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热议“就业创业”:让长沙成为青年创新的乐园、创业的热土|连线湖南厅

  在湘全国人大代表、住湘全国政协委员热议“就业创业”——

  让长沙成为青年创新的乐园、创业的热土

图片

  长沙晚报特派全媒体记者 刘攀 匡春林 刘俊

  打造“青年+科创”的时代高地,喊出“低成本创业、高品质生活”的响亮口号,鼓励大学生来湘创业、留湘创业、返乡创业,解决人才从“落脚”到“扎根”的多重需求……就业服务的政策利好,不仅决定着求职者行李箱滑轮的方向,某种角度上也在助推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共同成长。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长沙积极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接连出台了一系列暖心举措,为青年群体营造优良的创业生态环境,让更多人在长沙“进得来、留得下、住得安、能成业”,一股强劲的“青创力”正在席卷三湘大地。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优化就业创业服务,拓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渠道。放眼全国,从DeepSeek到宇树科技,新时代青年在创新创业中深度求索;再看长沙,从睿图智能到安克创新,青春在创业奋斗中焕发更加绚丽的光彩。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一批批青年创业典范不断涌现,振奋了代表委员的心,也让无数青年人备受鼓舞。如何继续做好“就业创业”这篇大文章,在政策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协同发力?两会期间,在湘全国人大代表、住湘全国政协委员就此畅抒己见,纷纷表示要充分激发青年创新创业的活力,让长沙成为青年创业的乐园、青春有为的热土。

  代表委员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董事长兼CEO姚劲波

  以更为高效的方式破解就业难题

  如果用一组词语概括姚劲波每年的两会建议,“安居”和“乐业”一以贯之。今年两会期间,姚劲波表示,他会不断结合新的政策环境,在“帮助人们安居乐业”的使命之下,用新的数字化技术继续努力。

  近年来,长沙锚定青年发展型城市“全国示范标杆”,营造出“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为”的生态,为用人单位构建起了良好的引才渠道。而伴随着消费需求与消费体验的不断升级,关乎大众日常生活的生活服务业正释放出庞大的就业机遇。

  姚劲波表示,58同城自创立以来始终聚焦于民生与就业服务,深感自身在助力就业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等方面有为空间巨大。在就业招聘领域,今后将继续充分做好“人”“岗”适配,努力破解当前“人力资源供需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紧密聚焦产业布局和用工节点做好招聘服务。

  在履职全国人大代表的8年时光里,姚劲波几乎每年都会针对就业问题提出建议。今年是他连续第二年提出“减半征收社保,促进应届生就业”的建议。他表示,近年来,各级政府相继出台阶段性减免、缓返补社保费的政策,对稳定市场和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存在政策预期不够稳、准入门槛过高、减免力度不够强等问题。

  “2024年,企业围绕转型升级与降本增效持续发力,不仅深刻影响着就业市场格局,对人才的需求也越发多元且层次分明。同时,高校毕业生数量连年走高,就业竞争越发激烈。”对此,姚劲波提出,从企业角度来看,社保公积金支出约占用工成本的30%,减免社保能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激励企业为应届大学毕业生提供更多岗位,提升他们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从政策实施角度而言,在扣缴环节直接减免,不仅简化了企业申请流程,还减轻了财政当期支出压力,能以更高效的方式助力破解就业难题。

  全国人大代表、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江天亮:

  协同发力,把产教共同体做得更加深入

  “作为来自教育一线的人大代表,我希望职业院校与行业龙头企业协同发力,把产教共同体做得更加深入。”全国人大代表、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江天亮表示,民营企业座谈会召开后,社会公众对民营经济的信心不断提升,民营企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建议支持推动职业院校和企业双向发力,实现共同发展。

  江天亮说,希望能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积极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与行业头部企业开展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化的深度合作和技术研发,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实现教育与企业良性互动、共同发展,推进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同频共振。

  当下,人工智能火爆出圈,谈及职业教育如何更好地与人工智能结合时,他表示,职业教育应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注重教学中人工智能模式的探索,探究业务与智能技术的融合,通过加强人工智能教育培训,培养学生具备使用人工智能的能力和思维方式,积极掌握人工智能相关技术,服务日常学习和职场发展,助力高质量就业,共同推动职业教育向更高水平迈进。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湖南省委会副主委、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王仁祥:

  让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梦在湖南落地生花

  最近几年间,湖南高校毕业生人数以年均7%的速度递增。全省2024届高校毕业生人数达51.2万,毕业生去向落实率88.01%,位居全国先进行列。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加大各类资金资源统筹支持力度,促进充分就业、提高就业质量,这给了我们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信心。”王仁祥说。

  2024年,湖南省出台了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16条、保障重点企业用工10条等系列政策,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攻坚、先进制造业促进青年就业等专项行动,实施市场化岗位拓展计划、政策性岗位压舱石计划等系列活动,并为大学生在湘创业提供总规模5.05亿元的真金白银的金融支持。

  王仁祥表示,省教育厅将与相关部门会商扩大政策性岗位资源,组织高校加大力度挖掘市场化岗位,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引导帮助广大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全力支持大学生创业,建设一批创业教育精品课程,组建省级大学生创业导师团,遴选一批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让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梦能在湖南落地生花。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医药学院院长何清湖:

  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何清湖表示:“既要促进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也要在专业领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是构成大学生素质能力的核心内容。”

  多年来,他始终关注中西医结合专业建设,致力通过自身的实践和探索,见证并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为中医药振兴和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更多“湖南方案”。

  2024年,何清湖聚焦中西医结合教育与基层医疗发展,围绕大力支持培养基层中西医结合全科医生、中西医结合学科分化等方面提交3件提案,相关建议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反馈,为政策优化提供了参考。

  在他的办公室,一个书柜里放着近200部他主编的著作。他组织编纂出版了全国第一版中西医结合规范教材,牵头制定了教育部的中西医结合教育目录,推动了我国中西医结合的执业医师考试、职称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西医结合发展,目前已启动建设中西医结合的“旗舰”医院、“旗舰”科室,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工作联盟已成立,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已在大连医科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高校有序开展,为推动中西医结合高等教育、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

  对此,何清湖提出,高校应从专业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下功夫,“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高校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包括专业培养目标的构建、素质能力的培养、学生就业观的塑造等方面。”

  连线湖南

  今年,湖南将深入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实施重点领域就业支持计划,抓好高校毕业生、脱贫人口、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实现就业。推进支持大学生创业“七个一”行动,大力支持返乡创业。同时,优化创新人才体系。推动湖南高等研究院建设,深入推进“湘智兴湘”行动,布局一批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打造大学生留湘来湘创新创业高地,吸引集聚海内外优秀人才;建设年轻人友好省份,让湖湘大地成为各类人才创新的沃土。

  长沙实践

  今年,长沙将全力以赴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左右,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大力引育创新创业人才,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推进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实施“小荷”青年人才创业项目,用好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吸引更多大学生来长创新创业。持续释放人才政策“升级版45条”、“研发人才政策十条”等政策效应,加强人才子女教育、医疗、住房等服务保障,努力把长沙打造成全球人才近悦远来的逐梦之城、圆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