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广东分社社长陈凯星到花都调研
广州花都发布
2025-03-07 12:21
发布于广东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账号
3月5日,新华社广东分社社长陈凯星一行到花都调研,了解我区老旧小区成片连片微改造、村镇工业集聚区更新改造建设情况。区委书记邢翔、区政协主席罗干政参加交流座谈。新华社广东分社常务副总编周强,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李慧容陪同调研。
集群街2号成功创新了
“一个转变”
陈凯星一行首先来到新华街丰盛社区,实地参观考察了集群街2号“自主更新、自筹资金、原拆原建”危旧房改造项目,听取了相关建设情况和经验做法。
作为广州北站东侧老旧小区成片连片微改造的项目之一,集群街2号危旧房改造项目是花都区“积极探索旧城镇综合有机更新、多产权危旧楼拆除重建新路径”的成功典范。依托“10号工作室·党群连心桥”品牌,对始建于1976年、承载了几代人记忆的集群街2号楼25户居民业主进行“原地换新家”。成为全省首例多产权危旧房屋“自筹资金、自主更新、自拆自建”试点项目。项目成功实施后,改革经验由住建部科技司印发专报在全国推广,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央媒进行了专题报道。入选省“百千万”改革典型案例在全省推广。该项目成功的最关键原因是创新了“一个转变”,即由“政府兜底,财政买单”的传统改造模式转变为居民“自掏腰包、自主参与、自拆自建”的新模式,从动工建设到交楼使用仅用了9个月时间,开创了花都区房地产验收即交房交证的先河。
新华社广东分社常务副总编周强表示,集群街2号用较低成本改善居住环境的经验为房地产开发提供了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当前房地产市场进入深度调整阶段,曾经的城中村改造模式或难以为继。花都通过“自拆自建”试点走通了老旧小区改造新模式,具有样本典型意义,其背后的经验做法值得我们深入挖掘。
打造村镇工业集聚区更新改造
“花都样板”
在秀全街岐山村正在建设的亚伊厂房总部项目,陈凯星一行详细了解我区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工作推进情况、未来发展规划等情况。
花都区村镇工业集聚区(低效用地再开发)图斑共521个,总面积约18.5平方公里,近期重点推进项目18个,总用地面积约468公顷。其中,市级试点项目9个,数量为全市最多。目前,狮岭镇时尚智造产业园(一期)项目首开区、秀全街岐山项目(地块二、蓝海机器人地块)、狮岭时尚智造产业港(裕辉地块)等13个项目已动工,年内力争8个项目封顶完工。今年还将完成花山镇和郁村等10个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工作、新动工不少于8个项目,为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重要空间载体。
以秀全街岐山村村镇工业集聚区更新改造项目为例,创新“储改结合”的土地利用路径,探索“做地+做地与留用地开发+政府征收”的创新组合应用,形成示范效应和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打造村镇工业集聚区更新改造的“花都样板”。
陈凯星对花都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取得的丰硕成果予以肯定。
他表示,这是花都区委区政府勇于改革、善于创新的具体实践,新华社广东分社将充分发挥国家通讯社“耳目、喉舌、智库”三大职能,总结提炼传播村级工业园改造的“花都经验”,未来还将持续深入全区调研采访,宣传报道国家级花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等方面情况。
区委书记邢翔对陈凯星一行来花都调研表示热烈的欢迎,感谢新华社广东分社一直以来对花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心关注。希望新华社进一步发挥央媒优势,持续了解花都、推广花都,把更多的镜头和笔墨倾注到广州北部这片发展的沃土,以高质量宣传助推花都各项建设高质量发展!
来源:花都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聪杰
校对:贾愚 彭天阳
审核:邓必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