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倪闽景:在实践中探真知 在实践中育新人

图片

倪闽景

2024年4月10日,黄冈中学报告厅,掌声雷动。基于全国政协“科普万里行”活动,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正借着开展专题调研之机,在这里为学生们开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科学课。
“感谢倪闽景馆长,让我们知道了科学不是遥不可及,它来源于我们每个人观察和发现的能力。”“谢谢他告诉我们,原来我们都是有潜力成为未来的科学家的人。”……讲座结束后,很多高中生难抑激动之情。
“带孩子们做一做科学实验、讲一讲科学知识,让他们都能走近科学、爱上科学,是让我感觉特别有价值感的一件事。”几十年来,一直坚守在科学教育实践与管理一线的倪闽景,对科学教育的热爱始终如一。
“我曾做过18年的物理教师,那时我在学校建了一个学生自主实践的实验室,并开发了许多小实验。而对科学教育的思考也由此变得愈发体系化、系统化。”倪闽景感慨,多年的基层实践经历,让自己收获良多。
如今,倪闽景身份转变,实现了从上海市虹口区政协委员到上海市政协委员、再到全国政协委员的三级政协委员的变化,而他基于一线探索问题的初心却从未改变。
“在政协,我获得了将知识传递给更多孩子,将先进教育理念传递给更广泛公众的机会。但对应着,我也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说的话、做的事,都容不得一丝偏差。”化解压力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倪闽景的答案是:行动。
“很多事情,一旦去做了,问题就解决了大半。同时,作为政协委员,我们必须要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行动起来,主动学习、认真调研、精准建言。”“也必须到一线,去了解真实情况,也只有这样才能基于真实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多年的政协履职经验,让倪闽景体会深刻。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7年间,倪闽景为推动我国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科学教育等方面提交提案20多件,围绕学前教育立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等主题多次参加由全国政协组织的双周协商座谈会、视察调研等活动。2024年间,他撰写的社情民意信息更是多达22篇。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倪闽景带着自己对科学教育的多年思考与实践沉淀,走上了“委员通道”。“创新没有天选之人,每一个自主、专注、有韧性的孩子都能成为拔尖创新人才。”“科学教育不是高科技教育,万物皆可研究。”……倪闽景以朴实生动的语言,掀起了公众对科学教育的关注浪潮,相关视频在网络上收获了上亿次的传播。
委员通道上必须要讲得好,两会闭幕后必须要做得好,倪闽景总是想把与委员履职相关的一切工作做到极致。回到日常工作岗位后,他组织团队,对人工智能和科学教育进行深入调研;撰写了科学教育专著《超越兴趣》;在主流媒体及核心期刊上发表有关科学教育和人工智能教育方面的文章十余篇。
2024年,他还以上海科技馆为平台,推出了“科创校长空间站”,为中小学校长提供更丰富的科学教育资源;推出了“一平米博物馆”,把陈列在自然博物馆的藏品送到孩子们身边;推出了“来,做实验”项目,让孩子们充分利用身边的材料,每天都能做科学小实验。“突出科学教育的实践性。让孩子做100道题,不如带领孩子们动手做几个实验。”
在实践中求知,在实践中收获。得知获得全国政协委员优秀履职奖的消息,倪闽景说,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这是鼓励,更是鞭策,激励我要以更饱满的热情做好未来的履职工作,要以更勤恳的态度为我国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记者:朱英杰

审核:李木元