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文化与科技的“组合拳”

AI划重点 · 全文约1193字,阅读需4分钟

1.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刷新历史纪录,票房超过140亿,展现了中国文化的新力量。

2.《大闹天宫》和《倩女幽魂》等经典电影通过AI补帧技术和4K修复,实现了与时俱进的“硬实力”。

3.为此,国家、产业和大众需要共同发力,形成文化发展的有效模式,包括政策引导、健全文化产业链韧性以及实现文化与技术的深度融合。

4.通过这些措施,经典电影得以重映,拉动了电影文化繁荣的新序幕,同时推动了相关技术产业的发展。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近来,春节档电影接近尾声,但现象级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却仍然在刷新着一个又一个历史纪录,超过140亿的票房已经成为电影史上中国电影的新高度,也让人们看到了中国文化的新力量。当哪吒脚踏量子风火轮穿越云层,当太乙真人的炼丹炉化作数据洪流,这部承载国漫记忆的作品,正在用数字时代的语法重述中国故事,无论是新加入的AI动画引擎“灵境”,还是深度学习算法的引入,都让动画电影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打造出“会呼吸的中国画”。

图片

《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成功并不是一个偶然,而是文化价值层面的时代共振。《大闹天宫》通过AI补帧技术实现4K/120帧修复,在北京国际电影节上引发了热议。新兴技术的加入为它提供了与时俱进的“硬实力”,而电影本身富有文化特色的“软实力”,也是《大闹天宫》重新走入大众视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图片

无独有偶,《倩女幽魂》4K 修复版的定档重映,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经典电影重映潮拉开了电影文化繁荣的新序幕,如何保持电影文化的活力,让经典永不过时,也成为我们当前面临的新课题。这就需要国家、产业和大众共同发力,形成文化发展的有效模式。

一是需要国家做好顶层设计与政策引导。这就需要以政策为牵引,构建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通过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为经典电影数字化提供制度支持,同时也要增设相关项目资金,做好资金链的保障。最后,以中国电影资料馆等机构为主导,形成对经典电影保护与开发并存的有效体系,让经典永流传。例如,苏州市与中国电影资料馆合作,成功举办了“致敬经典·国际修复电影展”等活动,展映了多部经过精致修复的中外经典影片。同时,通过在苏州建立中国电影资料馆江南分馆,开展国内外经典影片展映、国际电影文化交流、电影衍生品开发以及数字修复和流媒体再生产等工作,为中国观众呈现更多优质的海内外艺术电影佳作。

图片

二是需要健全文化产业链韧性,推动产业链升级。经典电影重映潮作为文化产业中的一种现象,体现了文化产业的韧性,经典电影是文化符号的一种体现,通过集体记忆的符号重构,让经典IP在新时代衍生出新的文化意义。同时,新兴技术的加入让文化产业链不断延伸,例如《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成功带动了衍生品的繁荣,衍生品开发已经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大市场,包括潮玩盲盒、收藏卡牌、服饰等。这些衍生品的推出,不仅满足了观众的收藏和消费需求,还进一步扩大了电影的影响力。最后,文化产业的繁荣有效地反哺了相关技术产业的发展,AI动画引擎、3D技术等也出现了技术的快速迭代升级,带动了技术产业的升级。

三是以大众需求为导向,实现文化与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文化发展与文化繁荣,要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既需要不断挖掘传统经典的文化价值,通过细分市场,实现对文化作品的精准定位。又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对经典影片的全方位升级,对特定效果进行重制,提升经典影片的观赏性,使大众产生更加强烈的认同和情感共鸣。

当数字技术让齐天大圣在云端重现,当AI动画让哪吒穿梭于数字浪潮,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正重构文化生产力边界。这套“组合拳”的深层意义,在于用算法解析文化基因,以算力激活历史记忆,使经典文化获得面向未来的表达权。

(文/张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