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每一个她 一路生花

​开出租、送快递、当大厨、搞焊接……如今,许多以男性为主的行业,女同胞也有一席之地,工作能力丝毫不比男性差。春回大地,又是一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记者采访了多位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女性。在她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女性的力量,感受到了新时代女性的梦想、奉献、自信。

图片  

李晓霞在后厨炒菜

“火焰”人生

  “3号桌,上菜。”灶台前,大火、热油、下锅、颠锅、翻炒,47岁的李晓霞动作麻利地炒好了一盘菜。她是春居南路一家大型饭店的招牌大厨,也是店里唯一的女厨师。

  她此前的工作,与餐饮无关。因为热爱,转了行。一位当主厨的亲戚说:“你喜欢做饭,不如跟着我学。”从学徒到掌勺,李晓霞用了11年。3月2日,御德苑社区举办了一场学厨艺活动,李晓霞现场教居民炒菜。她的厨艺,让网格员张睿玲和居民们啧啧称赞。殊不知,她为此付出了很多。一口爆炒用的大锅,净重五六斤,“左手颠锅,右手拿炒勺”是厨师的常规操作。对于女性来说,没点臂力难以完成。她在锅中装入大米,练习颠锅。一次次抖动铁锅,米粒腾空飞起,再落回锅内,“沙沙”声厨房里回响。半年后,胳膊粗了,颠锅轻松多了。

  此后,李晓霞不断提升厨艺,研究新菜品,考取了厨师证,逐渐成为饭店独当一面的女大厨。她笑着说:“与火、油打交道,在厨房颠锅翻炒,这样也很帅!”

图片  

贾秀珍操作数控机床

数控“刀客”

  39岁的贾秀珍,就职于我市一家机械制造公司,是车间唯一的女性数控机床操作工。

  上午7时30分,车间的数控操作区,准时响起设备启动的蜂鸣声。贾秀珍换上蓝色工衣,检查设备后,对着数控面板一番操作,调试好了程序。31岁时,贾秀珍转行,进车间当学徒。跟着师傅,学数控技术。一次上手体验,她输错了退刀指令,机床的刀头“咔嚓”被崩出了豁口。

  她开始了“笨鸟计划”:笔记本上贴满便签纸,红色记参数,绿色标流程;床头摞着《数控编程实例大全》,自学“啃”下3本专业书;为搞懂曲面加工原理,她用橡皮泥捏出零件模型,反复揣摩。凭着这股倔劲,她的技术愈发精湛,很快“出师”。

  如今,贾秀珍从事这一行已有8年,也带徒弟了。一次,晋机西社区网格员赵文婷随万柏林街道消防所工作人员到车间开展消防检查,听到徒弟夸赞贾秀珍:“师傅手稳心细,丝毫误差也逃不过她的‘火眼金睛’。”

图片  

李月英驾驶出租车

车队“的姐”

  清晨6时30分,家住惠泽苑小区的李月英驾车出发了。48岁的她,开出租车已有8年,是车队里为数不多的女司机。

  当初选择这一行,是看中时间自由,能兼顾孩子。回想第一次跑车,李月英笑着说:“乘客说去西华门,我不熟悉路,把人家送到了西华苑。”为了认路,她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兜里装着小本子,记下哪个小区不好找,哪条路容易堵车。不到两个月,市区没她不知道的地方。跑车过程中,遇到了很多事。去年,一名小伙刚下车,摔倒在路边。李月英要送其去医院,对方说是低血糖,早上没吃饭。她赶紧从车上拿来面包,又去附近超市买了含糖饮料,让小伙吃下。当时,滨汾苑社区网格员宋永伟巡查至此,见小伙磕破了胳膊,立刻跑回社区拿来创口贴,帮着处理了伤口。打那以后,李月英的车上,多了一个药箱,里面放着常用药,以备乘客急需。

  作为一名“的姐”,李月英见证了太原交通的变化,“路更宽,景更美,外地客人更多了,我很激动!”

图片  

刘俊霞在焊接作业

焊花飞舞

  54岁的刘俊霞,在一家设备安装公司当了30多年电焊工。父亲干了一辈子电焊工,1986年,刘俊霞也拿起了焊枪,进企业跟着师傅学艺。从此,一只手拿防护面罩,另一只手持焊枪,伴着“滋滋”的火花四溅,成了她的工作常态。

  在内行人眼里,电焊这门手艺“初干易,干好难”,女性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手要有劲儿,还要稳。她举水桶或砖头锻炼臂力。没事儿拿根棍子比画,熟悉拿焊枪的感觉。找来废弃的铁条,反复练习焊接技巧。逐渐,她的技术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无论是细小的管道接口,还是大型的钢结构件,她都能轻松完成,焊缝既美观又牢固。

  她住在智诚天和园小区,工作之余,常用一技之长给居民们义务服务。网格员阎玉秀巡查中见过好几次:王大娘家窗户的防护栏开裂,刘俊霞主动焊好。健身器材损坏了,她拿着焊枪维修。

  刘俊霞笑着说:“我希望用勤奋和努力,换来如焊花般美丽的生活。”

图片  

孟飞燕在送快递

传递幸福

  40岁的孟飞燕,是山西顺丰九洲营业点收派员。她的业务量不输任何男同事,并且做到连续十余年零投诉、零差评,曾被省邮政管理局评为“三晋最美快递员”。

  2010年,孟飞燕从外地来到太原,当时快递行业正兴起,大量招人。她去应聘,却被面试人员委婉劝阻:“这行太累,去看看其他工作吧。”孟飞燕执拗地说:“我想试一试,不行就回去。”就这样,孟飞燕开启了快递员生涯。搬运货物、整理快递、分拣包裹、收件送件……她很快熟悉了工作流程,越干越起劲。在收派件中,还收获了不少感动。有时,快递很重,没电梯,要搬到六层,她也挺犯愁。没想到,居民很体谅,主动下楼取件。

  “体力比不上男同事,但女快递员也有优势,比如更细心、更有亲和力。”她说,虽然辛苦但很充实,只要肯努力,一样干得好。现在,社会对快递行业的关注度更高,从业人员的福利保障也越来越好,自己很知足。

  她们,用女性特有的坚韧与温婉,在平凡的人生舞台上,演绎着自己的精彩,也诠释了“半边天”的内涵。

  记者 李涛 文/摄  太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