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老人术后大补突发“再喂养综合征” ,医生提醒:术后营养需科学,盲目进补反伤身

极目新闻通讯员 朱慧兰 吴萍

近日,94岁的池婆婆因术后大补突发“再喂养综合征”。医生提醒,术后营养需科学,饥饿后急切地“大补”可能适得其反。

两周前,池婆婆因慢性阑尾炎急性穿孔进行了手术,手术前曾禁食8小时。高龄又经历了手术,再加上禁食等原因,术后的第一周她的胃口一直不太好,吃得很少。原本就瘦弱的她,从73斤下降到68斤,家人都很担心。一周后她的胃口终于有所恢复,家里人便精心准备了鸡汤和海鲜等滋补食物,为她补身体。池婆婆在摄入一碗鸡汤稀饭、几颗大虾和一杯蛋白奶粉的半个小时后,突然觉得乏力、心悸、呼吸困难,家人赶紧将她送到武汉市东湖医院就诊。

图片医生给患者检查(通讯员供图)

接诊的内分泌科医生殷翠平为老人进行了详细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她的血钾、血镁、血钙、血磷全面低下,情况十分危急。结合最近的饮食结构判断,池婆婆患上了“再喂养综合征”。

殷翠平表示,“再喂养综合征”是指长期营养不良或饥饿的患者在重新开始进食后,出现的电解质和代谢紊乱,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由于患者长期未进食,人体长期处于饥饿状态,细胞内磷、钾、镁等储备耗尽,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此时大量摄入高糖高热量食物会引发胰岛素大量分泌,促使血磷、血钾等急剧向细胞内转移,严重的还会造成心律失常呼吸衰竭甚至猝死

根据老人的情况,殷翠平为她采取了补钾、补充氨基酸、利尿等相应措施,控制高磷饮食并动态复查电解质。同时针对池婆婆的情况制定个性化营养方案,每日精准控制热量摄入,静脉补充电解质,采用“少食多餐、循序渐进”的喂养原则。经过一周的科学调理,池婆婆在安全进食营养餐后,各项指标逐步恢复正常。

“长期饥饿或营养不良者、神经性厌食症患者、长期酗酒者、术后或危重症患者、长期禁食或低热量饮食者都是再喂养综合征的高危人群,需引起警惕。”殷翠平提醒,长期禁食后患者再次经口进食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及时复查电解质、心电图等相关指标,切莫盲目进补。建议术后可采取“三步法则”逐步恢复营养。首日以电解质为先,术后24小时优先补充维生素B1及电解质,防止代谢转换风险;热量阶梯式增加:初始每日供能5-10千卡/千克,5-7天内逐步增至目标量;营养均衡渐进:从流质过渡到半流质,优先补充蛋白质、维生素,严控糖分摄入速度。

如想了解更多健康相关知识,请扫码加入极目新闻内科交流2群。

图片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