还策划了多项线下活动,旨在挖掘那些技术高超但未曾被平台关注的技术天才

图片

掘金社区,图片来源:Mind 访谈

3. 商业价值实现的三个阶段:渠道、内容、服务

第一阶段:渠道的力量

掘金的崛起始于对渠道的精心布局。在技术信息爆炸的时代,阴明深知,只有通过积累足够的市场流量和影响力,才能让掘金在众多平台中脱颖而出。于是,掘金致力于打造一个便捷的技术内容获取平台,让用户能够轻松找到他们需要的知识。凭借高质量的头部内容,掘金迅速吸引了大量用户,包括知乎、美团、阿里云等行业巨头。这些优质内容不仅为用户提供了价值,也为掘金带来了广告和招聘服务的收入。

第二阶段:内容的深耕

然而,阴明并不满足于仅仅靠流量取胜。与极客邦等其他技术社区相比,掘金有所不同。它解决的是大家平时学习和平时阅读的问题。他深知,在中文语境下,高质量的基础技术内容极度稀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但真正能让大众理解并受益的内容却寥寥无几。因此,掘金的第二步是深耕内容,将复杂的技术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知识,让每一个用户都能从中受益。阴明的愿景是,当用户点击人工智能这样的标签时,他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篇篇孤立的文章,而是一个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就像一本精心编写的教材。

第三阶段:服务的拓展

当掘金拥有了庞大的流量、优质的内容和大量的技术人才储备后,阴明看到了更大的商业潜力。他认为,培训和猎头服务是技术行业的两大金矿。通过为用户提供专业的技术培训,掘金可以帮助他们提升技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同时,凭借对技术人才的深入了解,掘金还可以为企业提供精准的猎头服务,帮助他们找到最适合的人才。这一阶段,阴明希望掘金从一个单纯的内容平台转型为一个全方位的技术服务生态系统。通过整合渠道、内容和服务,掘金不仅能够为用户创造更大的价值,更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实现更大的商业成功。

4. 专注技术垂直行业分发效率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面对海量的信息,用户往往难以快速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内容,如何高效地获取有价值的内容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挑战。而掘金不仅让用户能够快速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技术内容,还为技术博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流量入口,让他们能够更舒适地创作并与用户互动。这正是掘金与其他平台的最大差异化所在。掘金通过精准的内容推荐算法,让用户在访问平台时能够看到自己最感兴趣的技术内容,大大提高了信息获取的效率。随着搜索引擎等传统流量分发模式的逐渐失效,以及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兴平台内容质量的参差不齐,掘金为技术博主提供了一个更理想的流量入口。这种双向的互动不仅提升了博主的创作热情,也增强了用户对平台的粘性。

通过数据推送的产品模式极大地降低开发者解决技术内容的获取成本是掘金这个产品的初衷。” 我们希望掘金围绕用户诉求,成为行业很重要的流量分发入口,希望可以成为开发者每天获取基础内容的一个平台,这是我们基础。每天有上百篇的专业技术文章在掘金里被分享,其中还包括如美团点评团队、摩拜前端团队、腾讯大数据团队等知名技术团队。稀土掘金的客户包括了腾讯云、美团云、金山云、UCloud、七牛云、声网、知乎、悦跑圈等公司,他们通过掘金推广其技术产品及招聘信息。

图片

掘金的技术标签,图片来源:Mind 访谈

5. 产品运营:针对不同内容安排专业人员运营

图片

产品路径,图片来源:知乎

阴明认为,设计出产品的首个版本,以及规划出一份漂亮的产品路线图,是获得持续增长价值的关键所在。只要首个产品成功推出,用户被成功留存下来,那么后续只需沿着既定的产品路线坚定地走下去,便能实现稳步发展。产品路线图能够指引着你,一步步迈向最终极的产品版本。在掘金的世界里,产品运营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活,更是一门艺术。它既要满足用户对优质内容的渴望,又要为技术博主提供一个能够获得反馈、成长和机会的平台。这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故事,而掘金的运营团队正是这场故事的幕后英雄。

