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万公里、1.45万单、40万元:三个数字解码“她力量”

图片














编者按

在“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我们将目光聚焦于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中的女性从业者。她们是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用双手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奋斗故事,以坚韧与智慧打破职业边界,用汗水与热爱诠释“她力量”,为城市注入了新活力,成为城市发展的见证者与参与者。














图片






外卖配送员胡月月:

9万公里的“城市活地图”

铜川市新区金谟西路美团外卖铜川站点的外卖配送员胡月月,正忙碌地穿梭于大街小巷,细心地将一份份餐食送到顾客手中。

从摆地摊、卖炸串到成为一名外卖配送员,胡月月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自己的“飞驰人生”。

图片

2月21日,胡月月奔波在送餐路上。

三年多的时光里,胡月月像不知疲倦的陀螺,陪伴她的电动车,里程表上的数字悄然攀升,配送外卖骑行总里程超过9万公里,累计配送外卖4万多单,而高达98%的准时率,更是她努力与责任的勋章。

只要一有空,胡月月就拿出地图,对照着铜川新区的大街小巷,用红笔一点点标记,一条条路线去熟悉。遇到复杂的路段,还会亲自骑车跑上几遍,将主要取餐点和送餐点的路线烂熟于心。

“这个点,走小路反而更快,能节省不少时间。” 胡月月一边在心里盘算,一边熟练地驾驶着电动车。如今,她已然成了铜川市区走街串巷的“活地图”,每天能配送外卖50单左右。

由于工作出色,2023年4月,胡月月由美团外卖铜川站点组长升任队长,管理40多名外卖配送员。闲暇时,她经常组织队员聚餐,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工作中的趣事和烦恼,“只有了解大家,才能更好地一起工作。”胡月月总是这样说。

遇到新入职的配送员,胡月月会不遗余力地传授经验,“规划路线的时候,要考虑商家出餐时间和路程远近,这样效率才高。”

近年来,陕西大力推进红色驿站建设,积极开展三秦暖“新”行动,为这些奔波在城市各个角落的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劳动者们提供温暖与关怀。胡月月也深切感受到了这些变化带来的便利与温暖。

“现在好了,站点和驿站各种设施都很齐全,还经常组织各类活动,让我们能好好缓一缓。”胡月月感慨地说。

图片

2月21日,回到站点的胡月月与同组队员查看工作报表。

2022年,在铜川市新区工会工委的推荐下,胡月月作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当选为铜川市人大代表。

“这一身份不仅是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胡月月积极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发声,提出了增加市区公厕数量、在居民小区配建电动车充电桩等建议,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并得以实施。

“有一次送完餐在电梯里,一位陌生人问你是不是胡月月?你很优秀,为我们这个群体发声,给你点赞。”原来,这是一位刚转行不久的“老”骑手,“听到来自同行的赞许,当时眼眶就湿润了。”胡月月自豪地说。

全国首届“最美外卖配送员”、陕西省首届“外卖配送员之星”……面对这些荣誉胡月月谦虚地说:“没有这份工作就没有现在的自己,今年我也被聘为铜川新区兼职网格员,我一定会珍惜这个身份,发挥好‘移动探头’作用,为城市发展添砖加瓦。”

图片






网约车司机杨慧君:

方向盘上的“追光人生”

2020年,杨慧君从甘肃天水来到西安,成为一名网约车司机。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她看中的不仅是这份工作的灵活性,更是通过努力改变生活的希望。

图片

2月28日,杨慧君送完上一单乘客后,在平台查看周边热力分布图。

“只要肯吃苦,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杨慧君坚信。入行前两年,她每天早上6点前准时出门,凌晨1点以后才收车,一天工作17个小时成为常态,她笑称自己就像不知道疲惫的陀螺一样高强度运转着。

2022年,杨慧君开始尝试做自媒体,分享网约车司机的日常,收获了全网40多万粉丝,成为网约车司机圈不折不扣的“网红”。她希望通过自己的记录和传播,向更多人传递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杨大是我入行的领路人,跑车坚持不下去的时候,都会看她的视频,她说‘方向盘的背后,握住的应该是生活的主动权,而不是被困在算法囚笼里的生存挣扎’,一直鼓励着我。”网约车司机周师傅说。

