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助力提升湖南地区孕产妇医疗保障水平,红网时刻携手长沙玛珂迩妇产医院特别推出《生命托付者》专家系列报道,讲述妇产科领域的权威医生如何在生死一线守护母婴健康。他们以精湛医术和坚定信念,为无数家庭带来新生的希望。通过记录他们的奋斗历程,我们不仅展现医学的温度与高度,也希望让更多人理解生命托付背后的坚守与责任。
姚兰医生。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肖拓 长沙报道
2024年一个深夜,医院手术室里,无影灯将冷白的光线倾泻在手术台上。姚兰戴着双层手套的手稳稳握住手术刀,额间渗出的汗珠在灯光下折射出细碎的光。监护仪的嘀嗒声与器械碰撞的轻响交织成特殊的生命协奏曲——此刻,她正在为一位胎盘评分高达12分的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实施手术。
刀锋划开皮肤的瞬间,介入科医生同步启动腹主动脉球囊阻滞。这个精密配合的“生命八分钟”里,姚兰需要完成胎儿娩出、胎盘剥离、子宫修复整套流程。当新生儿响亮的啼哭划破手术室的寂静时,巡回护士看了眼计时器:7分58秒。
这样的生死时速,对从业37年的姚兰而言早已不是新鲜事。作为湖南省内最早开展凶险性前置胎盘系统化治疗的专家,她带领团队创下连续231例零转诊的纪录。
“当时我们连ICU都没有,全院就一部超声机。”谈起建立专科团队的往事,姚兰记忆犹新。那是个闷热的夏季午后,她接诊了第五次剖宫产合并完全性前置胎盘的张女士。面对医疗条件限制,她带着助产士连夜手绘手术流程图,创新性地将介入技术引入产科。当晨光穿透产房窗帘时,母婴平安的消息让值班护士红了眼眶。
这份执着,源自1987年那个改变命运的夏天。刚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毕业的姚兰,被分配到尚未竣工的长沙市妇幼保健院。面对空荡荡的住院部,这个身高不足1米6的姑娘主动申请到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进修。两年间,她在手术台旁观察记录了两大本笔记,练就了后来被同行称道的“姚式刀法”——干净利落,出血量少,缝合精准如绣花。
“我是医学世家出生的孩子。”姚兰笑着说。父亲是外科主任,母亲是药剂师,家族四代11人从医的环境,让她从小对白大褂产生天然亲近。但这份传承并未延续到下一代,女儿在作文《我的妈妈》里写道:“妈妈的办公室总亮着灯,就像夜航船的灯塔。”如今已是注册会计师的女儿,至今记得童年时独自参加家长会的场景。
正是这份愧疚,转化为对产妇更深切的理解。2018年,姚兰接诊二胎妈妈李女士,胎儿臀位且产妇坚决拒绝剖宫产。查阅大量文献后,她重拾教科书里的外倒转术,在超声引导下完成湖南省首例足月外倒转。随着技术在全省推广,近500个家庭因此获得自然分娩机会。
如今,这位享有“长沙产科一把刀”美誉的专家,带着沉淀37年的经验加入长沙玛珂迩妇产医院。“医学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在新院区的玻璃幕墙前,姚兰抚摸着智能化产房的导诊屏感慨。在这里,她将牵头组建高危妊娠诊疗中心,把凶险性前置胎盘的救治成功率提升到新的高度。
长沙玛珂迩妇产医院院长表示,姚兰主任的加盟标志着医院学科建设迈入新阶段。这家定位高端的妇产专科医院,正以“专家型医疗+酒店式服务”模式,为三湘孕产妇提供从孕前调理到产后康复的全周期健康管理。晨光中,姚兰白大褂上的院徽泛着温暖的金色,仿佛在诉说:生命守护的故事,永远都在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