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经济主题记者会,邀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就发展改革、财政预算、商务、金融证券等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这是郑栅洁、蓝佛安、王文涛、潘功胜、吴清,连续第二年同时就发展改革、财政预算、商务、金融证券等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郑栅洁在记者会上介绍,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近期将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目的就是做优做强做大创新型企业。
郑栅洁表示,今年5%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党中央、国务院经过综合研判、科学论证、系统平衡,稳慎提出的。
综合分析,我们制度有优势、市场有潜力、企业有活力,更重要的是有直面风险挑战的勇气、有解决问题的底气,今年实现5%左右的目标有基础、有支撑、有保障,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郑栅洁介绍,将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打造上万所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建设上千所优质普通高中。
蓝佛安在记者会上表示,今年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具体体现在以下五点:
一是在赤字安排上更加给力。今年赤字率按4%安排,赤字规模达到5.66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赤字水平和赤字规模均为近年最高,逆周期调节力度进一步加大。
二是在支出强度上更加给力。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7万亿元,比去年增长4.4%,财政支出进一步扩张,将有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在政府债券规模上更加给力。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建设,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发行首批特别国债5000亿元,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加上弥补赤字的国债,今年新增政府债券规模达到11.86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9万亿元。
四是在转移支付上更加给力。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安排10.34万亿元,同口径增长8.4%,重点是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增强地方自主财力,有效提高地方财政保障能力,同时增加安排促进高质量发展激励资金,引导地方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内生动力。
五是在重点领域保障上更加给力。今年全国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均接近4.5万亿元,分别增长6.1%和5.9%,科学技术支出超1.2万亿元,增长8.3%,卫生、健康、住房保障等领域支出保持较高的增幅。同时我们将持续加强财政科学管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坚决落实党政机关坚持过紧日子的要求,把钱花在刀刃上,花出好的效益。
蓝佛安表示,为应对内外部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中央财政还预留了充足的储备供给和政策空间。
有记者提问:去年6万亿元债务置换政策推出后,国内外都很关注,评价很好。政策的实施效果如何?下一步还有何考虑?
蓝佛安表示,置换政策已经实现良好开局,政策效能正在持续释放。我们将坚持在发展中化债、在化债中发展,努力取得更大成效。下一步,重点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落实落细债务置换政策。指导地方尽早发行使用今年2万亿元置换债券额度,对隐性债务精准置换,对置换资金全流程、全链条监管,做到早发力、早见效。
二是持续推进融资平台改革转型。剥离平台政府融资功能,结合企业实际分类推进市场化转型,严防国有企事业单位穿上“新马甲”,斩断借道举债的“触角”。
三是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进一步完善监测体系,将遏制违法违规举债作为财政监管的重点,将不新增隐性债务作为铁的纪律,坚决防止化了旧账又添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