如今,杨慧君多了“雁南滴哥”志愿服务队形象大使身份。她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用自己的行动回馈社会。

“西安这座城市包容性很大,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提供了就业的机会,也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通过自己的努力现在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也想出一份力帮助他人回馈社会。”杨慧君表示,开展志愿服务过程中,也深切感受到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对新就业群体的关心。

在雁塔区网约车司机服务中心,她感慨地说:“这里不仅为我们提供休息场地、充电设施等免费服务,还提供政策咨询、餐饮服务等一系列保障,让我们有了归属感。”

图片

2月28日,杨慧君在雁塔区网约车司机服务中心休息。

半年快车、三年专车、一年商务车,累计接单1.45万单、里程34万公里……这是杨慧君入行四年多的“成绩单”。

今年春节期间,杨慧君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一条视频,回顾自己每一年除夕跑车时的经历。

“2021年除夕,跑了20多个小时,收入1600多元,很开心”;

“2022年除夕,吃了提前准备好的包子后继续上路”;

“2023年除夕,15个小时流水破千,连夜赶回了天水老家”;

“2024年除夕,夜送乘客到宝鸡,在充电站睡了一夜,初一赶早返回西安继续跑车。”

她用一首《世界赠与我的》作为背景音乐,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学会接受一切,就是最好的安排。未来,我会继续前行、追梦。”

今年,跑完除夕,杨慧君给自己放了个假:“奖励自己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图片






网络主播刘冬梅:

小屏“飘”出农家香

“家人们,快来瞧瞧咱们勉县漆树坝腊肉。这是用柏树枝、核桃壳、橘子皮等熏制而成的,一口下去全是家乡味道。”在汉中勉县漆树坝消费帮扶特产馆直播间,主播刘冬梅对着镜头熟练地介绍着。

“2022年第一次直播时,紧张得不行,没想到效果非常好,上架的产品瞬间被抢光。这让我看到了电商的潜力,坚定了做直播的决心。”刘冬梅说。

彼时,刘冬梅留意到当地许多农产品品质上乘,却因销售渠道有限,困在乡村难以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这一现状让她意识到,直播带货不仅是一种新兴的销售方式,更是帮助当地农户增加收益、推广农产品的有效途径。

图片

1月16日,刘冬梅正在直播间向网友推介当地农特产品。

从销售经理成为云端“吆喝”的主播,如何实现转变?重点是提升专业度。

“设备调试、互动话术、产品知识……培训老师手把手教我们‘上播’。”作为勉县首批电商直播培训学员,刘冬梅回忆起来感慨万千。

她在学习系统课程中快速成长,对直播带货有了自己的理解。她亲身融入全过程,总结出农产品直播的“秘籍”:语言要接地气,但品控必须“硬核”。

在政府主导的品牌打造工程支持下,勉县建立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追溯体系。每一块漆树坝腊肉都有专属“身份证”,消费者扫码就能查到它的“出身”。

2024年10月8日,“与辉同行”陕西行活动走进汉中。在政府的牵线搭桥下,勉县漆树坝腊肉进入直播间,仅仅1分钟就售出5000单,月销量从4000单跃升至7000单,销售业绩一路飙升。

一根网线、一部手机、一笔订单……开展直播助农三年多来,刘冬梅已销售当地农特产品12000多单,销售总额约40万元。

“下一步,希望进一步提升县域品牌知名度,众人拾柴火焰高,培养更多主播一起助农,促进农产品销售的同时为适龄人员提供就业机会。”刘冬梅说。

当胡月月穿行在楼宇间送餐,当杨慧君载着乘客驶向灯火通明处,当刘冬梅用专业推荐农特产品,她们不仅是城市运转的“螺丝钉”,更是新时代女性的生动注脚,激励着更多女性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勇敢追梦,绽放光芒。(记者 袁晨 图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