为了满足用户和博主的双重需求,掘金采取了一系列独特的运营策略。首先,针对不同的内容类型,掘金安排了专业的运营人员。这些运营人员不仅是技术领域的专家,更是社区的管理者。他们深入了解每个领域的内容特点和用户需求,通过精心策划和组织,让每个领域的知识都能以最生动、最易懂的方式呈现给用户。其次,掘金通过精准的流量扶持,让优质内容的创作者能够获得更多的曝光。对于那些内容水平高、产出量大的作者,掘金不仅会给予更多的流量支持,还会通过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在平台上建立个人品牌。

在社区运营方面,阴明有着独特的见解。他认为,社区的运营者在早期需要有强烈的个性,以塑造社区的价值观。然而,随着社区的发展,个性应该逐渐淡化,转而留给用户一种功能性的感觉。他强调:我希望留给用户的,是一个每天都能看到有成长帮助的文章的平台。另外,阴明特别强调社区的包容性:我希望各种声音都能出现,无论是表扬还是吐槽。” 

通过这些运营策略,掘金不仅仅在运营一个平台,更是在运营一个完整的作者生态。每一个博主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无论是通过高质量的内容吸引粉丝,还是通过互动和讨论提升影响力,亦或是通过平台提供的机会实现职业上的突破。掘金的运营团队就像一位精心的园丁,为这些博主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阳光。阴明说:我们的愿景是希望成为技术行业一个陪伴式的产品,一个开发者从最早期的初学者开始,到最终在掘金这套产品体系里面培养出来并进入到行业里,然后不停地消费专业内容,甚至是花钱看内容,最后他们能有一些职业上的诉求在掘金的平台上完善或完成。

6. 发力专业技术的原创内容

在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中文语境下的优质技术内容却显得尤为稀缺。阴明深知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他指出,目前技术内容的出版效率极低,一本书出版后,作者能分到的版税可能只有3%4%。即使书籍销量不错,达到万册,作者也仅能获得约2万元的收入。与此同时,许多上线十多年的技术社区活跃度不断下降,博客内容数量和质量青黄不接。阴明感慨道:其实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能写出好的技术内容了,无论是工具、产品还是作者回报都不够好。

面对这样的现状,阴明在第三轮融资之后,带领公司进入第二阶段——重点打造中国的原创技术内容。他坚信,只有通过高质量的原创内容,才能真正满足用户的需求,推动技术生态的发展。因此阴明下一步发力于塑造中国的原创技术内容,投入100万元激励专业技术的原创作者,支持那些有才华、有热情的技术创作者,帮助他们在掘金平台上发光发热,为中文技术内容的繁荣贡献力量。

04 个人感悟:创业与成长

图片

11Space拾壹谈明演讲,图片来源:知乎

阴明在创业过程中也经历了许多挑战。他提到,创业公司可以一直犯错,但不能有一刹那的懈怠和不知所措。作为创始人,他需要不断传递团队的方向和价值,激励团队成员不断前进。他比喻道:创业团队不是一个到达彼岸的人,而是一个修船的人,是海浪和风把我们吹到了彼岸。

阴明的故事,不仅是关于一个技术社区的探索与成长,更是关于一个年轻企业家在技术浪潮中的坚持与创新。稀土掘金的成功,离不开阴明对技术的热爱、对用户的理解以及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作者:Shihan Xu

参考文章:

[1] 搜狐网,毕业就创业,不安分学霸,带领一群90后折腾3年,获2000A轮融资https://www.sohu.com/a/153165780_734716#

[2] 雷锋网,独家专访 稀土掘金90后创始人阴明:最新融资2000万、估值1.3亿背后的技术社区https://www.leiphone.com/category/industrynews/98SWCYnPiDNKXGjX.html

[3] 人民网,掘金解渴技术党

http://paper.people.com.cn/rmzk/html/2017-09/30/content_1810139.htm

[4] 51CTO,掘金阴明: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构建技术行业的陪伴式产品,https://k.sina.cn/article_1708729084_65d922fc03400319r.html

[5] 稀土掘金,专访·阴明:从前端开发到掘金 CEO

https://juejin.cn/post/6844903458294726670

[6] 11Space拾壹谈,稀土掘金创始人阴明:Growth is Everything!11Space拾壹谈

https://zhuanlan.zhihu.com/p/21947063


欢迎扫码加群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