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人大代表黄花春关注高中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下降的问题,认为缺乏真实生活和实践是主要原因。
2.黄花春指出,当前高中生作文质量不高,错别字和语法错误较多,表达方式刻板。
3.为此,黄花春建议提升青少年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鼓励他们多阅读、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4.同时,学校应举办集体读书活动,营造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5.黄花春认为,尽管AI能解决部分问题,但创新实践仍需亲身体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2021年6月3日,河南省郑州市桃源中学,高中学生在教室内上课。(视觉中国/图)
一百多字的请假条有3个错别字、一份三百多字的申请书也有5-8个错别字、“我真的会谢”“yyds”等词汇在校园生活中频繁出现……这是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高级中学副校长黄花春在日常的工作当中发现的。
2024年10月,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开展“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重点整治歪曲音、形、义,编造网络黑话烂梗,滥用隐晦表达等突出问题。
除了网络黑话烂梗影响下的“不好好说话”,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降低也使得不少学生在不愿交流的同时,更不擅长表达。
而在2022年的新课标中,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包含: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
2025年全国人代会上,黄花春建议提升青少年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缺乏真实的生活”
南方周末:你是英语老师,为什么会关注到这个话题?
黄花春:我之前也没想过专门提这个建议。但我听语文老师抱怨“现在改的作文真不像高中生写的,我真的怀疑自己回去教小学了”。在他们看来,有的高中生表达能力与五六年级的小学生相仿。
还有语文老师感慨,如果再不加强对电子产品和智能手机的管控,现在的孩子估计要把好不容易创造出来的一些汉字忘掉。
南方周末:你在日常的工作当中对这个话题有什么切身感受?
黄花春:最明显的表现是我们签请教条时经常让学生返工,他们会问,“我已经改第二次了,这次又错哪个字了?”有些希望校外住宿的学生需要写申请,说明原因时,家距离学校较远的“距”可能会出错,床铺的“铺”有时会被写成“辅”。甚至是一些亲戚称谓也能写错。我偶尔跟学生开玩笑,是不是要回小学重修,他们会羞愧地笑笑。
除了书面的错别字,还存在常用语滥用、称呼表达方式不合适的现象。每次提及,学生都回复:抱歉老师,原谅我读书少。
他们说读书少我们也能理解。现在电子产品很丰富,他们不一定乐意阅读一些传统的优秀书籍。除非布置任务,要求写读后感或分析某个问题,偏向答题式的或任务式的阅读。
事实上,这是普遍的问题。我所工作的崇左市高级中学是当地直属重点公办高中、广西壮族自治区示范性高中。带着这个问题,我参加了全自治区中小学校长培训活动,此外还专门去过不同县域的三所高中、两所初中调研座谈。2025年2月底,我去扶绥参加多级教育领域人大代表的调研座谈会也一起讨论征求过意见。最后,我得出了这个结论:这一代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的确在退化。
南方周末:除了文字表达外,学生在日常交流中的表达情况大概是怎样的?
黄花春:他们不会很细致地表达,多数情况下都是简单的一句话。线上回复中常用一些手势、表情或符号图案。线下交流时也是能点头的就不开口;能嗯、啊回复的也不多说一句话,简直惜字如金。
总体上看,他们既不愿意交流,也不擅长表达。
南方周末:除了他们提及的“读书少”之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原因导致他们不愿交流且不擅表达?
黄花春:他们与同龄人的交流也在减少。
在没有电子产品的年代,小朋友们作业完成后会一起游戏、聊天,但现在小区里扎堆玩儿的小朋友也不多。除此之外,校园里的交流频率也在减少。在不少学校,下课比上课还安静。我们调研发现,不少幼儿园、小学和初高中出于安全考虑,也希望学生们下课时待在教室,不要追逐打闹。这种管理方式的后果是,孩子们确实很安静,但也逐渐失去玩耍或交流的欲望。长此以往,到了高中阶段,他们也不愿意交流。
文字语言其实来源于真实生活,但现在的学生很缺乏生活实践和劳动实践。
有的高中生写作文参考的是十几年前范文中的案例。比如,写在植树节翻山越岭去植树、到小河边挑水……但现在的交通工具很便利,通水设施也比较完善。语文老师看了直摇头,“学生依葫芦画瓢,画出来的可能不是瓢,可能是坑”。
全国人大代表黄花春。(受访者供图/图)
“让学生有生活”
南方周末:那为了让他们“有生活”,从而能够真实自然地表达,有什么方法吗?
黄花春:现在呼吁让学生双休,就是希望他们能走出去,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这能让他们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多些实实在在的绚丽色彩,而不是格式化且刻板生硬的表达。
我们和兄弟学校都会开展研学活动,或是远足和劳动课程。比如,我们会带领高一年级学生去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观看珍稀动物的同时,他们还能在附近的甘蔗地跟着农民砍甘蔗,砍完后还参与榨制红糖的工序。返校后,他们在课上分享自己的感受,也探讨红糖制作过程涉及哪些化学和物理原理。即使是一两天的研学活动,也能给予他们一定的思考空间和时间。
据我所知,不少学校都在结合当地的特色资源来设置相关的劳动实践活动。这其实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很好方式。
南方周末:如果想具备很好的表达能力,那肯定需要先阅读。学校有哪些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黄花春:我们也在想方设法打造书香校园,举办一些集体读书活动,营造阅读的氛围。不管是主动或被动,让他们有机会接触更优秀的文化内容,这也是提升文字表达能力、提升文学素养的关键。读万卷书后再行万里路,你会觉得一路的风景不一样,否则你只看到了远方,而看不到多彩的诗。
我们会定期在年级开展演讲比赛、朗诵比赛或读书分享会。这些活动的开展也能提升学生阅读感兴趣书籍的积极性。另外,语文老师还组织课外活动,让学生寻找生活中不规范的广告词,在课上讨论这些不规范的词背后给公众所带来的误解。
南方周末:怎么让更多学生参与到这些提升他们阅读兴趣的活动中?
黄花春:学校不久前举办了百科知识竞赛,高一年级上千名学生都在现场。台上的选手抢答,台下的学生也很兴奋,他们会觉得那名同学各种诗词、物理、数学问题都能抢答,是不是读了很多书。这也激励他们多阅读,不断融合平时的学习实践,全面发展自我。
我们当时还和校长建议,以后要多开展这样的活动,即使每天晚上不上晚自习,而是举办这类活动,学生也不会厌倦。
南方周末:你怎么看待短视频对学生们阅读习惯的影响?要怎么降低影响?
黄花春:现在不少学生觉得可以通过短视频快速摄取信息,又何必花费这么长时间阅读纸质书籍。
但碎片化的视频有时一叶障目,既不够深刻也不够透彻,无法像纸质书籍那样通篇阅读。纸质书籍在读完后有自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也能与朋友或长辈探讨,这都能在潜移默化之中提升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
古人觉得“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我们现在只能正面引导,鼓励学生从小多读书,同时多开展相关交流活动,让他们有表达的机会,发现文字的美,从中收获成就感和喜悦感。
南方周末:现在AI能快速生成文案、回答问题,有人认为这降低了对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要求,你怎么看?
黄花春:当下,即使AI已经很强大,能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但创新实践仍需我们亲身去体验,亲自去创作。在《哪吒2》的结尾,龙王对敖丙说,父辈的经验,毕竟是过往,年轻人的路还需自己去闯。我们希望学生能自己去探索,有创新精神,都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我们也会用到AI,也会注重培养学生应用AI但不依赖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