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1

评论

1

1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云南“95后”姑娘亮相“委员通道”,并用哈尼语送出祝福……

今天(3月7日)

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

第二场“委员通道”集体采访活动举行


全国政协委员

来自云南的“95后”姑娘杨钰尼

亮相“委员通道”


杨钰尼在“委员通道”上说:“在电影《哪吒2》中有一段莲花盛开时的配乐,正是传承的贵州侗族大歌,千年的非遗之声为电影注入了灵魂。而我从事的工作,就是让非遗融入时代节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杨钰尼表示,作为一名“95后”哈尼族姑娘,她自幼在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边成长,如今已成为一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者。在云南,她们还有一支由100多位来自不同职业的各民族青年组建成的青年舞团,为了让非遗也能很潮、很酷,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加入,她们绞尽脑汁,将年轻人喜闻乐见的现代舞、流行乐等元素和传统的非遗结合在一起。

杨钰尼说:“非遗保护不是仿古工程,而是持续创新的青春事业,先辈留给我们的也不仅仅是古老的歌谣,更是突破创新的精神。期待能够有更多青年与非遗双向奔赴,让非遗活得更加精彩。

在回答记者提问的最后,杨钰尼邀请大家去云南,深度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她用哈尼族语言向大家送出祝福,“祝大家吉祥如意,样样好”。


图片


从舞步翩跹的文艺工作者

到心系“国之大者”的全国政协委员

多年来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

钰尼文化艺术传承中心创始人杨钰尼

一直致力于哈尼梯田文化的传承



2015年,杨钰尼创办了红河县钰尼文化艺术传承中心,开展四季生产调、多声部民歌、乐作舞等传承教学。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后,杨钰尼在履职中积极推动非遗的传承与发展。过去一年,杨钰尼走访云南多个古村落,与民间老艺人学习交流,倾听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期盼诉求。走访调研中,杨钰尼发现年轻人里懂得这些技艺的人并不多,非遗传承面临断层的风险。


  如何吸引更多年轻人了解非遗、爱上非遗?杨钰尼在思索,也在行动。“我们尝试把流行元素和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比如在国家级非遗彝族海菜腔里加入电子乐的元素,进一步丰富听觉体验,尝试将爵士乐的律动也融入乐作舞中。”杨钰尼和来自云南不同地区、不同职业的年轻人一起组建了云南民族街舞团,用街舞、现代舞等年轻人喜欢的方式,让非遗“潮起来”。杨钰尼希望通过创新非遗的表现形式,为传统文化注入当代表达,让更多年轻人成为“非遗年轻化”的探索者和见证者。


  除了引导年轻人,杨钰尼还以文化艺术传承中心为阵地,积极推动非遗进校园等活动,培养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多年来,杨钰尼和团队累计培训学员3000余名,让许多来自大山的孩子感受到非遗的非凡魅力。


图片


  杨钰尼认为,非遗要在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间找到平衡点。一方面,要拓展表现形式,为古老的文化注入新时代的活力;另一方面,文化资源还需转化为经济优势,让非遗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才能形成传承与发展的良性循环。


  经过调研与思考,杨钰尼建议以非遗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非遗传承场所建设修缮、非遗传承展演活动等给予适当补助。通过深化各族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认同感和自豪感。


  近年来,杨钰尼能明显感到社会各界对非遗的保护传承更加重视,她的动力也更足了:“在履职尽责过程中,我将持续关注非遗传承,推动非遗与青年的‘双向奔赴’,让古老的非遗焕发新的活力。”




来源:央视新闻、新华社客户端、人民日报、云南日报

编辑:王茜婷
二审:段杉杉
三审:李洁
终审:浦美玲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