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好声音 发展最强音 | 两会分镜头

上台发言,会不会担心忘词?不要慌,有这样一款脱稿演讲神器可能适合你。最近的一场大会上,杭州一家企业的负责人,带着一副AR眼镜自信地上台了。他的发言稿,就“藏”在眼镜里,用手上的戒指就能翻页。一时间,广大网友纷纷要求上链接。
从会提词的眼镜,到会扭秧歌的机器人,今年以来,刷屏的黑科技不少,让大家直观感受什么是新质生产力。近些年,各个地方各显神通,推动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创新的浪潮奔涌向前。
发展是第一要务,也是两会的关键议题。每年全国两会,会场内外,好声音相互激荡、彼此辉映、凝成共识,合奏出发展的最强音。今年也不例外,代表委员关心最多、讨论最多的,还是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
比如,面对打造人工智能的“上海高地”这一议题,来自上海的全国人大代表顾祥林提出,“高等教育、研究资源、风险共担”三个要素,缺一不可。越是期待成功,越要容许失败,这强调的是创新生态问题,蕴含着坚持长期主义的智慧。
其实,纵观近几年快速发展的城市,秘诀之一就是,以足够的定力和耐心去呵护创新的“星星之火”,最终成就“燎原之势”。
当然,长期主义不是盲目主义。无论是孵化“六小龙”的杭州,还是创造“风投”奇迹的合肥,都不是闭着眼睛下注,而是看准了,才抓紧干的。比如,在引进强脑科技前,杭州政府工作人员飞了一万多公里,就脑机接口技术的未来,和创始人聊了3、4个小时。这背后,有对国家战略、时代大势的前瞻洞察,有对市场规律、产业逻辑的深刻理解,可以说是做足了功课。
现实来看,热门赛道往往会很拥挤。抢抓机遇,慢不得、等不得,但也不能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我们为什么没有DeepSeek”,最近不少地方有这样的追问和焦虑。对此,有政协委员表达了“只要中国有,就会全部有”的观点,值得我们思考。
的确,今天的中国,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构建,拥有完备的产业链条和成熟的工业体系,技术共享更加便利、产业合作舞台宽广。各地在发展中,不一定非要盯着高大上的项目,一哄而上。这样反而容易陷入同质化竞争。坚持因地制宜、保持战略定力,在全国一盘棋中谋划、在合适的赛道上深耕,学会借势、借力、借技术,让各种资源为我所用,锻造独特的比较优势,才能在高质量发展中赢得主动。
春天是农家一年辛勤劳作的“发令枪”,两会是全国上下接续奋斗的“冲锋号”。将民意民智收集上来,将决策部署落实下去,努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美好蓝图将不断照进现实。
我是党报评论员,欢迎关注人民日报评论、人民视频,我们下期见!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