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听两会|全国政协委员王晶:筑牢数字中国数据安全新防线

央广网北京3月6日消息(记者 樊瑞)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新大陆科技集团总裁王晶表示,她今年关注“以数字公民建设筑牢数据安全新防线”这一话题。传统数据安全防护手段面临挑战,而数字公民理念的提出,则为筑牢数据安全新防线提供新思路。

为提升数字公民发展水平,王晶建议应完善数字身份体系,构建广泛的应用接入与数据服务能力,提升公众认知,建立可市场化运营的第三方服务模式等措施。

数字时代,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其安全问题关乎个人隐私、企业利益、社会稳定乃至国家安全。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泄露、滥用等安全事件频发。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因个人信息泄露引发的网络诈骗案件超10万起,直接经济损失达数百亿元。传统数据安全防护手段面临挑战,亟需构建新的数据安全防线。

图片

全国政协委员、新大陆科技集团总裁王晶

“数字公民理念的提出,为筑牢数据安全新防线提供了新思路。”王晶向央广网记者解释,数字公民是指“人”的数字化,是物理世界公民的线上副本,为公民在线上线下融合世界中参与活动、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提供基础能力。其特征包括数字身份认证、隐私保护、数据互通等。然而,当前数字公民建设仍面临诸多挑战,影响数据安全防线的稳固。

为提升数字公民发展水平,推动数字公民建设发展,王晶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完善数字身份体系。她建议由国家层面统筹规划,构建以法定身份证件为根的多级可信个人身份服务体系,提高数字身份认证的权威性和安全性,实现不同部门和企业间的数字身份互认互通,让“一次认证,处处可用”,无需到处存留敏感身份数据。首先在政府和公共部门全面推广,为数字公民建设构建起身份共识底座。

二是构建广泛的应用接入与数据服务能力。王晶表示,要让拥有个人数据的各应用便捷接入服务平台,注册发布数据目录;要提供个人数据空间,让个人对自己分布在各处的数据“有哪些、在哪儿”一目了然;能提供数据授权服务,尊重个人意愿将数据从提供方授权给消费方使用,解决数据“给谁用,用在哪”等问题。

三是提升公众认知,弥合数字鸿沟。她建议政府推动“数字公民”建设的试点示范,例如启动对群众有感知度的个人可信数据空间试点建设,通过“数字公民”技术,实现与应用的平等交互,让数据“是我的、我要用、用在哪”成为可能,展现“数字公民”在确保信息安全前提下促进数据便捷流通的能力,通过这些有黏性的试点积累经验,逐步推广到全国。

四是构建可市场化运营的第三方服务模式。建立一套可持续运作的市场化运营模式,在政府打造示范应用的基础上,吸引国企与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实现规模化复制推广。在党管数据前提下,构建由个人、数据提供者、数据消费者、第三方数据服务商多方组成的数字公民服务模式。

“数字公民建设是新时代背景下保障数据安全、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王晶表示,通过构建数据安全的新防线,可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