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康学术平台迁移公告】
期待与新老朋友再相聚,欢迎在新账号与我留言互动!迁移期间您仍可查阅历史文章。注:贾康先生接受采访时表达的基本观点,已反映在媒体的专题综合报道中(请点击以下链接)上述举措可视为中国金融发展史上中央对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系改革的一项具体推进。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要求,按照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相关管理规定,将中央金融管理部门管理的市场经营类机构剥离,相关国有金融资产划入国有金融资本受托管理机构。
随着股权的剥离,财政部的职能也更加明确和聚焦。“就此次改革而言,财政管理职责中实际承担的我国金融国资委的功能,与保值增值、追求绩效的单一化目标,在逻辑上有了更好地匹配,其工作精力不再放在对相关金融机构的直接控股上,更多的责任在于制定国有金融资本管理规则与制度,以及做好对中央汇金等中间层的绩效考评。”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贾康对《财经》称。
“在国企的实业层面,可以借鉴淡马锡模式,但新加坡是很扁平的小规模城邦国家,中国的情况则更复杂,要考虑一部分国企承担的政策性功能及其公益属性,比如粮食储备,以及特殊的制度上有约束的行业,比如说烟草专卖体系等。中央的指导精神已经明确:国有资产管理要从原来的管人管事管资产,转为管资本为主。多位行业人士告诉《财经》,一般而言,管理资产最有效的方式是,以产权为纽带,最重要的是管理好它的资本。一个普遍做法是在政府与企业之间再成立资本运营公司,形成中间层,受托于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避免政府的公权环节直接干预企业的运营或使企业目标偏移。这就合乎逻辑地要求组建作资本运营的中间层公司法人。"在国有金融资产管理领域,已经产生的中间层是有代表性的中央汇金。”贾康称。国家通过资本运营方式确保取得功能目标,在中国的复杂性,还体现在政策性金融机构及其运营机制的合理构建上面。在政策性银行方面,中央汇金持股国家开发银行。在政策性保险方面,持股一家政策性保险公司、两家再保险机构。在贾康看来,政策性金融在中国可以预见的很长历史时期之内,分量的或大或小可以调整优化,但是它的意义不在商业金融之下。“中国要有比较优势战略旁边并行着的追赶赶超战略,守正创新、守正出奇,这就离不开在战略层面考虑的政策性金融体系来发挥功能。”他称。贾康还称,对于市场竞争领域,应对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又要有中国特色之下,在市场效应未完全发挥的行业,以及有市场失灵问题的领域,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特色,追求超常规发展。“国有金融机构拓展国际化业务,也需要更加灵活的机制和管理,这也可能是中央汇金在行使出资人权利时需要解决的事项。另外,需要建立对接市场竞争机制又有一定中国特色的薪酬激励机制,预防优秀人才的断档、流失。”上述资深监管人士称。贾康认为,对于中间层而言,一方面,需要与国际上面的金融规则(例如资本充足率、风险防范的指标等)接轨,实施制度性对外开放。另一方面,对于控股的金融机构,亟应以高度重视改革的取向,立足中国现实与时俱进来优化运行机制。在2024年9月24日国新办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宣布设“互换便利”。半个月后,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以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分股等资产为抵押,从中国人民银行换入国债、中国人民银行票据等高等级流动性资产。“中央汇金已经有这些年其专业化团队所积累的较丰富经验,未来在资本市场上能发挥较大的能动性。”贾康认为,对应到支持国家战略,比如说新型举国体制与市场环境结合去支持的产业升级,它们在投融资这方面的参与,也是必不可少。另外,中国一直在探讨的商业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协调配合,除中央汇金,很少有二者兼之参控股。贾康称,考评中不能偏废,只讲纯商业的指标考评不适应中国的复杂国情,但是以政策性的名义又非常容易走上老路,.在双轨运行过程中间,要积极探索和动态优化尽可能合理的考评指标体系。“政策性金融方面要承认公共资源里动用的政策性资金,要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杠杆式放大。但如何操作,这是留给中央汇金的有一定挑战性的难题。”贾康补充到。中央汇金面临的另外一个问题在于,如何平衡发展、改革、稳定三者关系。中央汇金目标是实现国有金融资产保值增值,又维护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的稳定,而它自身又是改革的产物。“若金融一味求稳,那就难以创新,然而中国经济转轨尚未完成,创新是现代化进程中的第一动力,只讲稳定,不讲创新,就既不利于长期发展,也不利于长期稳定。但是若改革创新过于激进,又可能事与愿违。从顺序上,总体来说要掌握先讲改革创新中的发展,带出规范化的稳定,而不能只讲规范化稳定而实际对创新发展关了门。”贾康认为,要允许有试错创新的弹性空间,允许去触碰一些条条框框。
贾康,著名经济学家,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三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导。1985 年开始在财政部科研所工作,历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科研所副所长,于2001-2014年间任所长。在国民经济、财政税收、金融、公共事务等的理论、政策研究领域,有数十年的丰富工作经验。1988 年曾入选亨氏基金项目,赴美国匹兹堡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1997年评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高层次学术带头人。多次参加国家经济政策制订的研究工作和主持或参加国内外多项课题,撰写和出版数十部专著和 数百篇论文、数千篇财经文稿、访谈。2002年6月24日受朱镕基总理之邀座谈经济工作。2006-07年,两次受胡锦涛总书记之邀座谈经济工作(被媒体称之为“中南海问策”)。2013年后,多次应李克强总理之邀座谈、或按全国政协安排向李克强总理建言经济工作。孙冶方经济学奖、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和中国软科学大奖获得者2010年1月8日,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财税体制改革”专题的讲解人之一。参加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座谈。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 PPP 专家库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财政学会原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上海、福建、安徽、西藏、广西等多地人民政府特聘专家、顾问或咨询委员,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多家高校特聘教授。1995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被评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高层次学术带头人。孙冶方经济学奖、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和中国软科学大奖获得者。2013年,主编《新供给:经济学理论的中国创新》,发起成立“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和“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任首任院长、首任秘书长),2015年-2016年与苏京春合著出版《新供给经济学》专著、《供给侧改革:新供给简明读本》、以及《中国的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获评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和央视的“2016年度中国好书”)》,2016年出版的《供给侧改革十讲》被中组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国家图书馆评为全国精品教材。2021年与刘薇合著出版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又被评为年度“中国好书”和全国党建精品教材。根据《中国社会科学评估》公布的2006~2015年我国哲学社会科学6268种学术期刊700余万篇文献的大数据统计分析,贾康先生的发文量(398篇),总被引频次(4231次)和总下载频次(204115次)均列第一位,综合指数3429,遥居第一,是经济学核心作者中的代表性学者。贾康学术 | 版权属贾康先生,转载请注明“贾康学术”,感谢关注与支持!
做学问的甘苦,如鱼在水,冷暖自知,不足为外人道,但关于做学问的“指导思想”,我愿意在此一披襟怀:写出一些论文或著作并不是目的,这是探索之途上的一小步,是争取为人类的思想认识之海中加一滴水。我深信,一切人生的虚荣浮华都是过眼烟云,而真正的学术和真知灼见,才能垂诸久远。
—— 贾 康
也欢迎关注“新供给经济学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