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访谈 | 新农人创业,思路要打开眼光向前看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尚君

对全国人大代表、连云港市海州区新坝镇小荡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徐瑶来说,近年来正亲历一场乡村“慧”变,通过发展高质量农业,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徐瑶介绍,近两年小荡村投产建设了529亩数字蔬菜基地,目前已建成了192栋温室大棚、冷藏中心、分拣中心以及苏北单体最大的育苗中心,形成了全产业链一站式的农业业态。她欣喜地说,“去年,小荡村蔬菜基地的年产值已超过1000万,带动村周边近200人实现就业,村集体收入增加到120万元。”

惠民成果的背后,浓缩了徐瑶在基层工作中的经验和思考,这也为她履职尽责提供了鲜活素材。从成立合作社到打造农业产业,作为90后新农人,她认为自己始终脚踩着泥土创业, “扎实推动‘三农’工作,首先思路要打开,眼光朝前看,与时俱进谋发展。”

当前,徐瑶关注新能源领域等未来产业在广袤乡村的应用。近年来,我国光伏农业产业发展迅速,甘肃、青海等西部地区以及浙江等地积极探索出一批成功实践案例,徐瑶表示,目前小荡村也在拓展光伏赛道,建设农业光伏项目打造“零碳村”。

经过一年的考察和实操,徐瑶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提出了有关加快推动光伏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在提升光伏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方面,她建议,围绕光伏农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开展系统化科研攻关,针对光伏板下光热环境表征、耐荫作物选育、高效种养技术提出、适宜农机装备配套等环节开展重点技术突破。同时,推动光伏农业技术标准化建设,加快制定覆盖光伏发电设施设计、农业种植模式、资源利用效率、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的技术规范。

徐瑶特别提到,要结合区域的农业资源禀赋与光伏技术应用特点,形成适应区域发展的技术研发、种植模式和指导性标准,实现地方光伏与农业资源的高效配置。

破解光伏农业产业链条偏短的难题,徐瑶建议,要推动光伏农业生产向精深加工、品牌建设及市场营销等环节延伸,鼓励龙头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协同创新,推动高附加值产品研发。同时,重点培育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光伏农业品牌,逐步形成以品牌化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的良性循环。

壮大乡村人才队伍,是徐瑶最常关注的两会话题。她认为,“培养新农人,比“引进来”更重要的是“留得住、发展好”,建立育才、用才、惜才的长效机制。

近年来,平台经济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支撑力度越来越明显。徐瑶建议,研究和出台支持直播电商发展的产业政策,发挥直播电商对传统产业升级、新职业创造、规模化就业的拉动作用。“大学生创业,一定要抓住当地资源禀赋”,徐瑶希望有更多资本下乡,助力青年打造富民产业,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